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欧阳山“一代风流”三部曲:《三家巷》、《苦斗》、《柳暗花明》。沙汀“三记”三部曲:《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梁斌“红旗谱”三部曲:《红旗谱》、《(?)火记》、《抗日图》。巴金“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茅盾“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枣》。  相似文献   

2.
《宋书》 1、卷二十《乐志》:“宾出入奏《肃成乐》歌词二章。”按:“成”字,《南齐书·乐志》、《乐府诗集》并作“咸”。《隋书·音乐志》:“从官出入,宋元徽三年仪注,奏《肃咸乐》”。由此知“成”字误,当作“咸”。 2、卷二十《乐志》:“皇帝还东壁受福酒奏《嘉时》之乐舞词。”按:“时”字,《乐府诗集》作“胙”。《隋书·音乐志》:“皇帝钦福酒,宋  相似文献   

3.
好的标题除了必须具有确切、鲜明、简洁的特点外,还应注意标题的艺术性。下面例举报刊标题常用的十种修辞。一、比喻;如《生命,象火一样燃烧》、《阳关道与独木桥》、《“牵牛鼻”与“放腿”》。二、对比:如《要“文”教勿要“武”教》、《榜上无名。脚下有路》。三、借代:如《赤道非洲看“熊”迹》、《“光棍汉”的喜悦》。四、对偶:如《沉痛地告别过去勇敢地面向未来》,《睿智而勤奋博大而精深》。五、引用:如《润物细无声》、《近水楼台先得月》。六、回环:如《母爱与爱母》、《“算了做”与“做了算”》。六、倒装:如《飞奔吧,金色的车轮》。八、谐音:如《以“职”论价》、《有“礼”走遍天下》。  相似文献   

4.
编读往来     
近日读《工人日报》,看到不少错别字错得令人莫名其妙,哭笑不得,仅举几例:8月19日七版,《一位中年女士的征婚奇遇》中“沪州市”,“沪”应为“泸”。8月20日五版,《刘佳:“昆仑女神”女兵头》中:“睛天时”,“睛”应为“晴”。8月21日二版,《人生百岁不忧愁》中:“鸣呼哀哉”,“鸣”应为“呜”。8月22日四版,《井冈山的红色旅游》中:“红四年”、“我守年”,“年”应为“军”。  相似文献   

5.
宗炳《画山水序》有一句云:“而贤者通”,“通”字甚少有人注意,而实至为重要者。《易·系辞上》:“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疏:“通晓于幽明之道而无事不知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唐君毅称之为“交感之际”,即吾人生命体验之起点。察《全晋文》卷二九王修《贤人论》,有云:“敬未能暗与理会,何得不求通?”《云笈七签》卷六三《洞经教部》:“《道门大论》云:三洞者,洞言通也。通玄达妙,其统有三,故云三洞”;“洞”者空也,空者通也。故《全宋文》卷二十宗炳《答何衡阳书》:“佛经所谓本无者,非谓众缘和合进皆空也……贤者心与理一,故颜子‘庶乎屡空’,有若无、实若虚也”;卷二十一《明佛论》:“虽以颜子之微微,  相似文献   

6.
《陕西日报》二月十一日第二版《轮奸哑女国法难容》的报道中有“凌晨一时”之称;二月十四日第一版“秦瞭望哨”栏末之内又有“深夜凌晨三时”之称。这样使用“凌晨”一词不妥。《辞海》和《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均是:“凌晨”,即指“天快亮的时候”。它与“拂晓”的含义相同,与“黎明”的含义相似(《辞海》注释“黎明”:“天将亮末亮时”)。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他写的《采地黄者》诗中有一句说:“凌晨荷锄去,薄暮不盈筐”。据注释:凌晨,即天将亮时;薄暮,  相似文献   

7.
任何文学创作都少不了夸张。“夸张”二字,最早见于《列子·天端》:“又有人钟贤世,矜巧能,修名誉,夸张于世,而不知己者,亦何人哉?”意思是说,夸大其词,言过其实的人不可信。夸张又称铺张、夸饰、饰言等。《晏子·问下》:“夸言愧言”中的“夸言”;《史记·刘敬列传》:“两军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中的“夸矜”;《风俗通·声音》:“乐官所增饰”,及曹植《魏德论》:“宪度增饰”中的“增饰”;王充《论衡》中的“语增”、“增言”;李纯甫《雪诗》“千奇万巧难形容”中的“形容”等,用于修辞,皆为夸张之意。王充《论衡》中有好几篇涉及到夸张,其中《艺增篇》说:“誉人不增其美则闻者不快其意,毁人不益  相似文献   

8.
任何文学创作都少不了夸张。“夸张”二字,最早见于《列子·天端》:“又有人钟贤世,矜巧能,修名誉,夸张于世,而不知己者,亦何人哉?”意思是说,夸大其词,言过其实的人不可信。夸张又称铺张、夸饰、饰言等。《晏子·问下》:“夸言愧言”中的“夸言”;《史记·刘敬列传》:“两军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中的“夸矜”;《风俗通·声音》:“乐官所增饰”,及曹植《魏德论》:“宪度增饰”中的“增饰”;王充《论衡》中的“语增”、“增言”;李纯甫《雪诗》“千奇万巧难形容”中的“形容”等,用于修辞,皆为夸张之意。  相似文献   

9.
《扬子晚报》1992年3月25日五版,题为《访宋丹丹》一文中写道:“……一发不可收拾……”《新闻战线》1992年第3期,题为《“爬格了”人的呼声》一文中写道:“………发不可收拾……”《新闻爱好者》(河南)1991年第12期,题为《上“第一稿”的乐趣》一文中写道:“……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以上三例中的“一发不可收拾”应为“一发不可收”。由于多了一个“拾”字,便使原意完全反了。因为“一发不可收”是形容不断涌现,多指褒意;而“不可收拾”则是一败涂地,系指贬意。《现代汉语词  相似文献   

10.
新编《辞源》,内容丰富,方便读者,其功不小,然亦有未尽善处。今举三条,辨正如次。一、《辞源》“骨更”字条下云:“(一)食留咽中。见《说文》”。按:《说文》曰:“骾,食骨留咽中也”。段玉裁注:“《晋语》:卜籀曰:狭以衔骨。韦注曰:骨所以鲠刺人也。忠言逆耳,如食骨在喉,故曰骨骨更之臣。《汉书》以下皆作骨鲠,字从鱼,谓留咽者鱼骨较多也。“食骨留咽中,,这个“骨”字是少不得的。如果仅是“食”留咽中,则为因噎废食之“噎”矣,不成其为“骾”了。旧本《辞源》作“骨留咽中也”,省一“食”字,犹不失原义。今《新华字典》解作“骨头卡在嗓子里”,非  相似文献   

11.
《项羽本纪》《正义》:音佳。顾野王云青白色也。《释畜》云:“苍白杂毛,骓也。”(中华书局本,334页/3行,下同)按:此为史文“骏马名骓”的注文,“音佳”为“骓”字注音,“佳”字当为“隹”字之讹。中华书局校点本所据底本金陵书局本原不误,中华本当系排印之误。 《律书》《正义》:蕤音仁佳反。(1247/1)按:“佳”字有误,金陵书局本原作“隹”,是也。中华本亦系排印之误。  相似文献   

12.
“瑴”与“(■)”一笔之差,却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字。“瑴”音jue,双玉谓之瑴。《说文解字.玨部》注曰:“瑴,玨或从(■)。”《左传.庄公十八年》中云:“春,虢公、晋侯朝王。王饗醴,命之宥,皆赐玉五穀、马三匹,非礼也。”晋杜预注曰:“双玉为瑴。”唐陆德明释文:“瑴音角。字又作玨。”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青云》云:“二玉相合曰瑴,此玉常合生故也。”《国语.鲁语上》:“(僖)公悦,行玉二十瑴,乃免卫侯。”三国吴韦昭注:“双玉曰瑴。”“(■)”音ku,意为未烧的砖,即砖坯。《玉篇.土部》云:“(?),墼土也。”宋李诫《营造法式.总释下,塼》云:…  相似文献   

13.
元旦·春节     
“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梁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元旦”的意思是新年开始的第一天。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条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元旦”《书·舜典》中叫“元日”;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谓之“元正”;晋代瘐阐《扬  相似文献   

14.
《尚书·盘庚上》:“予若观火.”汉·孔安国传:“我视汝情如观火.”唐·孔颖达疏:“言见之分明如见火也.”后来在“若观火”前面加一个“洞”字,用“洞若观火”形容观察事物明白透彻.例如清·张泰来《江西诗社宗派图录·吕本中》:“公所作《宋论》四十篇,审时度势,洞若观火.”鲁迅《南腔北调集·〈守常全集〉题记》:“以过去和现在的铁铸一般的事实来测将来,洞若观火.”陈忠实《白鹿原》二章:“凡人永远也看不透眼前一步的世事,而圣人对纷纭的世事洞若观火.”  相似文献   

15.
春之别称     
春为岁首,春天给人们带来生机。历代文人墨客以种种雅号别称来赞颂春光。青阳:《尔雅·释天》云:“春为青阳。”晋郭璞注云:“气清而温阳”;唐陈子昂《感遇》诗说:“白日每不归,青阳时暮矣”,即本子《尔雅》的。九春:阮籍《咏怀》有“悦怿若九  相似文献   

16.
《中国图书评论》今年第五期刊出周伟先生《由新“青岛版”(毛泽东自传)所引发的三个问题》:一、“《毛泽东自传》与《西行漫记》孰先孰后”;二、“《毛泽东自传》有无英文单行本”:三、有无“新建版”的《毛泽东自传》及毕正其人。他认为,青岛版的“代序”有“重大作用”。“尤其是所附《<毛泽东自传>的问世与版本之研究》一文,搞清了一个重大  相似文献   

17.
在平时读报中,经常发现“下里巴人”被作为“人”来使用,或者说当做“乡下人”来使用.实际上,“下里巴人”并不是“人”. “下里巴人”这个成语,源于《文选·宋玉〈对楚王问〉》:“有之……客有于郢中者,其始日《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唐代李周翰注:“《下里》《巴人》,下曲名也.”  相似文献   

18.
1981年1月4日:《中国青年报》独出心裁,率先在全国首家创办“星期天”刊。 1984年10月:被誉为中国“独一无二”的报纸、发行量曾达900万份的《参考消息》,再次拿出绝招:增加周末版。此前此后,《经济日报》、《农民日报》等报纸也相继增加了“星期天”和“周末”刊。于是:一种新的报样悄然产生了,我暂且称之为“附报”。夹缝里诞生的“特区”何谓“附报”?它相对于正报而言,意即附属于正报的报纸。中国地市报研究会的材料表明:全国  相似文献   

19.
1995年第3期《中国记者》登载了《人民铁道 报“珍闻窗”受欢迎》一文,同时,附上“珍闻窗” 的几篇小文:《罚舅舅》、《我怕贤妻》、《看球》、 《智取眼镜蛇》。“珍闻窗”不愧是“袖珍型的新 闻”,让人耳目一新,令人振奋。  相似文献   

20.
荐羞僖公十七年:“雍巫有宠于卫共姬,因寺人貂以荐羞于公,亦有宠。”竹添光鸿曰:“羞,食味也。”①杨伯峻曰:“荐羞同义连绵词。……雍巫职在烹割,故进所食之品物。”②按:《说文.丑部》:“羞,进献也。”“荐羞”同义连文。隐公三年《传》:“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僖公三十年《传》:“荐五味,羞嘉谷。”皆以“荐”、“羞”相对。《史记.齐太公世家》作“因宦者竖刀以厚献于桓公”,正以“献”释“荐羞”。既曰“厚献”,则所献未必为肴馔可知。欲鞭之僖公二十三年:“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王叔岷曰:“案《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