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全球化和市场化的大潮席卷之下,价值一元论的终结,给中国人追求多样性、创造性、主体性的道德生活打开了大门。但是,价值多元化也带来了价值选择的迷茫和道德行为的冲突。这给当前各自为战的中国德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从系统论出发,明确家庭、学校、社会各自的德育角色和功能,构建综合德育系统,是推动国人道德健康成长的有效操作路径。  相似文献   

2.
从学校角度出发,将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家庭相联系,分析三者在实施德育上的关系,指出当前学校德育创新,必须是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相结合,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洪兰贞 《文教资料》2011,(34):155-157
在当前的学校德育过程中,学校、家庭、社会的德育教育目标还未实现一体化,社会、家庭中客观存在的消极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正确的价值定位和道德理想的完善。而企业对中职学生的教育参与度也不高。作者认为,如果能以学校为龙头、家庭为基础、企业为辅助、社区为平台,把学校、家庭、企业、社区四个方面力量有机组合起来,构建“四位一体”的和谐的、双向互动的、相互渗透的立体教育体系.也许就能开创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学校担负着传承文明、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校的重要任务。家庭德育是德育体系架构中的重要支撑之一。是学校德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和补充。然而目前家庭德育工作非常薄弱,或多或少存在着德育误区。当前影响家庭德育的因素主要有社会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因素和学校教育因素,今后促进学校引领家庭德育的对策主要有家庭德育思想的引领、家庭德育知识和技能的引领和构建“家校合作”模式等。  相似文献   

5.
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场所,它有责任、有义务在整个德育大系统中发挥引领作用。家庭德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补充,也是德育体系架构中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6.
7.
本文系统分析了高校德育途径及其基本要素,考察了我国高校德育网络现状,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德育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落到实处,取德实效”,应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德育网络系统,使学校德育、社会德育、家庭德育处于有机联系之中,“形成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密切结合的局面”,使学生随时随地都能接受内容一致、方法科学的德育,发挥德育网络系统的系统功能,取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8.
中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心理与生理都发生着巨大变化。处于自我同一性危机中的青少年.必然在社会变革的震荡中,经历着强烈的心理矛盾碰撞与价值观冲突.容易失去人生的方向。不少中学生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影响下,不能很好地遵守社会道德规范.一些不良道德行为屡有发生。  相似文献   

9.
将学生综合能力培育与德育工作有机融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面临的新挑战。文章分析了当前小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育人背景探索了德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
11.
当代教育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结合"整体育人的系统工程,整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的德育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和教育公平的基础,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终极目标。"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和谐共生、共同促进、相互渗透,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12.
建立高中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德育互动机制,能够有效发挥德育力量,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道德水平。文章从家校互动、开发德育资源、改变家庭环境三方面论述高中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德育互动机制的建构。  相似文献   

13.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负有主要责任,在学校、社会、家庭协调一致的德育系统中居于中心地位,其作用也是任何家庭教育和社会力量不能替代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学校德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自求发展的新机遇,本文从德育体系,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途径等方面提出,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充分认识以客观环境的多维性影响和主体个性化发展的要求,注重开放性,体现时代性,紧伴时代的脚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5.
网络已经成为青少年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并且对其思想品德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网络环境下的海量信息、文化间的交叉传播,也使学校德育面对着一个与以往不同的、多元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并存的德育环境。学校德育如何针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掌握主动权,是德育理论研究和实践面临的迫切任务。面对青少年学生在价值判断和道德观念上的量变,以及由网络延伸所导致的认识方式和思维方式上的质变,学校德育不能只以传播知识的身份立足,而必须以培养学生自身的道德判断、分析评价、选择和创造力为目标,发展学生的主体精神,培养学生审慎思考和理性选择的道德能力,把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的教育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选择和自主构建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近日,一段名为“实拍三男子轮流殴打一少年”的视频迅速在网上流传。视频中,三个赤膊男子疯狂殴打一个男孩,表情却颇为轻松。后经媒体报道、警方介入,事件中嫌疑人落网,三名男子均为十四五岁的未成年人。他们辍学无业,游走在城市边缘,在本该向善、向美的纯真年龄,对同龄人出手狼辣却不以为意,并将施暴现场用手机录制,上传社交网络,让整个社会唏嘘不已。  相似文献   

17.
对于学校德育的实效性,社会各界普遍地感到不满意。当然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很多,就其主要原因而言。是当今主导学校德育的德育范式——权威灌输式。虽然这种德育范式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发挥过巨大的作用,就是现在也还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是在社会转型期,随着民主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市场经济的确立,文化和价值观的多元,这种强制灌输型德育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局限性。在当代,青少年学生越来越具有主体意识,面对日益丰富、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已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教师、家长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规范的简单灌输。另一方面,“学校德育尤其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德育,往往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的德育。强调‘德’的思想、政治内涵,有设定的德育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一、德育实效性问题提出的背景 近些年来,德育的实效性问题不仅成为教育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讨论有多种观点:有的认为包括德育在内的教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无论从内容到方法都会滞后于社会的发展,要使学校德育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必须超越现实的德育,改革内容和方法,才能取得实际效果,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有的认为我国处于一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面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须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转变人们价值取向和德育评价方式,更多地追求德育的实际表现和效果;还有的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当前学校重视德育程度及德育投入和学生思想品德生成现状形成鲜明的反差,出现“德”和“育”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20.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9):F0004-F0004
内蒙古鄂伦春旗甘河林业第一小学座落在呼伦贝尔市鄂伦春旗,是一所与林业局共同发展进步的全日制小学。建校50年来一直是家长放心、学生舒心、教师安心的学校,为林业局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学生。在宋桂艳校长的带领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为学校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