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005年6月,英国教育与技能部公布了《拓展学校:人人都能获得机会和服务》(Extended Schools:Access to Opportunities and Services for All)的章程,并决定再拨款6.8亿英镑(在此之前英政府已在此计划项目上花费了1.6亿英镑)支持这一计划。这标志着英国政府要大力发展和推广拓展学校。拓展学校是指学校在正规的教学时间之外提供系列服务和活动,满足学生、家长和社区的需要。地方教育当局支持和鼓励所有学校和地方伙伴合作,提供并开展拓展性服务。服务内容包括放学后活动、儿童照料、成人教育、支持和帮助家长项目、健康和社会关爱服务等。拓展学校计划项目还得到其他社会团体的支持,如2005年6月英国慈善机构大彩票基金会宣布拨款160万英镑支持拓展学校计划,发展学校正规教学时间外的活动和服务。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的转型使得家庭间关系、社会组织模式、社会管理模式等发生了诸多变化,以邻里照顾为主要模式的传统儿童社区教育逐渐退出,适应现代城市特点的儿童社区教育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宁波市江东区四点钟学校作为儿童社区教育的创新,形成了一种新型的现代儿童社区教育模式,使儿童社区教育的功能得到了较好的提升。我国在构建儿童社区教育模式过程中要充分借鉴四点钟学校的经验,推动社区教育的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3.
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道德发展及其由此而产生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上,学校教育不能被动等待或无所作为,而应不断扩大农村学校教育的代理监护功能,强化农村学校教育的家长咨询责任,提高农村学校教育的社区干预能力。  相似文献   

4.
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道德发展及其由此而产生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上,学校教育不能被动等待或无所作为,而应不断扩大农村学校教育的代理监护功能,强化农村学校教育的家长咨询责任,提高农村学校教育的社区干预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社区建设及其为了社区人的发展的推动下,社区教育发展到何种程度,作为其载体的社区学校就应发展到何种程度。社区学校建设对社区教育的存在与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支撑、承载和促进作用。对社区学校现状的研究,回溯其原点和定位,回顾其实体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过程,从中探寻社区学校存在的必然性、实然性和应然性。对社区学校发展的研究,在全景式考察的基础上探寻社区学校存在的价值、功能和作用,其演绎和前瞻的基本内容是:管理精简的社区学校办学体制机制,依法办学的社区学校办学管理制度,社区为根的社区学校办学内涵建设。社区学校受到社区民众的认可和喜爱,更为重要的是社区品格的塑造和服务品质的提升,强化社区学校办学的内涵建设。  相似文献   

6.
从2005年到2008年,英国政府出资7亿9千万英镑用于支持拓展性学校的发展。英国政府宣称,到2010年,要让每个儿童都可以获得在正规教学时间之外提供的拓展性服务,要让每一所初等和中等学校都变成拓展性学校[1]。  相似文献   

7.
学校社区教育是指在学校施教区范围内,以学校为主导,社会为依托,家庭为基础,学校和社区在教育思想、观念上形成共识,共享教育资源,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以促进学校、社区同步发展的教育形式。一、学校、社区教育的意义1.学校、社区教育有利于学生社会化过程的完成。素质教育强调,学校要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劳动。因此,学校和社区应不失时机地通过一系列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让孩子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走到真实的社会生活中去,加速儿童和青少年社会化的进程。2.学校、社区教育有利于青少年学生个性的形成。个性化教育是…  相似文献   

8.
现代教育发展要求学校与社区要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但近年来,乡村学校与社区的互动出现障碍,部分学校与社区完全隔离开来。笔者在对湖南大金村小学进行田野调查后发现,全能型社会时代的大金村小学在探索学校与社区有效互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比如实行学校管理村社化、教学场域开放化、教学方式实践化、教师来源本土化、人才培养社区化等。为了促进当代乡村学校与社区关系的改善,笔者建议:重新建构农村教育管理模式,充分调动乡、村各级组织的办学积极性;加强思想宣传与教育,明确学校和社区在乡村教育发展中的责任和义务;积极拓展学校与社区沟通的渠道,营造学校与社区良好互动的氛围;学校要密切关注社区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努力为社区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9.
培智学校教育对象的变化、融合教育的倡导实施、原有课程实施方式使得培智学校的改革势在必行。以北京市某特殊教育学校为研究对象,采用质性研究的研究方法对该校与社区互动的原因、历史、具体举措、效果及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文化氛围、学校管理、课程方面培智学校都有其与社区互动的机制。培智学校与社区互动的特点有:“双赢”是培智学校与社区互动的基础、“利益共同体”是培智学校与社区互动的表现形式、“改革发展”是培智学校与社区互动的动力。要更好地促进培智学校与社区互动,不仅需要协调学校内学科课程与社区课程的冲突、突破学校改革和质量发展的瓶颈,更需要处理好学校、社区、家庭、政府在培智学校与社区互动中的支持服务关系。  相似文献   

10.
当前,非洲国家正致力于兴办社区学校,其旨在于为学龄儿童提供教育机会,实现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非洲国家的社区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诸如在经费投入、管理体制、课程与教学和学生成就等方面与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迥然不同,俨然走出了第三条道路。非洲社区学校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这对我国薄弱地区实现教育均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公益教育是一种旨在培养学生能力和提高责任意识的融学校教育学习与社区服务需要于一体的学校、家庭和社区联动的实践体验式教育,这种教育机制需要学校、家庭和社区共同承担起培养孩子的责任,从调研情况来看,构建学校、家庭和社区联动教育机制不仅是需要的,而且是必要的。本研究在论述公益教育联动机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公益教育联动机制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开展合理的大学生家庭教育,是家长和孩子、家庭和学校的共同要求.在大不生思想政治工作中,需要加强辅导员队全建设,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子女进入学校后面临来自学校、教师、同学以及自身学习、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其成因在于国家的制度藩篱、学校和教师教育缺位、社区教育空缺等方面;要解决这些问题,拆除制度藩篱是制度前提,建立"教育共同体"是根本措施,加强学校和教师管理是关键,填补社区教育空缺是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4.
“学社融合”是日本在其终身学习发展过程中摸索出的一项切实可行的策略。本文通过总结其“学社融合”的实践经验,提出对我国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的融合发展的帮助和启示。  相似文献   

15.
This study aimed to expand upon previous research related to parental opinion concerning school sexuality education by sampling a culturally diverse, low-income population that has been traditionally under-represented in the literature. A total of 191 parents attending an urban community college completed a written questionnaire about what topics schools should teach their children about sexuality education. Independent variables, including country of origin, religion and religiosity, were explored to determine if support for school sexuality education was similar or different in this population compared to previous national and state survey data. The majority of sex education topics were supported by 80% of the parent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attendance at religious services and support for school sex education. The hypothesis that there would be less support for comprehensive sexuality education in the sample population than in national and statewide surveys was not supported.  相似文献   

16.
在日本,人们对家长和社区参与学校教育十分关注。家长和社区对学校教育的传统作用是一种支持。本文分析了日本家长和社区参与学校教育的类型,介绍了日本政府为了提高家长、社区参与学校教育而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以及这些措施对于完善我国家长、社区参与学校教育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殊教育发展面临的六大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殊教育纵向比较确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不仅接受义务教育的残疾儿童数量显著增加,残疾学生学前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也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面对日益发展的中国经济、日益提升的中国国际地位、国际特殊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和国内残疾人日益多样化的特殊需求,中国特殊教育要想健康发展,须完成六大转变:(1)在政策层面由特殊教育条例向特殊教育法律法规的转变;(2)特殊教育由三类残疾儿童教育向特殊需要儿童教育的转变;(3)特殊教育投入由单纯重视硬件投入向满足残疾儿童需要的转变;(4)教育形式由特殊学校教育逐渐向随班就读学校教育的转变;(5)学校教育建设重心由东部发达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的转变;(6)师资培训方式由单一的特殊高校师资培养向普通大学开设特教专业培养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5+2=0”思想人为地将学校与家庭、社会对立起来,将学校本应承担的那部分德育责任完全推卸到了社会和家庭的身上。这一思想的提出实质上是因为部分教育研究者没有真正对学校教育认识清楚,夸大了家庭和社会影响的负面作用,并低估了家庭和社会的正面教育意义。“5+2=0”思想的提出,在客观上引起了家庭和社会对学生德育的重视,提高了家庭和社会对学生德育的参与意识,但这种对校内校外德育环境差异的极度强调,却演化成了学校德育工作者们对家庭和社会的警惕和敌视,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导致各方对学校德育的认识偏差。  相似文献   

19.
试论小学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是一项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及教育者的自我教育的系统工程。教育学生,学校固然负有重要的责任,而家庭教育也是不可缺少的。客观地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各有优势,也各有局限性,特别是小学生,跟父母在一起的时间较多,如果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不好,就会影响学校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从而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要使教育达到预期目的,教育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问题。  相似文献   

20.
The principles of school choice and diverse provision underpin transition to secondary education in a majority of countries.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potential for structural diversity to constrain rather than promote choice. Although intended to improve equity in access and quality of provision, choice-based systems serve to homogenise school intakes and magnify attainment differences between schools. School choice decisions become high-stakes in such contexts, because eventual school placements influence the future character of children’s schooling. In Northern Ireland, existing community divisions are reflected in the available school types, with a majority of places at either Catholic or de facto Protestant schools, and only a small number at Integrated schools. This results in high levels of homogenisation along community lines. In addition, the provision of separate grammar and non-grammar schools means that intakes are also academically stratified, resulting in the extreme between-school attainment differences characteristic of systems arranged in this way. Drawing on documentary evidence and a survey of transition-age children, this research discusses how school choice within structurally complex systems can be constrained. The main focus is on how children’s education rights, as set down in 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the Child, are placed at risk by the interaction of system-level divisions. It concludes that school choice arrangements in Northern Ireland do not operate in compliance with children’s education rights when tested against each of the requirements set out in Tomasevski’s 4-As scheme, namely that education provision must be available, accessible, acceptable and adaptab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