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吐蕃王国建立后,统治者采取了全面向外扩张的政策,其中与南诏的交往成了吐蕃西南方向经营的重点,在这一交往过程中,吐蕃与南诏之间主要形成了两条通道,一条是芒康-德庆-铁桥-羊苴咩城道;一条是从察隅过大雪山,沿高黎贡山西侧的梅开恩江至永昌。由于吐蕃军事扩张的需要,前一条道路的重要性显然要超过第二条道路,在多数时候,吐蕃不惜一切代价牢牢掌控着第一条道路,这使得吐蕃在其向东南的扩张显得得心应手。  相似文献   

2.
段一平 《保山师专学报》2011,(3):F0002-F0002,F0003
笔者在《红土高原上的古老城邦》一文中。曾引用民国《保山县志》中的以下记载来论述保山城的创建过程:“唐开元二十六年,南诏破施浪诏,余众走永昌,皮罗阁追击之,收永昌地,置拓俞城。”拓俞城即保山城。也就是说,保山城是南诏民族创建的。那么。保山城又是怎样由一个少数民族为主体的城市演变成后来的以汉族为主体的充满了汉文化的城市的呢?这主要是进入明朝以后,朱元璋平定了云南,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对云南的治理的缘故。  相似文献   

3.
司马穰苴     
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患之。晏婴乃荐田穰苴日:“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捍燕、晋之师。  相似文献   

4.
距沿河自治县城20多公里的沙子镇纸坊村,是沿河土家阳戏的发祥与传承之地. 阳戏是一种濒临失传的土家族地方戏种,在沿河只有纸坊村还在从事演出活动,按照宗教俗规,每年春节必须进行一次演出. 相传大约在200多年前已经有了成型的沿河土家阳戏,其祖师爷是黄古老祖,第二代掌坛人是宋继贡和宋继鑫……现在纸坊村的阳戏班子是第六代掌坛人.  相似文献   

5.
魏王城曹嵩家诸葛城得名说王瑞功诸葛亮故乡琅琊阳都,何以又称魏王城?那里怎么会冒出来一座曹嵩冢?临沂诸葛城与诸葛亮家族有无渊源?它些问题,学界尚无认同之见。笔者试图作些解释,但证据甚之,多为推论之词,聊为深入研究者抛砖而已.(一)魏王城系“背向城”之转...  相似文献   

6.
(一) 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患之。晏婴乃荐田穰苴。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燕、晋之师。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于是景  相似文献   

7.
蒙舍诏本是位于今云南省巍山县一带的地方政权,因处于诸部落之南,又称为南诏。在其统一六诏逐步扩大势力范围的同时,出于自身利益和对具体形势的考虑,和唐王朝的关系呈现出一种时战时和的状态。而与唐及南诏同时存在的吐蕃,也是影响唐与南诏战和关系的重要因素。本文将试着探讨在这种时战时和的历史现象以及在现象背后发挥作用的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8.
“春容”之美,内涵有别:一是指声态美、音韵美,特别强调宏大雄健,如洪钟之铿然;二是指形态、仪态或神态美,基本特征是雍容安雅,纡徐谐美,《总目》所指主要是后者,是优美而不是壮美,与“春容”不同,“肤廓”和“咩缓”是《总目》对台阁体文风的否定性审美评价,明代文学之“肤廓”以台阁体为甚,其固有二:一是台阁诸臣缺乏纯文学观,以实用、功利、政治化的态度看待文学;二是台阁之作通常为应制和应酬之作,多属非纯文学性质,“咩缓”的特点是宽绰舒缓,不急促,不粗厉,明人审美不尚“咩缓”之音,主要由明王朝的国家气运所决定,这种审美倾向后来被四库馆臣在《总目》明人别集批评中所借鉴,但馆臣之论多有偏颇,有待辨正。  相似文献   

9.
南诏立国后,南诏统治者推行文化开放策略,出现了一种主动有序的对外交往和多方兼容现象,在整个南诏文化发展史上,最重要的特点是开放性,其开放性贯穿着南诏250余年的历史,产生了独具地方民族特色的南诏文化。  相似文献   

10.
略论南诏文化与巴蜀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诏与巴蜀间的民间交往、民族迁徙、军事冲突及文人间的学习和交流,使巴蜀文化成为南诏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又因南诏文化与巴蜀文化有相同的文化渊源和相似的文化土壤,促使南诏在“盛唐之音”氛围中,大量汲收巴蜀文化,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与地方特点的南诏文化  相似文献   

11.
《斑羚飞渡》一文羚羊的五次“咩叫”声,每一声咩叫都让人撕心裂肺。咀嚼羚羊的声声咩叫,声声都叫出了对人类贪婪的愤怒。全篇文章笼罩着悲惨凄凉的气氛,作者运  相似文献   

12.
《新作文》2006,(3)
我国古代有所谓“苞苴”一词。苞苴本为蒲包,“编束萑苇以裹鱼肉”,故也用来指馈赠之礼。《荀子·大略》中载,商汤帝因天旱而乞雨,曾言:“苞苴行与?谗夫兴与?”看来,古人求告苍天也是要送礼的,所以后人就将  相似文献   

13.
论南诏不是国家级政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南诏与唐朝关系的性质 ,近有争议 ,或以为南诏是与唐朝相鼎立的国家级政权。本文分析了在几个不同时期唐朝与南诏关系发展的情形 ,以及两者相互关系的总体状况 ,认为南诏是唐朝统治下的一个藩属政权或西南地区的局部政权 ,并非是与唐朝相鼎立的国家级政权。同时 ,探讨了古代政治实体处理相互间关系的原则和与之相适应的用语。  相似文献   

14.
唐代是中华各族交流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南诏与吐蕃作为地方和民族政权与唐帝国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郑回曾任唐嵩州西泸县令,至德二年(公元757年),被南诏俘虏。王锡曾任河西观察判官、朝散大夫、殿中侍御史,贞元二年(786年),沙洲城陷蕃,王锡被带往吐蕃王廷。由于南诏和吐蕃在诸多方面的差并,二人被俘后的待遇不同,遇到的情形不一,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两个地方政权与唐朝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陈垣先生在《史讳举例》卷七(《因犯讳知有衍文脱文例》中肯定:“晋时后讳甚严。”同书卷八《晋讳例》中又说:“东晋后讳比历代特多。”陈先生曾举例来证明其结论: 一是举《晋书·后妃传》:“成恭杜皇后讳陵阳”为例:“成恭杜皇后讳陵阳,改宣城陵阳县为广阳县。若以宋武公名司空,改司空为司城之例例之,则‘阳’字不生疑义。然晋时后讳甚严,陵阳既因讳而改,则是否改一字即为满足,须待有其它之证明。”因而,陈先生肯定“阳”为误衍之字  相似文献   

16.
《蛮书》是研究南诏历史的一本地方志。在该书中,樊绰以自己的所见所闻和参照历代史书,详细地反映出了皆时南诏政权的各个方面情况,为后代史家研究南诏历史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本文通过介绍《蛮书》作者及其版本,分析全书的主要内容,并对其史料价值做出考证和分析,舛此来说明《蛮书》是迄今研究南诏前期社会情况最重要的地方风土志史书。  相似文献   

17.
赵佗南下,给历史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也奠定了佗城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价值。佗城,作为一座古老文明而又颇有现代气息的现代化城镇,关于其经济、资源环境、历史文物、姓氏之谜、旅游业等的现状研究对于人们更深入地了解这座古城颇有意义。研究佗城的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有利于更好地挖掘和保护佗城的资源和更好地发展佗城。  相似文献   

18.
校注苏诗,时有所得。今移笺记四则付梓,就正于方家。 (一) 苞苴未肯钻华屋。(《鳆鱼行》)冯应榴注引《庄子·列御寇》:“小夫之智,不能离苞苴竿牍,弊精神乎蹇浅。”谓苞苴言智术短浅之人。 按:冯注误。如此,下句“分送羹材作明眼”即无所属。《礼记·曲礼上》郑注:“苞苴,裹鱼肉或以苇或以茅。”此指鳆鱼肉。《本草纲目》卷四十六《介之二·右决明》“(鳆鱼)登莱海边甚多,人采肉供馔,及乾,充苞苴肉。”诗言不肯以鳆鱼钻营势要之家,分送友人作治眼明目之羹材。  相似文献   

19.
<蛮书>是研究南诏历史的一本地方志.在该书中,樊绰以自己的所见所闻和参照历代史书,详细地反映出了当时南诏政权的各个方面情况,为后代史家研究南诏历史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本文通过介绍<蛮书>作者及其版本,分析全书的主要内容,并对其史料价值做出考证和分析,以此来说明<蛮书>是迄今研究南诏前期社会情况最重要的地方风土志史书.  相似文献   

20.
南诏的繁荣发展,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注重山区经济的开发。南诏立国期间采取多种措施发展山区经济,给南诏国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中国历史上谱写了不可磨灭的光辉篇章。以史料为据,从农业、畜牧业、盐业和矿业几方面,分析探讨南诏山区经济取得的成绩及其当代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