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自上个世纪90年代末.伴随着湖南电视台《快乐大本营》、《玫瑰之约》的亮相和光线传媒《中国娱乐报道》的推出,各色娱乐节目在全国各地开花。时至今日,曾经一度火爆的电视娱乐节目,已日渐步入尴尬境地.观众越来越对每天电视机里泛滥成灾的电视娱乐节目大倒胃口,节目形式单一、主持人相互的克隆模仿、内容的匮乏庸俗.是掌声过后人们给予电视娱乐节目最多的评语,但从媒介伦理学角度对娱乐节目进行研究和探讨的几乎很少见。  相似文献   

2.
现在,电视娱乐节目越来越多,有的电视台还专设了娱乐频道,给观众带来欢笑,在欢乐中,释放和缓解因竞争而产生的疲惫和浮躁。对电视娱乐节目的丰富,观众还是很欢迎的。  相似文献   

3.
我国内地电视娱乐节目解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电视娱乐节目的内涵和外延一直不是特别清晰。电视本身就有娱乐的功能,从这个角度出发,任何节目都可以称为娱乐节目,DISCOVERY就宣称它播出的纪录片能为观众提供前所未有的视听娱乐。我们认为,电视娱乐节目是综艺节目发展的新形式,通常人们所指的电视娱乐节目是单纯以娱乐性、消遣性和趣味性为突出特点的节目,就其形式而言,又可以有综艺晚会型、杂志型、谈话型、游戏型等形式。 电视娱乐节目不是在电视一产生就有了的,长期以来为  相似文献   

4.
许小妹 《新闻窗》2012,(1):66-67
电视娱乐节目作为一种新生的节目类型,与电视新闻,电视剧等电视节目一起发展,用独特的节日形式吸引了一大批的观众。电视娱乐节目是通过一定的中介形式和大众参与,在相互交流中形成一种娱乐氛围的节目形态。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电视娱乐功能不断地得到认同与强化, 越来越多的电视娱乐节目涌上荧屏,并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收视高潮,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电视娱乐节目已发展成为国内电视媒体中最活跃、最有市场的节目形式之一,甚至成为一些电视台提高收视率、吸引观众的不二法宝。在我国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中,电视娱乐节目逐渐呈现出这样一种发展势头:既越来越多的电视娱乐节目开始体现出“竞赛”色彩。  相似文献   

6.
娱乐节目作为电视节目最活跃的节目形式之一,以娱乐大众作为节目主要卖点,受到观众的广泛喜爱.但近些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信息接收习惯发生了巨大变化,加上《奇葩说》《吐槽大会》《火星情报局》等网络综艺节目的纷纷崛起,电视娱乐节目的收视率开始出现下滑趋势,面临更加激烈的媒介竞争环境.本文主要从电视娱乐节目的节目定位、内容创新、传播渠道、营销手段四个方面探究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媒体工作者提高电视娱乐节目影响力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娱乐化浪潮的语境下,电视媒介已置身于一个娱乐泛化的时代."娱乐是电视上所有话语的超意识形态",电视娱乐节目逐渐成为电视台收视率的重要保证,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娱乐节目已占到我国电视总节目量的7.5%以上,人均日收看娱乐节目时间约达12分钟,并呈逐年走高态势.  相似文献   

8.
一、电视娱乐现状:从形式到价值观的多元化并存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中国的电视娱乐节目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元,从模仿到创新,已走过了数十个年头。一方面电视娱乐节目带来了新的理念,丰富了节目样式,满足了广大观众的娱乐需求;但另一方面电视娱乐节目又因形式的雷同、创意的缺乏以及品位的媒俗而日益被贬低。进入新世纪以来,电视娱乐节目面临的这种矛盾和困惑在加大。[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薛致娟 《东南传播》2010,(9):162-163
电视娱乐节目不能只追求没有底线的娱乐,但也并非庄重地寓教于乐;电视娱乐节目所带给观众的文化娱乐和精神享受应该是积极的、愉悦的,不是消极的、恶俗的;娱乐节目可能引导价值观,社会价值取向也会主导娱乐的品味。  相似文献   

10.
李岩 《记者摇篮》2012,(10):35-36
纵观当下电视节目收视率,除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就非娱乐节目莫属。无论从收视率来讲还是从节目形态的多样性趣味性来讲,娱乐节目都是最被受众关注的电视节目类型。电视娱乐节目对一家电视台甚至是整个电视行业发展的重要性,俨然已成为卫视之战中的核心竞争力。一、电视娱乐节目发展与现状1.电视娱乐节目经历的四个发展阶段以1990年3月14日的《综艺大观》为开端的表演类综艺晚会时期,观众以纯欣赏的角度看节目;以1996年开播的《快乐大本营》和1999年开播的《欢乐总动员》为代表的游戏娱乐时期,观众可以参与到其中进行游戏、竞技、表演、搞笑等等;  相似文献   

11.
目前,由于各种传媒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也由于处于特定历史状态下的电视消费群体的娱乐需求的增加,电视娱乐节目已经逐步发展为全球电视屏幕的主流节目形态。娱乐节目的推出,标志着中国电视的观念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娱乐节目通过精心设计来营造欢乐的氛围,通过高额的奖项和大众参与而打动人心。在大量的肥皂剧、家庭剧、连续剧逐渐丧失娱乐与幽默功能的时候,娱乐节目的兴盛无疑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在目前,毫无疑问,娱乐节目的好坏已直接影响或关系到一个电视台的生存。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中国的娱乐节目一直因为其肤浅、浮躁而被人们所诟病。近几年来却出现了节目质量相对较高且符合大众审美规律的娱乐节目,由此拉开了娱乐节目转型的序幕。文章以三个省级电视台播出的娱乐节目为例分析浅娱乐时代的电视娱乐节目之现状及其所存在的问题症结;着重分析了《中国好声音》为什么能成为时下比较成功的娱乐节目之原因。同时指出尊重大众审美娱乐规律,从节目内容和形式的调整改变,到内容与形式审美性地融合为节目创意,这是我国当下电视娱乐节目发展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13.
由于电视娱乐节目雅俗共赏,极具参与性、娱乐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所以它成了现代人文化生活中一种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不论是现场观众还是电视机前的观众,都可以在轻松愉快中休闲、欢乐,欣赏、启智,娱乐节目成了最受欢迎的电视节目之一。所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电视台的编创、策划人员绞尽脑汁,在娱乐节目上大做文章,推出了一批批受人欢迎,收视效果良好的栏目,并大有一发不可收的势头。总体上看,电视娱乐节目呈现出以下几种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4.
当前,娱乐节目已成为各电视台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电视台吸引广告客户的主要手段。这类节目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活跃了节日气氛。但是,随着各电视台之间竞争的加剧,电视娱乐节目的商业化趋向进一步  相似文献   

15.
电视娱乐节目因其轻松活泼、满足人们娱乐需求的特点,逐渐成为中国电视观众的“宠儿”。然而,随着电视娱乐节目一路凯歌阔步前进,社会对其的批判之声也是不绝于耳。对经典的消解、对崇高的亵渎、对恶搞的推崇,以至于全民“娱乐至死”、人文精神缺失、道德伦理滑坡等现象的发生和出现,让电视娱乐节目陷入了让人“又爱又恨”的尴尬境地。笔者认为,中国的电视娱乐节目应当肩负起必要的文化责任,在收视率与文化性、娱乐性与社会责任之间寻找平衡点,使电视娱乐节目在充分发挥其娱乐功能的同时,也能满足观众高尚的审美需求和知识需求。  相似文献   

16.
电视娱乐节目形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娱乐节目形态是指电视娱乐节目内容、形式、品质的自然延伸和个性化拓展,即由题材、叙事、娱乐、视听等元素构成的电视娱乐节目设计模版.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共分为18种节目形态,并具有复制性、限定性、流动性三大特性.  相似文献   

17.
电视作为提供娱乐艺术的舞台似乎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美国电视发展史上,正是娱乐节目引发了千百万观众的兴趣,带来了电视的繁荣。如今,那五花八门、千姿百态的娱乐节目仍然是美国电视节目的重要内容之一。综合娱乐节目的优势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电视由战争导致的“冷冻“时期转入复苏与开创阶段。尽管在战前  相似文献   

18.
韩卫娟 《新闻知识》2012,(12):82-84
本文从体验经济的介绍入手,着重分析了体验的内涵和顾客体验价值的几个层次,并将该理论引入电视娱乐节目的研究,从观众体验价值的角度对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发展的几个阶段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是观众体验价值不断丰富和深化的过程,并指出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在满足观众娱乐体验方面还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收看电视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近年来,游戏娱乐节目更是成为继电视剧、文艺晚会等节目之后的一大热点节目。如何提高游戏节目的质量,更好地发挥它的娱乐功能、审美功能,是摆在我们电视从业人员面前一个需要研究的课题,以笔者浅见,应注意培养以下几方面的意识:一、要有导向意识作为休闲娱乐的游戏节目,导向意识往往被人们忽视,认为游戏节目是搞笑的节目,搞笑就要迎合观众的趣味,什么思想性、艺术性、文化品位、都是次要的,只要观众喜欢就行。其实不然,游戏  相似文献   

20.
韩国电视娱乐节目故事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底,北京领先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花巨资买下了韩国大型综艺节目《情书》的内地播出版权,韩国电视娱乐节目将通过国内电视台走进人们视野。而在此之前,网络已经为韩国娱乐节目的流行提供了平台,并在网民中掀起了一股不小的热潮。与我国内地的娱乐节目相比,韩国娱乐节目无论在节目构思和设置,还是明星参与程度上,都有着丰富鲜明的个性,“一方面用明星吸引观众、创造欢笑,另一方面以教育和公益感化观众、创造感动。娱乐性与人文性交融形成了韩国娱乐节目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