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臭虫是“四害”当中的一害,别看它小,害处很大。被它咬了,奇痒难熬,不能安眠,休息不好就会影响学习和工作,而且它还要吸人血,传染回归热等疾病,因此,我们一定要把臭虫消灭光!臭虫的耐饥力很强,它吸饱一次血,一年内不再吸血也不会饿死。母臭虫一生要产一百至五百粒卵。卵产下来后,过七、八天就孵化出小臭虫来。小臭虫经过  相似文献   

2.
我要当只臭虫,一只可爱的臭虫。你别皱眉,在这个世界上想当什么的都有,我当臭虫我乐意!你说臭虫不可爱?!错!我偏要当一只可爱的臭  相似文献   

3.
现代军事科学工作者利用昆虫的某些特征,使昆虫摇身一变而成为战场的利器。下面就是其中两例。战场传感器——臭虫臭虫是一种懒惰而贪婪的寄生虫,它对人体的汗味尤其敏感,而且特别能忍饥挨饿。成熟的臭虫在寒冷的季节能饿六七个月以上,一旦天气暖和,它嗅到人的汗味,便爬到人的身上吸血。在1972年春季的越南战争期间,美国发动了“后卫2号”战役,对越南北部地区进行  相似文献   

4.
<正> “门坎效应”亦称“不用压力的依从”,最初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里得昂提出。他做过这样一种实验:让两名大学生和市郊一些妇女(A组)进行交涉。首先向她们提出个小要求:在她们家的窗户上安一个无害的安全行车标志。过两周后,再向她们提出大一点的要求:在她们家的门前竖一块安全行车的大牌子;同时,这两名大学生和市郊的另外一些妇女(B组)也  相似文献   

5.
“门坎效应”亦称“不用压力的依从”,最初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里得昂提出。他做过这样一种实验:让两名大学生和市郊一些妇女(A组)进行交涉。首先向她们提出个小要求:在她们家的窗户上安一个无害的安全行车标志。过两周后,再向她们提出大一点的要求:在她们家的门前竖一块安全行车的大牌子;同时,这两名大学生和市郊的另外一些妇女(B组)也进行交涉——直接向她们提出第二个要求:在她们家的门前竖一块安全行车的大牌子。  相似文献   

6.
臭虫     
真的不是我嫌弃臭虫 (同学给他取的外号 ) ,是他太令人讨厌了 !他令人讨厌的事情有几箩几筐 ,说三天三夜都说不完。初一时 ,班里调换位子 ,老师把我调到了他的身边。刚一到他身边 ,一阵恶臭就扑鼻而来 ,仿佛是死蛇般的臭 ,我恶心得要吐。原来他身上散发出浓烈的狐臭味 ,加上浑身的酸汗臭、恶心的脚臭、说话时的嘴臭 ,简直是臭气熏天 !同学们谁也不愿意跟他坐在一起 ,老师只好把他安排在最后排的角落里坐。我从来都不敢正眼看他一眼。有一次 ,我下定决心 ,想看清一下我们班的这个怪物到底是怎样的三头六臂。天啊 !不看不知道 ,一看吓你一跳 :…  相似文献   

7.
“门坎效应”亦称“不用压力的依从”,最初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得曼提出。他做过这样一种实验:让两名大学生和市郊一些妇女(A组)进行交涉。首先向她们提个小要求:在她们家的窗户上安一个无害的安全行车标志。过两  相似文献   

8.
今天,我有一个重大发现—— 一只臭虫爬呀爬,爬到我前面同学的椅子下,这时,正巧上课铃“丁零零”地响了起来,前面的同学在看着地面,我原以为她会大惊失色,没想到她却看上去挺快乐。我凑了过去,天哪!顽皮的臭虫竟改变方向,朝我这边前进。我坐到座位上一动也不敢动,心想:“惨了!惨了!接下来的数学课没法上了。”  相似文献   

9.
《圣经(旧约)》上有个故事:两个妇女为孩子的所有权发生争执,到所罗门国王面前请求判决。一个妇女说孩子是自己生的,被另一个妇女抢去了;另一名妇女称孩子本来就是自己亲生的。于是国王命下人取来剑,说:“把孩子切成两半,让她们每人拿走一半。”结果一个妇女说:把孩子给她吧!不要杀了他。另一个妇女说:切吧!谁也别想要孩子。于是孩子判给了第一个妇  相似文献   

10.
据中国军网2009年12月26日援引新华社东京12月26消息,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对来自日本和澳大利亚的105只臭虫的精巢或卵巢附近的一种特殊细胞群进行了解剖,并作了基因测试,结果发现了名为尖音库蚊沃尔巴克氏体的寄生细菌,且发现105只臭虫体内都有这种细菌。  相似文献   

11.
《谷风》(邶风)和《氓》(卫风)是《诗经》中两首凄楚感人的弃妇诗。诗人用哀怨的笔调,为我们刻划了两个不幸被丈夫遗弃的妇女形象。这两个形象不仅所处的环境差不多,且有着共同的生活遭遇和相同的悲剧结局。乍一看来,她们的思想性格也差不多——勤劳、善良,忠于爱情。这是她们的共性。但这种共性却是通过她们各自不同的个性表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2.
常永梅 《初中生》2008,(7):10-14
“因为痛苦,所以幸福!——站在演讲台上,对着礼堂里数千名老师和同学,我开始自己的演讲。其实,就在赛前几分钟里还有同学劝我换个题目。在她们看来,‘痛苦’和‘幸福’是完全对立的两种感情,是不可能存在因果联系的,甚至是一种矛盾。她们的分析固然有她们的道理,但我没有接受她们的建议。当然,这并非固执,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化是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化,妇女一直处于从属的地位.她们在被抛弃被损害的时候,往往选择含悲忍泪、屈从事实,把屈辱和痛苦深埋于心,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弃妇"文化,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如果我们把中国封建社会比作一个等级森严的塔,那么被压在这座塔最底层的就是广大的中国妇女。几千年来,在古老广泰的华夏大地上,封建的政权、神权、族权和夫权,象四条巨大的绳索紧紧地束缚着广大妇女,使她们处于窒息、愚钝和卑贱的悲惨境地。而强迫妇女缠足,则为世界历史所仅见,中国妇女因缠足所受的痛苦和摧残,在人类历史上也是骇人听闻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诗人李白的有关妇女描写的诗篇进行扼要的分析。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妇女总是处于附庸的地位,过着受压迫受欺凌受折磨的生活,她们没有独立的人格,更没有权力的保障,她们是旧社会里不幸与痛苦的承担者,两千多年来,她们挣扎在悠长的黑夜里,煎熬在痛苦的生死线上。作为一位伟大的诗人,本着热爱人民的精神,以大量的诗篇反映了她们的痛苦、悒郁和希望,饱蘸笔墨,以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从不同角度为这些“卑贱者”呐喊,同“卑贱者”同呼吸、共命运,带着血与泪,怀着愤与恨控诉着整个社会的不平等。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窥见诗人的人格美和其诗歌的进步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着重论述美国妇女在两次战争中的出色表现。美国妇女以多种形式支持独立战争。她们或是成为随军人员或是同丈夫共同战斗 ,捐款捐物 ,照顾家庭生计。她们以行动证明了自身的存在价值。内战爆发后美国妇女更是积极热情地投身其中 ,成为女士兵、女护士和女情报人员。通过两次战争的洗礼 ,美国妇女的女性意识不断觉醒。她们不断地积累经验 ,努力争取自由和平等。美国妇女在两次战争中的贡献 ,有助于男性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妇女观 ,使妇女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当然 ,争取权利的道路并不平坦。她们曾经历了无数的挫折。但这并不能使她们放弃继续寻求平等的道路。为此 ,她们前赴后继 ,不断努力。本文通过分析美国妇女在两次战争中的贡献 ,来探讨她们当时为争取妇女的平等权利所做出的努力 ,及其对后来女权运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雯燕 《成才之路》2010,(4):I0015-I0016
《圣经(旧约)》上有个故事:两个妇女为孩子的所有权发生争执,到所罗门国王面前请求判决。一个妇女说孩子是自己生的,被另一名妇女抢去了;另一名妇女称孩子本来就是自己亲生的。于是国王命下人取来剑,说:“把孩子切成两半,让她们每人拿走一块。”结果一个妇女说:把孩子给她吧,不要杀了他。另一个妇女说:切吧,谁也别想要孩子。于是孩子判给了第一个妇女。类似电视剧《绍兴师釜》里的方师爷就比国王聪明,他遇到一个同样的案子,  相似文献   

18.
本文着重论述美国妇女在两次战争中的出色表现.美国妇女以多种形式支持独立战争.她们或是成为随军人员或是同丈夫共同战斗,捐款捐物,照顾家庭生计.她们以行动证明了自身的存在价值.内战爆发后美国妇女更是积极热情地投身其中,成为女士兵、女护士和女情报人员.通过两次战争的洗礼,美国妇女的女性意识不断觉醒.她们不断地积累经验,努力争取自由和平等.美国妇女在两次战争中的贡献,有助于男性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妇女观,使妇女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当然,争取权利的道路并不平坦.她们曾经历了无数的挫折.但这并不能使她们放弃继续寻求平等的道路.为此,她们前赴后继,不断努力.本文通过分析美国妇女在两次战争中的贡献,来探讨她们当时为争取妇女的平等权利所做出的努力,及其对后来女权运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李人式的妇女形象是一个“追求、拼博、失败”的悲剧人物群像 ,都有一个由“奴隶 (非人 )———斗士 (人 )———奴隶 (非人 )”循环式的个人奋斗史。因此 ,女性在任何时期都受着种种有形与无形人性恶的束缚与压迫 ,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得到完全解放的 ,失败的痛苦 ,往往多于胜利的欢快。李人式的妇女形象都具有悲剧性命运。她们集中展现了近百年来中国妇女的种种心路历程 ,尤其是要求个性解放的愿望强烈。  相似文献   

20.
"五四运动"的风暴猛烈地冲击、扫荡着封建社会的一切污泥浊水,同时也洗礼、熏陶着一些知识女性的思想灵魂。她们都有着自己的理想追求、生活信念和人格独立要求。她们既不同于封建家庭中的大家闺秀,又有别于一般普通的劳动妇女。然而不幸的是现实的黑暗无情摧毁了她们美妙的理想,束缚了她们的人生自由。因而,使她们在绝望中陷于深深的精神痛苦,并在痛苦中挣扎,在痛苦中反抗。著名剧作家曹禺的《雷雨》中的繁漪,便是其中的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