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子在总结自己的人生经验时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善于总结,他认为人生大概每十年是一个发展阶段。如今我年过四十,进入中年,白发增多,苦短日蹙。下面我就谈谈对人到中年的一点思考。所谓“不惑”  相似文献   

2.
《上海教育》2009,(19):16-16
课堂上,我和一群女学生在摇头晃脑地背《论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这时,一位女生忽地站起来,“老师,你认为什么是真正的不惑?”我一时不知怎么回答,只能随口回应一句,“子曰:‘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那时的我,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教师,对“不惑”的问题,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  相似文献   

3.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刚刚步入“而立”之年的张伟,教学小学语文满打满算才十个年头,为什么能达到“知天命”的境界?拜读了《山东教育》杂志“张伟课堂教学艺术研究”专栏的研究、评介文章之后,我常常上下而思索,扪心而自问。朦胧之中的几个点,在逐渐清晰,连缀如次:  相似文献   

4.
一、“耳顺”与“从心”《论语·为政》(以下凡只注篇名的,都出自《论语》)有这么一段记载: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通常都是如此的标点法。其中“耳顺”一词,经学家如郑玄,注为“耳闻其言,而知其微旨。”“《论语注疏》,但前已言“四十而不惑”,既云不惑,必已深明事理,明辨是非,,何  相似文献   

5.
孔子尝自谓平生:"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论语·为政>,以下凡引该书,只注篇名).此孔子乃对自己一生学术生涯的总括.余每读至此,便有疑:孔子四十而不惑,为何五十才知天命?五十岁之前不知天命,焉能不惑?此其一.学、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从心所欲不踰矩,有否有内在关联?此其二.  相似文献   

6.
关于年龄的代称孔子在《论语·为政》中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后来,人们常以“志学”代指十五岁,“而立”代指三十岁,“不惑”代指四十岁,“知命”代指五十岁,“耳顺”代指六十岁。古...  相似文献   

7.
罗才军 《教师博览》2022,(26):77-78
<正>在中国的语境里,不惑是年龄的代名词,四十不惑、年届不惑、不惑之年,诸如此类。典出《论语》,孔子自述其学习和修为的过程:“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在孔子那里,年届不惑,是有了足够的生命阅历,能从此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拥有独立的思想和人格。  相似文献   

8.
1.志学之年是十五岁。2.而立之年是三十岁。3.不惑之年是四十岁。4.知命之年是五十岁。5.耳顺之年是六十岁。以上是源于《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相似文献   

9.
赵龙山 《师道》2007,(9):35-35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有许多的阶段。  相似文献   

10.
名师的自省     
我很庆幸自己是“晚熟品种”,这倒不是因为“四十而不惑”——真正能“四十而不惑”的怕只有孔圣人,而是因为我是在抵制了当官、出国等诱惑,经历了长期的“一文不名”与“一名不闻”的磨炼后,在42岁时偶然成名。所以在我的心里始终有着一种幸运儿的侥幸挥之不去。我常常扪心自为静夜思:背诵过百十篇古典诗文,就可以算有文学修养了吗?  相似文献   

11.
赵谦翔 《教师博览》2004,(10):22-23
我很庆幸自己是“晚熟品种”,这倒不是因为“四十而不惑”——真正能“四十而不惑”的怕只有孔圣人,而是因为我是在抵制了当官、出国等诱惑,经历了长期的“一不名”与“一名不闻”的历练后,在42岁时一夜成名。所以在我的心里始终有着一种幸运儿的侥幸挥  相似文献   

12.
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篇》)这是孔子晚年对自己一生学习历程的总结。我们看到他的“志”贯穿了五十五年漫长的生命历程。“学”了十五年,到三十岁的时候,才建立了自己的学说体系。“不惑”  相似文献   

13.
而立     
人们习惯地把30岁称之为“而立之年”。这要追溯到孔子的《论语》,孔子曾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相似文献   

14.
时光过的真快,眨眼之间《历史教学》创刊已是50周年。孔夫子说过:“吾十有五而老於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历史教学》创刊50年,已是“知天命”之年,应该祝贺的。  相似文献   

15.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表述了自己从少年到成人,从幼稚到成熟的历程。这里包含着年龄、学业、事业、才识等多方面的增长。现代成熟理论认为,一个正常发展的个体在成长过程中,要经历着生理成熟、社会成熟、心理成熟和职业  相似文献   

16.
“想啥”实例孔子说:“四十而不惑。”对芸芸众生来说,这又谈何容易!有的人此事不惑而彼事惑,有的人此时不惑而彼时惑;有的人年纪轻轻就能够大彻大悟,有的人终其一生都执迷不悟;还有人自以为不惑,其实只是把思想的权利交给他人去支配了。中国人重视“不惑”,殊不知,  相似文献   

17.
终身教育是当代一种国际性的重要教育思潮,它由个别国家的活动逐步发展成为一种方兴未艾的国际教育运动。学习应贯穿于整个人生的始终,终身学习在我国很长的历史时期以来即已存在并广泛传播。 孔子曾提出过人生修养的“阶段”学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  相似文献   

18.
人生的认识历程有某种阶段性。孔子在《论语。为政》中概括为:“吾十有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瑜矩”。但孔子说的是自己的人生认识历程和思想境界的几次飞跃,并非天下所有人。将圣人的标准套用于普通人,必然产生许多苦恼和错觉。因为大多数人不仅“三十未立”,甚至一辈子也“未立”,更谈不上“从心所欲,不瑜矩”。有了这样清醒的认识,才能既以圣人为楷模,终生孜孜以求,又不盲目乐观,自以为是。笔者最近遇到两个教育界同仁,他们都年过“不惑”,但又声称如今是“④十而惑…  相似文献   

19.
在即将退休之际,能参加全州旧志校注工作,20多年的夙愿得以实现,幸莫如之。孔子云:“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虽为夫子自道,但确乎揭示了人生历程的阶段性体认。闲暇之余,静心反思,耳顺之年在望,仿佛才入天命之境,但不是知天命而是  相似文献   

20.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