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秦王猛与三秦豪杰王振忠关于前秦丞相王猛(325─375)的生平事迹,《晋书·荷坚载记本》中有一附传,这是尽人皆知、弓阴率最高的一篇列传。然而,该传文对王猛发迹前的种种记载,充满了神秘色彩,令人颇感费解。笔者近读《资治通鉴》及《北史·薛辩传》请书,发...  相似文献   

2.
《文博》2009年第5期,梁小平撰文《王猛煤精组印鉴析》,文章称,在华山王猛台附近发现一件煤精组印,“极有可能为东晋十六国时前秦丞相王猛之印.”并将印文释作:“臣猛、王猛、王猛白笺、王猛言事、王猛白事”等.然而,“梁文”所释的“王”字,在该印中出现过四次,篆法如出一辙,其篆文显然不是“王”字,而是“玉”之古文篆法.“玉”字作姓氏时,楷书作“玊”,读sù,在东汉时已有此姓.  相似文献   

3.
在人教版和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中,两本教材对秦朝至清朝中央推行的重要文官制度“丞相制”表述存在差异,前者表述为“宰相制”,后者表述为“丞相制”并对“丞相”与“宰相”的区别加以简单解释。事实上,称这一制度为“丞相制”更合适,除辽代以外,“宰相”一直是对历代中央辅佐皇帝最重要文职官员的代称。  相似文献   

4.
对于秦相邦和丞相的关系,学者多认为二者为同一职官的不同称谓,本文通过对传统文献的细致解读,同时结合对出土文献的分析,认为相邦与丞相实为两种不同的职官,且前者地位高于后者.尽管在一些方面二者有共同之处,但二者关系之间更多的是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说新崛起的汉语语法学史评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语法学史评学有两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历史学和评述学,近20年来,汉语语法学史评学出现了三次高潮,并且形成四大特色,汉语语法学史评学的建立标志着汉语语法学正在走向成熟,但是还存在着五个方面的问题,进行史评研究有三条基本要求:求实,求真和求信,这就要求研究应该具备无私,无畏和无忌。  相似文献   

6.
以经济与道德的关系为基本出发点,论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认为:前者对后者有积极、消极两方面的双重性影响;但其积极影响是主要的,能促进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进步;前者的目的与后者的要求是一致的;前者的激励机制为后者的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社会主义制度为其道德的进步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从而得出了社会主义带场公济的发展必然促进社会主义道德的进步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渭城曲》与《别董大》分别是王维和高适赠别诗的代表作之一。同是赠别诗,前者以其浑厚的离别之情和细腻哀婉的心态感人至深,而后者以其豁达的胸襟和豪放悲壮的风格使人折服;前者的渭城风雨缠绵低徊,而后者的塞外风雪豪迈悲壮。虽然其思想内容、取材与表达方式不同,但二诗都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论证了现代礼仪与中国古代礼的不同,认为中国古代礼的内涵和作用大大超过了现代礼仪,前者主要是与法结合成为一种统治制度,后者主要靠自我约束;前者强调等级差别,后者追求相互平等;前者存在践踏人权、扭曲人性的内容,后者尊重人性,维护人权等。  相似文献   

9.
通过问卷调查对上海市某区一所中学的11-13岁三个年龄段的进城务工者与市民两类家庭的子女在心理相容性、耐挫力两方面作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进城务工者子女与上海市民子女相比,在心理相容性方面前者明显优于后者;在耐挫力方面两者差异不明显,但随着年龄增长后者表现出高于前者的趋势;比较男、女不同性别,前者有显著差异即男性在心理相容和耐挫力两方面均有高于女性的倾向,后者无显著差异。据此,教育教学和班集体建设中应该关注上述特点,以求能更有效地做好进城务工者子女的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0.
《出师表》与《陈情表》分别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和西晋初年蜀汉旧臣李密的传世名作.前者旨在为国事尽忠,后者旨在为祖母尽孝,两表均是天下至性至情之文,虽然两位作者所处的乱世早已成为历史,但其作品所彰显出的“忠”“孝”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却超越他们生活的那个时代,穿透时空,影响着后世.  相似文献   

11.
《出师表》与《陈情表》分别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和西晋初年蜀汉旧臣李密的传世名作.前者旨在为国事尽忠,后者旨在为祖母尽孝,两表均是天下至性至情之文,虽然两位作者所处的乱世早已成为历史,但其作品所彰显出的“忠”“孝”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却超越他们生活的那个时代,穿透时空,影响着后世.  相似文献   

12.
论"灌输"教育与灌输式教育的本质区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主义的“灌输”教育与灌输式教育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前者是从世界观、方法论的高度论述正面教育的,而后者则是一种低层次的教育方式;前者灌输的内容是发展着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而后者则是教条式的东西;前者灌输的方式是“润物细无声”式,而后者则是简单的注入式;前者强调的是双向交流式的教育观念,而后者则是单向式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should和ought的语用差异,认为前者重个体感受,后者重群体观点;前者多表逆势和冲突,后者多示顺势和合作。  相似文献   

14.
人的创造性有两类:一类是“特殊才能的创造性”。如科学家、发明家的创造,它对全社会都是新颖的、独特的;另一类是“自我实现的创造性”,这种创造对社会或他人来说虽不是新的,但对自己却是新的、前所未有的。显然,前者是属高层次的,后者是低层次的,前者能推动社会进步,后者似乎只能“孤芳自赏”。  相似文献   

15.
批判性是巴贝夫主义和新巴贝夫主义的重要特征,暴力革命是这一学说的重要内容;巴贝夫主义和新巴贝夫主义所倡导的暴力革命思想,同科学社会主义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先行思想,为后者提供了直接的思想来源;后者是前者的理论升华,是前者的进步转换。但是两者存在着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16.
下面这副对联从字面上看并不是很难理解,但寥寥52个字,涉及12个外国文学经典。你能一一列出来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探讨江淹《杂体诗三十首》和钟嵘《诗品》两者之间的关系。前者启发并影响后者,不仅可能,而且从具体内容而言,后者无疑是前者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导体能屏蔽静电,但能屏蔽磁吗?比如磁铁隔着一块铝片能吸引铁钉吗?而隔着铁片或镍铁合金器皿能吸引铁钉吗?本文从实验和理论两个角度探讨的结果是,前者能吸引铁钉,后者不能。  相似文献   

19.
李显宇 《考试周刊》2012,(71):32-32
王猛遗嘱"不以晋为图",与王猛帮助苻坚统一北中国的行为完全不同。王猛并非看到了东晋的强大,而是内心中存在强烈的民族情感。因此,王猛可能帮助苻坚灭亡非汉人政权的前燕,而不愿意帮助苻坚攻打汉人政权东晋。  相似文献   

20.
诗与谜新论     
谜语起源于歌谣。歌谣与诗(包括歌谣谜与诗谜)关系密切,前者促进了后者的产生和发展,后者对前者也有一定影响。诗谜独立于歌谣谜后,除与歌谣谜的共同点外,也具有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