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秘密花园》是20世纪美国女作家弗朗西丝·霍奇森·伯内特的代表作。它不仅是一部经典儿童文学作品,还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本文以李文俊先生和张建平先生的译本为基础,尝试从翻译美学理论视角对其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包括音美、词美、句美、意美四个层面。通过将美学理论应用于翻译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作者认为翻译美学是一门能够用来评判翻译作品美学价值,操作性较强的理论,儿童文学翻译也需要注重美学功能。  相似文献   

2.
樊慧敏 《海外英语》2012,(12):198-199
《浮生六记》是一部精美的自传散文,文中流露出的美让人陶醉,而林语堂先生的译作《浮生六记》更是美的结晶。这部译作不但保留了原作的美,而且在原作的基础上还有所创新,因此该文将对林语堂先生的译作《浮生六记》中所表露出来的美进行研究。一方面该文将研究林语堂先生译作《浮生六记》中所展现出来的美进行了归纳,另一方面该文对林语堂先生译作《浮生六记》中所展现出来的美的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里的文化博大精深,是我国的文化瑰宝。《红楼梦》的中英翻译隐含着丰富的文化特色与文化语用含义,译者要把握原语的美学意图、读者的接受审美,关联文化美学再现的文化、语用、交际、美学层面等要素,灵活采用对等、部分对应等再现方式,以最终达成文化美学的再现,为中国文化的传播与文化翻译美学提供新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文学语言的模糊化是作家对语言艺术处理的结果,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本文从翻译美学的角度,探讨杨宪益译本与大卫·霍克斯译本对《红楼梦》中的美学意蕴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美学理论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产生了翻译美学,翻译中如何再现原语作品的美学现象是一值得研究的问题。试以《牡丹亭》的两个英译本为例,探讨许渊冲和汪榕培两位译者的审美意境再现手段。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先就伍蠡甫先生的《中国画论研究》所提及的"意境"等概念加以阐述,然后从翻译的角度考察美学问题,说明翻译学借鉴美学的原因所在,最后把翻译和中国绘画相对照,结合《画论》,进一步解释翻译和美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介绍并简要评价了上海交通大学毛荣贵教授的新作《翻译美学》。该书通过对比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系统的审美特征,英汉民族所持有的不同审美理论和思维方式,探索了翻译过程中的审美价值的认识和再现,它的问世标志着我国翻译美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8.
袁梓 《海外英语》2023,(22):56-58
散文是一种重要的文学载体,以“形散而神不散”为主要特点,蕴含着深厚的美学内涵。在散文英译时,译者须格外注意原文的整体结构与传达的情感及意境。文章以翻译美学理论为指导,选择梁实秋散文《清华八年》为翻译实践,采用多种翻译方法与策略,力求重现原文的韵味与风采,同时借此论证翻译美学应用于散文翻译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张光云  王志林 《海外英语》2015,(1):182-183,185
《家》是巴金"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被称为中国新文学史上的里程碑。自问世以来,被多次印刷和拍成电影、电视剧、话剧、戏剧、舞剧等。迄今为止,对它的研究虽然取得一些成果,但不是很系统。它的英译本有很多,该文以英若诚的译本为基础,尝试从翻译美学的角度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接受美学理论的两位创始人伊瑟尔和姚斯的意义未定性理论和期待视野理论入手,分析了元稹的《行宫》的翻译。笔者认为正是诗歌的未定性和意义空白召唤读者展开联想,而读者期待视野的差异性又使这些联想各不相同,从而不同的译者给出了不同的译文。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建立初期,在学术著作的翻译中,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通过赞助人对译者与译本进行不同形式的严密操纵;同时,译者也通过对翻译对象与翻译方法的精心选择,引进新的理论观点与材料,某种程度上颠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朱光潜翻译黑格尔《美学》的坎坷历程与巨大成功,体现了处于边缘的美学著作的翻译与主流意识形态之间中心制约与边缘渗透的复杂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2.
张秋婷 《海外英语》2016,(15):141-142
翻译之美始于语言之美,每一个翻译的过程都是一个审美的过程。由于翻译与美学都具有艺术性,美学对文学作品的翻译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在中国传统翻译理论的基础上,中国当代翻译美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在翻译美学理论的指导之下,译者可以从音韵、用词及传达意境三个方面向译文读者传译中国古诗词的美感。此文以陆游《钗头凤》两译本为例,探析翻译中的美学奥妙。  相似文献   

13.
以理雅各1885年《中庸》英译本和辜鸿铭的《中庸》英译本为研究对象,以刘宓庆先生的翻译美学理论为指导,用其所倡导的ABC审美原则为依据,从词汇层面分析对比了两个译本,再现两位译者翻译时所面临的困境,指出其中些许瑕疵,为未来译者翻译出更美的《中庸》译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齐鹏飞 《海外英语》2014,(20):157-158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以其语言的清新、生动,文风的质朴、自然,意境的朦胧、悠远成为了经典美文的代表。该文意在从翻译美学角度领略译文的韵律之美和意境之美,进而探讨优秀的译文如何实现对原文的审美再现,通过本篇文章,我们会发现作者、译者、读者他们之间那种相互共存的关系,进而能够更好地理解原文。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经典美剧之一《老友记》的字幕翻译为例,从目的读者和译者的视角出发,探讨了接受美学对字幕翻译的启示和影响:在字幕翻译过程中以读者为中心,充分调动目的读者的审美体验、能动性和接受性,使字幕翻译更具新颖力又不失原文精髓。  相似文献   

16.
《三字经》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道德等中华传统文化。翻译美学强调译文要体现源语语言文化、音韵声律和篇章结构等方面的美感。在翻译美学视角下对《三字经》王宝童和赵彦春两个译本进行比较分析,旨在为中国古典诗词的英译提供借鉴与启示,以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7.
该文界定了具体的模糊语范围,从《红楼梦》所有模糊语中选取人物描述模糊语,在翻译美学的视角下,探讨大卫霍克斯译本对《红楼梦》中人物描写模糊语的再现。  相似文献   

18.
诗歌翻译是属于特殊的艺术范畴,它与文学创作相类似,但有其独特的美学原则,艺术内涵和技术方法。通过美学理论研究诗歌翻译,对于如何的理解翻译活动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长恨歌》是中国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名作,本文将从许渊冲的"三美"理论入手,对其英译本进行赏析,对如何提高诗歌翻译水准有着积极和指导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文化内涵博大精深,内容包罗万象,对中国几千年思想文化的发展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虽然目前关于《论语》的翻译分析在学术领域内较为广泛,但学界对其翻译的审美意境的探究仍相对滞后.本文主要研究翻译美学下的《论语》,从翻译美学角度,探讨理雅各和刘殿爵两位译者的审美意境再现手段.  相似文献   

20.
CCTV4《中华医药》自1998年开播以来,深受国内外观众的青睐。作为国内唯一一档向海内外传播中医药文化的大型电视健康栏目,其字幕内容是海外读者吸取信息的主要途径。现以接受美学为视角,英文字幕为对象,对部分字幕翻译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