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萧红是一位经历坎坷而又颇具艺术个性的短命女作家,她在作品中书写最多的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广大农村劳动妇女,这些女性大多身体丑怪,萧红用"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描绘了这群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和男权专制社会压迫下,最底层劳动妇女因为强奸、怀孕、生产而支离破碎的身体,萧红之所以拒绝如传统般想象书写女人美丽性感的躯体,与她叛逆悲情的个性气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女性对礼服的高档、优雅和个性化需求日益增加,各种装饰手法层出不穷。其中,蕾丝深受女性的喜爱。每一位女性心底都存在不一样的蕾丝情结。本文探究的是水溶蕾丝在现代礼服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相似文献   

3.
她不是性感尤物,也非众星捧月的美女,她扬言不做玉女,却自是不染铅尘,朴实无华。有这样一种女人,似花非花,似梦非梦,没有花的娇艳和妩媚,却散发着花朵的芬芳;没有梦的美幻,却如幽幽梦境中那一缕暗香。杨千桦就是这样一种女人,她或许不够悦目,没有远观的惊艳,却可以靠得近点,再近点,直到跌进她天生亲和的笑容里,就这样,释了怀,暖了心。[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女人,因为曲线而性感,因为性感而美丽,因美丽而自信;2012春夏,优美动感的曲线、精致华丽的刺绣和性感浪漫的蕾丝成为了国际各大内衣时尚秀场焦点,一款塑造女性完美曲线展现性感和自信的内表也成为了时下女性的最爱;  相似文献   

5.
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陨落的奇迹,似花非花的轻描淡写。犀利的笔触,露骨的文字,含蓄的表达,鞭挞得读者瞠目结舌。毫无修饰的思想,在弹指间灰飞烟灭,宛如花影轻歌曼舞,似花非花,似教非教,游走于光明和黑暗的圣地,《花满朝圣路》。  相似文献   

6.
曾琪  杨菁 《中国科教博览》2004,(12):165-166
从古至今,人们都愿意把女人比成鲜花,女人也乐于以此自喻,因此流行歌坛上从早期脍炙人口的《夜来香》到当今主流歌手所吟唱的《百合花》、《女人花》等无一不是以花为媒,勾勒出女性的风情万种,同时也传达了她们对人生和爱情的不同态度,然而,从女性主义角度看,女人如花,赞美的是女人美丽、芬芳、充满感性的生命状态,遮蔽的却是社会对传统女性被动、依附的弱者地位的认同,揭示的是生存空间对女性意识、身心的伤害和压抑。  相似文献   

7.
微笑     
涟漪,是湖水的微笑;霞光,是清晨的微笑;春风,是大地的微笑。微笑,是自然的太阳。微笑,使陌生人感到亲切;使朋友感到安慰;使亲人感到愉悦。微笑,是人类的春天。男人的微笑可以如梦,女人的微笑可以似花。男人的魅力和女人的妩媚,尽可蕴含在不言的微笑之中。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女性诗歌文本中的躯体意象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性诗歌以躯体写作作为话语建构的支点和逻辑起点。躯体作为她们最后的领地,既是对抗大工业社会和陈腐理念双重挤压的手段,又是抵抗男权秩序、成为充分意义上的女人的基点。女性诗歌本中的躯体意象主要有四种:欲望主体型、欲望客体型、主客体交融型和自恋神话型。通过对女性诗歌本中躯体意象的考察,发现她们的私设话语既体现了女性的自我觉醒,同时又规避了人精神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9.
女性写作是1990年代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中的一道颇为靓丽的景观。在这道景观中,女性的躯体呈现为一个醒目的主题。这一主题的凸现在当下的文化语境和社会环境中有着历史的必然性和合理性:“躯/身体写作”是当代女性意识复苏的产物。是“浮出历史地表”的女性自觉地思考自己价值的性别写作,它将为在社会中建立起一种自由的女性话语空间而起到积极的作用。从“躯/身体写作”的理论与实践思索“女性解放的命题”,发现当代女性在女性解放的道路上明显前进了一步,但距离女性解放的终极目标却仍然路途遥遥。或许,这本来就是一个永远在追寻的命题,永远也难以得到圆满解决的命题。  相似文献   

10.
西方女性主义批评提出“躯体写作”的本意在于强调“妇女必须把自己写进文本”,“嵌入世界和历史”,以摆脱男权中心文化传统对女性的种种界定。而在80年代市俗化的时潮下,“躯体写作”被当作一道欲望化“风景”的商业动机。面对“躯体写作”被利用、受诋毁,我想在此为“躯体写作”正名。女性写作的历史经历了漫长的匿名状态终于浮出表面。今天在女性写作、女性主义写作炒得沸沸扬扬时,用身体和乳汁写作的某些所谓“躯体写作”令人瞠目结舌。80年代以来,性在文学中不加掩饰地出现,到90年代挺进为“身体写作”,毫无顾忌地讲述女性的欲望,描写…  相似文献   

11.
身体的认知     
《玫瑰门》对90年代中国女性文学的第三次高潮的到来,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特别是铁凝以“性”为视点对女性身体感觉的全面描述无疑成为以陈染、林白为代表的“躯体写作”的前驱,为90年代女性文学的发展起到了功不可没的铺路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西方20世纪60年代以埃莱娜·西苏、波伏娃等为代表的女权主义者提出的身体写作是从意识形态的角度以一种男女平等的信念,旨在反对包括性别歧视在内一切不平等的社会现象。在这种浪潮的影响下,我国女性文学迅速发展,充分的挖掘了女性躯体的革命性,同时也让身体写作成为一股女性文学的重要潮流。  相似文献   

13.
杨明磊 《红领巾》2005,(6):27-30
公共空间中男性身体的意义是双面的,对女性而言,从小到大来自各种渠道的信息与教育不断谆谆告诫,使得男性身体总是被认为隐含着某种性意图或性犯罪的可能,因而在生活中必须不断敏察身边人体的性别属性,并依性别的不同采取放心或不放心的身体因应策略,在自己心态上则着重于减低恐惧与不被控制的心理调适.与此同时,男性身体也被以一种“去性化“的方式观看与理解,相对于男性常以带着性意味的“X光透视眼“观看女性身体,女性则对于男性的教养与修饰,如穿着品位、仪态举止等投以较大的关注,男性身体本身如体格、骨架、腰身或臀部等虽然也会被注意,却不必然会往性的方向联想.男性身体性犯罪化与“去性化“的双重意义,正反映出公共空间中性别偏见的普遍化,而男女双方均以不同形式成为此种性别偏见的受害者.  相似文献   

14.
刘海杰 《现代语文》2006,(11):94-95
说女人话是妇女自我命名、争取话语权的有力武器。重寻认同于女人的潜能,恢复女人的自我表述及自然、身体、欲望融合为一的女性意识,解构男人对女人的定义,为众多女性前赴后继的事业。为女人的能指意义添加新的特质,找回“阳性主体”自我再现化体系中被埋葬的主体性,并且走出两性对立的窘境,以超性别的自觉意识和宏博大爱重塑女人,放弃狭隘的对抗式立场,是女性言说和表述自我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5.
萧红小说中的生殖场面,鲁迅等评论家认为它是与男性作家的审美写作规则一致的,即转喻、升华女人的身体经验,使其成为对国家、民族的象征表达,但以克里斯蒂瓦的"卑贱"概念重新分析生殖场面,却有着不同的意义显现,即女人的身体没有被符号化缺席在她的小说中,在场的女人的身体以卑贱为表达机制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反抗父权文明对女性自身经验的压抑,这才是萧红小说身体在场感的真正意义。  相似文献   

16.
花魂     
那日的天很阴沉,湛蓝不再是它独有的色彩,空中夹着细雨,带来满世界的迷茫。我走近桃园。满天弥漫着花的清香,眼前的花瓣随风飘飞,宛若一叶叶粉红的小舟顺流而下,只是那些花儿却已失去了昔日的光彩,显得零零落落。它们似乎早已精疲力竭,只能让自己的躯体任风摆弄。花瓣在空中飘散、翻飞,又似一个个无家可归的孩童。花谢花飞飞满天,红销香断有谁怜?曲折的小道上也早已铺满了花瓣,但那曾经如火似霞的色彩却不复存在了,有的只是枯干的黄与红。更有些花儿,已沾染了路人的脚印,可叹它们幼小的躯体怎能承受那么大的重压和泥土的污损?迷茫中,我仿佛…  相似文献   

17.
正每个人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有着不同的身份和角色,其中之一就是性别角色。在人类生生不息的繁衍发展中,男性与女性各自承担着不同的任务,彼此相互依存,不可或缺。同时,在人类社会的发展演变中,人们对男性和女性的社会行为又表现出迥然不同的期望。如,温柔、体贴是女性的标志,而粗犷、豁达则成为男性的标志;女生从小喜欢玩过家家、毛绒玩具,喜欢蕾丝花边、花裙子,男生从小喜欢户外奔跑、车刀枪玩具,喜欢拼插与拆装。这其实都是社会发展进程中,人们逐渐演化出来的男性与女性的行为特征。也正是有了这些差异,这个社会才显得缤纷万千,充满着惊奇和惊喜。  相似文献   

18.
芦咏莉 《班主任》2014,(1):49-52
每个人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有着不同的身份和角色,其中之一就是性别角色。在人类生生不息的繁衍发展中,男性与女性各自承担着不同的任务,彼此相互依存,不可或缺。同时,在人类社会的发展演变中,人们对男性和女性的社会行为又表现出迥然不同的期望。如,温柔、体贴是女性的标志,而粗犷、豁达则成为男性的标志;女生从小喜欢玩过家家、毛绒玩具,喜欢蕾丝花边、花裙子,男生从小喜欢户外奔跑、车刀枪玩具,喜欢拼插与拆装。这其实都是社会发展进程中,人们逐渐演化出来的男性与女性的行为特征。也正是有了这些差异,这个社会才显得缤纷万千,充满着惊奇和惊喜。  相似文献   

19.
女王的时代     
说起"维多利亚",在香港是一个华丽璀璨的港湾;在时尚界和设计界,是蕾丝、束腰、飘带、繁复层叠的长裙,还有模特儿脸上那种略带漠然矜持的贵气;在19世纪的英国,它是女王的名字,是辉煌的"日不落"帝国时代——"维多利亚时代"。  相似文献   

20.
三月八日是国际劳动妇女节,为了纪念这个全世界女性共同欢庆的日子,我们特别采访及邀约了四位教育管理领域中的优秀女性,请她们来谈一谈自己的从教经历以及对教育的理解、对人生的感悟。无论是在记者感性的笔触下或是在主人公娓娓的述说中,您都将看到她们如何以女性特有的耐心、细致、坚韧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坐标,同时更能感受到她们以自信、坚强、执着为自己开创一片新天地的精神力量。女性的传统美德和当代女性的风采在她们身上得到了完美融合,或温婉、或干练、或直爽、或朴实,虽然她们身上有很多女性的共同特质,但细细研读,您将发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跳动。人说,女人如花,而花有百态,现在,就让我带着您走近她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