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讷在《文章辨体序说》中给“铭”下了个定义:“铭者,名也,名其器物以自警也。”在器物上刻写铭文,为的是警戒自己,免犯错误。宋岳飞的《砚铭》:持坚守白,不磷不淄。宋文天祥的《砚铭》:砚虽非铁磨难穿,心虽非石如其坚,守之勿失道自全。明高启的《笔铭》:用欲圆,体欲劲,书而执之在心正。  相似文献   

2.
以铭教子 宋代诗人苏东坡的长子苏迈赴任县太尉时.苏东坡送他一个砚台.上有他所刻的砚铭.“以此进道常若渴,以此求进常若惊.以此治财常思予,以此书狱常思生。”  相似文献   

3.
[砚铭]陈毅元帅曾请人在自己心爱的墨盒上镌刻了这样十七个字:“满招损,谦受益; 莫伸手,终日乾乾,自强不息。”意思是:自满就会招来损失,谦虚可以受到补益;在名利地位面前决不伸手;终日勤奋苦干,努力向上,永不懈怠。陈老总将此“砚铭”身体力行,终生不渝。[物铭]座右铭除了文字,还有引物为“铭”的。波兰著名的作曲家肖邦,在他被迫离开  相似文献   

4.
名人教子拾趣铭教宋代文学家苏武的长子苏迈赴任县太尉时,苏拭送给他一个砚台,上有苏轼亲手所刻的砚铭:“以此进道常若渴,以此求进常若惊,以此治财常思予,以此断狱常思生。”遗教清代大画家郑板桥是一位刚强的廉吏。他老年得子,却不溺爱。在病危时,要儿子亲手做馒...  相似文献   

5.
镜铬 周恩来在南开中学读书时,在大立镜旁糊了面“纸镜”,上书“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宜正、肩宜平、胸宜宽、前宜直;气度: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铭如其人,周恩来的一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 桌铭 少年时代的鲁迅酷爱读书。一次,他上学迟到了几分钟,老师批评了他,但他并不因为家里有事才迟到而原谅自己,便在课桌上刻了一个“早”字,以此为座右铭,激励自己珍惜光阴,刻苦攻读。他曾说:“时间就是生命”。 砚铭 陈毅曾请人在自己心爱的砚盒上镌刻了这样  相似文献   

6.
自西周始,文人墨客就喜欢在砚台上镑刻表达自己心声的文字,谓之砚铭。砚铭的字数有多有少,书体不拘一格,内容多种多样:或表明性情,或勉己励人,或托物言志,或表露心迹……今选几则,就其内容,作一鉴赏。一、抒发心情润比德,式以万,绕玉池,注天湟,永年宝之斯为良。这是唐代大书法家褚遂良的砚铭。他得到这方端州(今广东肇庆市)石渠砚后,喜  相似文献   

7.
齐白石与毛泽东既是同乡又是忘年交,白石老人比毛泽东年长29岁。 解放初,齐白石赠送毛泽东一方青石雕花砚。砚长26厘米,厚2厘米,配有楠木砚盒。此砚原为齐白石心爱之物,曾亲手刻砚铭:“片老真空石也,是吾子孙不得与人,  相似文献   

8.
话说铭     
从工具书上可以查得 ,“铭”(m姫ng) ,有两个义项 :①古人刻在器物、碑版等上面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 ,如墓志铭、砚铭、座右铭等 ;②在器物上刻字 ,表示纪念 ,比喻深刻记住之意 ,如铭功、铭肌镂骨(比喻感恩极深 )、铭诸肺腑 (比喻永志不忘 )等。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 ,后来“铭”就成了古代人用来述功纪行的一种文体。这种古文体的特点是 :篇幅短小 ,句子简短 ,一般都是押韵的 ,常用骈体写作。例如 :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 ,就是一篇描写和赞美作者自己住处的铭文。全文仅 81个字 ,却写得开朗流畅 ,情文并茂。文章通过…  相似文献   

9.
手刻砚铭教宋代大文豪苏轼之长子苏迈赴任时,亲送砚台一方,手刻砚铭曰:“以此进道常若渴,以此求进常若惊,以此沼财常思予,以此书狱常思生。”苏迈表示决不辜负父嘱,做一名勤政廉洁,爱民如子的清官。为子取名教革命老前辈林伯渠为上小学的小儿子取名“林用三”,并解释说:“所谓‘用三’者,就是:一要用脑子想问题,二要用双手创造世界,三是用脚踏实地干些事情。”临行联语教爱国将领冯玉祥之子冯洪国出国临行前,冯玉祥手写一副对联赠给他:“欲除烦恼须无我,历经艰难好做人。”  相似文献   

10.
脂砚流传考     
我国的纸、笔、墨、砚,自古被誉为文房中之四宝.砚又以端砚、歙砚、洮河砚、澄泥砚为四大名砚,由于端砚具有纹理绮丽,竖劲发墨,池润容水,历寒不冰等特点,居于四砚之首.砚,既是实用文具,又是观赏文物.大凡文人雅士多喜题诗作铭,精雕细琢,终日摩挲,嗜之成癖.且以砚名其斋馆.如清人黄莘田之“十砚癖”,现代白石老人之“八砚楼”等,皆具有特殊的含义.笔者所述的脂砚流传考,颇富传奇色彩.苏州古称吴郡,山青水秀,人杰地灵.明、清时期著名书画家文微明、沈石田、(?)十洲,唐伯虎和刻砚名家顾二娘等,均寓居于此.明朝万历年间,江阴名士王樨登移居吴门,尝及文微明门,诗书均臻逸品,主文坛词翰之席三十余年,名重江南.他珍藏小砚一方,长约二寸五、宽二寸许,厚及三分.其色青紫相兼,其质腻润可人,墨池中留有翡翠钉一点,由此可证为端溪水坑佳石.其制取材天然,正面因势作一桃形,微凹以受墨,上有蒂叶左右下垂,雕刻简雅,生意盎然,虽吴门氏翁媳以善制砚称,其艺亦不过如此而已.砚背刻有题诗曰:“调研浮清影,咀毫玉露滋;芳心在一点,馀润拂兰芝.”疑署“素卿脂砚,王樨登题”.诗格清雅,书法秀丽、堪称双绝.王与素卿相好,特以此砚为赠者.  相似文献   

11.
端砚是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是民族文化的象征。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雅士在端砚上镌刻的砚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审视端砚业现状,传承、弘扬端砚的人文精神将对振兴端砚工艺、提升端砚文化品位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笔、墨、纸、砚乃书画家之"文房四宝",然笔、墨、纸难以保存,唯砚独领风骚,可经历绝世,自古长存,惊人心目。尤其是名家名砚,被历代文人视为珍品,倍加重视。其来历,其造型,其质地,其传说都饶有讲究,人们可以从中读出其丰厚的文化内涵,在辗转玩索中品味其无穷的魅力。端砚的美学意义体现在石质、纹理、石品和砚铭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菊花石砚     
最近,张教授从湖南张家界出差回来,带一方菊花石砚送给我,我当然“笑纳”。说到文房四宝之一的砚,在古代又称“研”,用来研磨墨块,是挥毫写字必备的文具。多数人熟悉的是四大名砚:端砚、歙砚、洮河砚和澄泥砚。实际上,我国砚的品种繁多,除了传统上称的四大名砚外,还有产于山东的红丝砚、四川的苴却砚、湖南浏阳的菊花石砚等。  相似文献   

14.
这天,妈妈正在阳台上晒衣服,铭铭一个人在屋里写作业,忽然炉灶上正在烧的水发出了咕噜咕噜的声音,铭铭连忙到阳台:“妈妈,水开了,正在响呢,快点。” 妈妈笑了笑:“不用着急,水还没开呢,开水是不响的。”妈妈把衣服晒好后,来到厨房,铭铭一看,水已经不响了,水壶口有热气冒了出来。铭铭见妈妈没有马上关掉火,而是将壶盖打开,等水再沸腾了两三分钟后才关了火。铭铭不理解,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5.
砚台不仅是文房用具,还是历代文人的珍玩藏品。东汉以前,砚被称为“研”,迄今至少有3000年历史。众所周知,我国的砚台有端砚、歙砚、澄泥砚、洮砚等四大名砚。其实远远不止这四种,如四川攀枝花市产的苴却砚、河南济源产的天坛砚、湖南浏阳产的菊花石砚、山东产的红丝砚,宁夏银川市产的贺兰石砚,此外还有东北的松花石砚同样是很好的。有喜欢收藏砚台的人士这样评价:端砚是老翁,歙砚是婆婆,红丝砚是皇妃,松花砚则是王子。我觉得这评价是有一定道理的。  相似文献   

16.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6,(12):F0003-F0003
西安市铁一中学是陕西省知名重点中学。在“高质量、现代化、有特色”的办学目标和“优秀+特长”的育人目标的指引下,以“责任、荣誉”为校训,“来为求知、去做栋梁”为校铭,着眼于学生一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贾宝玉并不是封建社会的叛逆,他并没有反封建,他实质是一个“回头准浪子”的形象,是一个由贵族之家的“准浪子”向“仕途经济”“正路”转变的青年形象。在他身上,有作者曹雪芹自己的影子,有脂砚等人的影子,有封建社会中一大批贵族子弟(或准贵族子弟)的影子,甚至有当今社会中不少青年的影子。  相似文献   

18.
“记”、“铭”、“说”是古文体裁中比较常见的几种。这几种体裁的文言文,主要表现手法和特点有哪些呢?  相似文献   

19.
棉花糖     
熙熙攘攘的街道旁有位老爷爷在卖棉花糖。铭佳看见棉花糖在老爷爷的手中变得越来越大,感到神奇极了。铭佳来到爷爷跟前,说:“我要买一个这么这么大的棉花糖。”铭佳把自己的手臂张得很开很开。老爷爷笑呵呵地连声说:“好,好!”机器轰轰地响着,一会儿棉花糖就变得像篮球那么大了。铭佳高兴得直叫唤:“我还要大些的!”铭佳看见棉花糖变得比自己的个头还大了,连忙用手扶着棉花糖,嘴里却直叫唤:“我还要大些的!”棉花糖变得越来越大,眼看着就要比汽车还大了。街上的小朋友都聚拢过来,他们都伸出手来帮铭佳顶着棉花糖。铭佳兴奋得不得了,嘴里不停…  相似文献   

20.
一一一\名米吉杖长在妞人的翻助下终子实砚了.己的梦想—摘有双.带I为了向小会兔讨教斑身经脸。米盲杖长等应绪小会鱼一位魔法株籽。可足,铭籽却从空中掉了下去……。飞r、心竺尸产~、、-一万波尼故事之十二 棉花糖赛车@谢鑫 @李金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