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界》2013,(8):48-54
微博作为现阶段推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主流应用之一,正在挑战传统大众媒体的主导地位,从内容到经营两个方面极大影响大众媒介。目前看来,传统大众媒体的应对策略普遍被动而局促,究其原因,乃是业界学界对微博的警觉多停留在信息技术的范畴内,都急于开药方"找对策",而忽视了先把脉"厘关系"。本文深入分析了微博对现有传播结构的影响,以及其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目前的受众关系,进而管窥微博对传统媒介操作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自网络诞生起,活力与秩序如何平衡始终是争议的焦点之一。尤其是在"大众麦克风"时代,作为最活跃的新兴的自媒体微博,尤其是有官方背景的政务微博,更面临着在规范细则与微博自身特性之间如何平衡的难题。2012年多地出台了政务微博管理细则,本文针对这些细则归纳出政务微博的管理特点并对政务微博的管理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新型媒介技术使微博成为自由表达的有效工具,微博的"微"字特点便于公众实现表达自由,微博使每个公民成为言论的自由表达者、新闻传播者以及出版者。本文认为,微博实现了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新闻自由边界的消解与融合,形成了涵盖三大自由的"表达自由"。微博等自媒体宣告了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新闻自由的终结,各国公民依据本国宪法,追求的是更广泛意义上的表达自由。微博监管部门也应当针对这种新型的、全面的表达自由制定新的政策法规,对于范围更加广泛的信息传播者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确保公民依据法律法规运用微博行使表达自由和舆论监督的权利与职责义务。  相似文献   

4.
正主持人语:当网络媒体越来越被大众接受并使用的时候,随之而来的微博,更是如今大众媒体时代变化迅速的社会需求,根据2011年中国互联网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网民数量已超过4.85亿,微博注册账户超过3亿。微博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媒介已经被好多行业引用,特别是政府机构大量用在党和群众之间的沟通交流。故2011年也因此被定义为"中国政务微博元年"。当然这一  相似文献   

5.
王凯  梁鹏 《新闻前哨》2013,(3):87-87
21世纪,随着微博这一带有浓厚草根色彩的传播媒体出现,讯息生产不再处于少数人、垄断式的状态。在这种媒介中,民众的媒介接近权得以实现,人们"自由"地成为各式各样的传播者,使得基于理想传媒工具上的民主憧憬再度占据了媒介研究的市场。然而,事实却显示,在微博时代,话语权分配并没有因为这种技术上的可能性而带来根本转变,普通大众依旧处于弱势甚至失语的状态。  相似文献   

6.
马璟熙 《今传媒》2011,(4):109-110
随着Web2.0大众麦克风时代全面到来,微博在新媒体中脱颖而出,在网络世界中担当中重要作用。作为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微博也以其"微力量"致力于公益活动,为网民的慈善公益开辟了崭新的窗口。而如今中国乡村教育情况严峻,本文就如何启用微博的力量,动员更多人关注乡村教育提出了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7月23日,腾讯否定了"腾讯微博被解散"的传言,介绍腾讯微博整合到腾讯新闻,"不再做新功能,只维持基本的运营"。腾讯微博事业部已被撤销,虽然没被"掐死",但已不再重要。尽管腾讯微博的命运令人唏嘘,但业内人士指出,不能将腾讯的决绝解读为微博社交时代的结束;作为一种大众媒体,微博仍将表现出强劲的生命力。在微博被降级处理的同时,与视频有关业务部门的重要性却进一步凸显。腾讯进一步明确"将继续加大对视频业务的投入"。具体而  相似文献   

8.
王珂 《青年记者》2012,(26):17-18
作为大众自媒体平台,微博成为许多重要新闻发布的第一现场。从湖北石首群体性事件到唐骏"学历门"事件、方舟子遇袭事件、"我爸是李刚"事件,等等,这些突发和热点事件,其第一手信息都源自微博。微博的即时性、开放性、交互性、便捷性,彻底颠覆了传统媒介自上而下的传播方式,挑战传统媒介的权利体系与话语权,赋予了公  相似文献   

9.
微博作为新媒体的一员,其强大的议程设置功能已经逐步显现出来:微博传播一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速度优势,另一方面也打破了大众媒介组织的信息垄断,促使传统的议程设置理论发生了改变,议程设置已不再是传统媒体的专利.我们以"药家鑫事件"为例,浅析微博传播中议程设置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微博作为融媒体时代下具有"原创性、便捷性、草根性"的高热度互联网平台,丰富了新闻的传播方式,也给大众带来了"碎片化"掌握新鲜资讯的便宜。对微博新闻编辑者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如何在微博平台源源不断的信息中,通过有限的字数把新闻的核心内容表达出来并获得"受众点击率"与"受众粘合度"尤为关键,而新闻标题的呈现又是重中之重。基于此,本文以《人民日报》为例,对微博平台发布的新闻标题进行分析,以便于对网络时代下微博新闻编辑创新性与规范化的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1.
微博带来了高度的"信息自由",却也为虚假信息的传播添上了翅膀,加大了谣言传播的可能性。从微博谣言传播的实际情况来看,这种欠缺"把关人"的媒体环境存在很多隐患,尤其是危机事件爆发时,言论失控或许会走向极端。作为新媒体平台,微博省略掉的"把关人"功能,不是不需要,而是需要一个更适合微博传播模式的特殊"把关人"将这个漏洞补上。因此,微博时代需要既可靠又有公信力的微博"把关人",而微博运营方有对海量信息进行把关的责任,于是微博辟谣账户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2016,(20):63-68
"意见领袖"作为传播学中的基本概念,随着新媒介时代的到来,其表现与特点都呈现出与传统媒体时代不同的特质。随着微博社交平台的逐渐发展,微博意见领袖这一角色也在逐渐发展成熟。微博意见领袖的一举一动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受众的舆论走向,左右着大众媒介的观点。本文选取四位在各自领域内具有代表性的微博意见领袖,对其微博进行量化分析,从中归纳出新媒介时代微博意见领袖的特点,并对微博意见领袖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作为政务信息发布的新媒体互动平台,官方政务微博正在成为很多政府部门建设"服务型机构"的重要尝试,其信息发布的便捷性、去中心化和互动特征,有效弥补了传统官方媒介信息传播的不足。本文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剖析了官方政务微博在运营过程中与受众建立的互动机制,并据此提出运营优化的可鉴路径,使之更好地满足于社会大众的使用需求。  相似文献   

14.
微博评论作为自由表达意见的方式,在微博舆论场的形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在分析微博评论本体特征、主体特征的基础上,揭示了微博评论的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15.
一阳 《军事记者》2012,(5):65-65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研究所副所长刘海龙在《人民论坛》第4期上撰文认为,微博并不能取代传统新闻媒体。在微博时代,大众媒体似乎"过时"。因为微博的信息发布者是民众,新闻媒体的信息发布者是专业的新闻工作者。后者更容易约束,而约束前者则有逆民意而动的危险。这使得传统媒体面临着更大的审查压力,而微博因为拥有更多自由.成为许多敏感信息的发布渠道。  相似文献   

16.
在突发新闻事件报道中,微博作为一个日益重要的信息来源地、传播平台,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文章阐述了新浪网作为微博运营商和网络媒体,在突发新闻事件中采取了哪些舆论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17.
微博已经成为当前大众网络社交的重要媒介平台之一。当大众进行媒介接触的可能性更多的发生在网络环境中时,媒介新文化现象也随之而生。本文以新浪微博热门话题榜中"滚出"一词为例,分析网络环境中产生的热门现象及其本质,试图厘清大众参与网络媒介互动的动机与原因。  相似文献   

18.
高菲 《中国传媒科技》2012,(10):116-119
作为自媒体时代的新宠,微博以其"一呼百应"的号召力和"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影响力渗透于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人人都可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媒体,却不见得每个人都能做好"自我把关人";一件事件中舆论天平呈压倒性倾斜,是否下沉的一端即代表"真理"?这些都是我们在微博"双刃剑"作用的考察过程中所不能忽视的问题。本文旨在结合大众传播的效果理论,对微博的双面性进行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微博:“围观效应”下的非典型公民媒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博操作的简易性和高速裂变传播等优点,给大众提供了自由发表意见以及与他人分享信息的空间和平台,促进了公众话语权的实现,颠覆了传统新闻制作和传播的模式,其围观效应催生了大批公民记者。但鉴于微博自身载体的缺陷造就了此公民媒体的非典型性。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各大门户网站基本都开通了微博,既吸引了普罗大众,又网罗了各界名流.微博让公民成为记者,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到事件的记录当中,推动着国家民主法治的进程.微博在给我们的信息交流带来诸多便利和革新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微博谣言丛生,让受众沉浸在真假难辨的信息海洋中,可以说是"乱花渐欲迷人眼".要使微博健康发展,就必须探索预防和纠正微博谣言的方法,保持它作为传播工具的纯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