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改革中的困难,在理念上对高校毕业生的未来发展与及时就业、就业能力与就业德性、就业观念与职业选择等进行反思,有利于在实际工作中理顺“大就业”与“小就业”的管理体制,理顺高校招生、培养与就业的关系,扩大有效需求,促进其理想就业。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某职业技术学院2011级80名高职学前教育毕业生的就业意向调查,从就业形势与就业心态、就业单位与就业地区、期望薪酬与就业指导、专业对口与就业途径、独立意识与就业准备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学前教育专业就业指导工作的成效与问题,并针对调查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大学生就业准备包括7个因子,包括就业专业知识准备、社团与社会实践准备、自我认知与定位准备、就业信息与渠道准备、就业形式与政策准备、就业目标与计划准备和求职实践与技巧准备。大学生就业准备总体较好,但仍需加强,不同群体大学生就业准备水平有所差异,基于此,高校强化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加强就业指导,提升就业准备水平。  相似文献   

4.
高职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关键看是否具有就业竞争力。嘉兴职业技术学院以就业为导向,通过“四结合”即人才培养与就业核心力的提高相结合、创业教育与就业关键力的培养相结合、文化共生与就业软实力的增进相结合、党建创新与就业服务力的提升相结合,切实提升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华东地区某高校过去三年的就业数据为例,分析大学生就业期望和实际就业方向、期望与实际就业单位、期望与实际就业区位、期望与实际就业环境、期望与实际就业工资的差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大学生期望和实际就业工资的影响因素。通过实证研究厘清大学生期望与实际就业间的差异及影响因素,对于精准提升大学生高质量就业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高校、大学生和管理部门应各司其责,精准施策,协同促进大学生就业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6.
一、开设《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的意义1.就业与创业指导工作关系到国家就业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是国家教育和劳动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工作又是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一环。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就业与创业指导工作,有助于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方针、政策,有效地扩大就业面,提高就业率,从而进一步促进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因此,学校应建立健全就业与创业指导机构,配备人员,制定制度,明确职责,积极开展就业与创业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7.
高校毕业生就业应实现五个统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毕业生就业单从某一方面着力无法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问题,促进毕业生就业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实践中做好“五个统筹”,即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毕业生就业、统筹市场配置与政府调控、统筹人才培养与毕业生就业、统筹城乡区域就业、统筹区域使用与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现状和就业特点入手,分析了影响学生就业的就业能力、学生价值观与就业观、学生就业心理、就业环境和就业政策、就业指导教育等因素。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做好就业工作,给学生搭建锻炼自我的平台,江西农业大学成立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协会这一学生社团组织来强化学校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这是该校继开通全国大学生就业卫星专网、引进大学生职业规划测评系统之后的又一创新之举。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协会是在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较大的背景下成立的,其宗旨是提高学生自我素质、增强就业意识、培养职业选择能力、促进学校就业工作的提升,通过参与组织各类招聘会、就业与职业发展讲座、就业咨询与政策宣传、就业市场调研等多种形式的活动,逐步建立在学术界…  相似文献   

10.
当前,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就业之间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课程培养与就业去向不符、教学方法与就业脱节、专业课程设置与就业要求不适应。因而有必要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调整,使之符合就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就业教育全程化就是把就业教育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培养过程中,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为学生的健康成才和就业创业服务。从学生入学到毕业,大学生就业教育的内容依次为职业生涯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综合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培养、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等。大学生就业教育全程化的基本要求是:树立就业教育全程化的工作理念,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教育工作;健全机构,完善制度,加强投入;把就业教育与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相结合;把就业教育与教学改革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非正规就业被称为灵活就业,但又不等同于灵活就业,是一种特殊的就业形式存在于正规部门中的非正规就业和非正规部门中的正规就业,常表现形式有:劳务派遣、自由职业、零时工等,是传统就业的一种补充形式.有调查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中从事传统、正规行业的比例正在下降,而灵活就业、非正规就业的人数逐渐增多,高校毕业生的非正规就业比例正在呈逐年上升趋势,以吉首大学近四年就业率统计为例:2010年灵活就业与自由职业就业率分别为48.92%和1.4%、2011年灵活就业与自由职业就业率为59.01%和2.14%、2012年灵活就业与自由职业就业率为60.05%和2.57%、2013年灵活就业与自由职业就业率为65.15%和0.19%(初次就业统计).  相似文献   

13.
动态     
部委《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出台11月5日,劳动保障部颁布《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对《就业促进法》中就业服务与管理、就业援助的相关制度作了进一步细化和完善。《规定》指出,国  相似文献   

14.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文蓓 《江苏高教》2006,(4):108-11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规模的不断扩大,严峻的就业形势与现行的就业工作的滞后性形成矛盾,解决矛盾需要建立以一体化工作链为特征的就业管理机制,需要立足现实,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就业管理模式,将就业与招生、教学、管理相结合,同时链接好学生培养、就业指导、就业营销三者的关系,从而有力地推进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15.
就业是高校工作的重点,可以从学生、就业工作者、就业工作平台以及社会四个方面着手,加强毕业生就业观念教育,组建就业工作体系,搭建信息化平台,加大与用人单位联系力度,增进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相互了解,做好就业流程跟踪与服务。  相似文献   

16.
Z世代大学生“慢就业”现象是多元化就业价值取向的外在表现。高校专业教育与市场供需之间脱节、就业指导工作机制与大学生就业需求之间存在差距、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与招聘岗位需求之间存在落差、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与激烈竞争环境之间存在错位是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从就业优先导向出发,高校要将专业教育、思政教育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全方位就业指导体系,提供坚实就业制度保障;搭建“互联网+”就业服务平台,提高就业服务实效;深化校企合作,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加强家校协同,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从而实现Z世代大学毕业生充分且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随机抽取143名云南某高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并使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对他们的就业期望与意向、就业目的、就业优劣势,以及对于就业准备、就业前景、就业渠道等就业认知展开客观的分析,探究"95后"大学生的就业认知与就业期望,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要与大学生就业制度相适应,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实现高校毕业生的顺利就业离不开就业制度中的四主体,即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和政府,主动进行调整、发挥各自促进毕业生就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华 《高教论坛》2023,(8):77-79
新时代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目标由充分就业向高质量充分就业转变,对脱贫家庭大学生就业帮扶的要求,不仅是能就业,更重要的是就好业。目前看来,脱贫家庭大学生在职业观、就业心理、就业能力上,存在就业期望值与就业实际不匹配、就业积极性与主动性不强、职业素养与信息化技能较弱等问题,影响了其就业进度和就业质量。在优化就业帮扶路径上,要以人文关怀为出发点,立足于脱贫家庭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性和生涯内生性,精准把握帮扶需求,坚持人本化、全程化、阶段性差异化的就业关怀原则,以帮扶对象的成长性为基点,建立互动式的帮扶关怀关系,进行职业价值观建设、健康心理建设、就业能力建设,实现人职匹配的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研究生面临自身的准备不足与外部就业竞争激烈的就业窘境。基于调研数据分析与学历层次比较,研究生就业普遍存在专业领域纵深发展所导致的就业选择面狭窄、学习成本高投入及就业期望值过高、社会资源指向性及就业依赖性过强的三重危险,以及就业信息欠透明与就业机制不健全的现实困难。同时,硕士生就业在性别上、博士就业在学术成果比较上见分晓、显差距。化解研究生就业难困境,一方面在于提升研究生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在于优化就业环境。这需要从研究生、学校与社会三个层面合力构建一体化的求职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