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陈陈景润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1933年,陈景润出生在一个邮局职员的家庭。上中学的时候,他遇到了一个著名的教授——沈元,我国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家、航空工程教育家、中国航空界的泰斗。1948年,担任清华大学航空系主任的沈元回到福州,暂时留在福州英华中学任教,陈景润恰恰就是他任教的那个班上的学生。  相似文献   

2.
当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问世之后,世界上关于陈景润的报道时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身心都交给了祖国交给了数学的伟大的数学家,现在情形怎么样了? 目击者告诉人们一些来知的情形 陈景润真格儿病了,他的处境让人揪心。 陈景润的病要从10多年前说起。那次车祸对于这位著名的数学家来说,是一次无情的灾难。那次他到书店买书,一位急着赶路的小伙子没扶稳自行车,将他给撞了个着实。一呼拉陈景润被撞得后脑  相似文献   

3.
陈景润教子     
陈景润与女军医由昆自由恋爱结婚。婚后他们有了独生子陈由伟。陈景润中年得子,对儿子疼爱得连他夫人由昆也感到“父爱超过母爱”。陈由伟这个名字是陈景润取的。陈、由是他与夫人各自的姓,伟则取其将对人类有伟大贡献的意思。和一切尽职的父亲一样,陈景润也望子成龙。 陈景润对独生儿子的培养方法是:民主对待儿子。家庭民主,父子民主,母子民主,使孩子能自由自在地成长。培养他的思维方法更带有个性。 陈景润希望儿子将来也当科学家。儿子周岁时,他夫人山昆买来了电动玩具给儿子玩。陈山伟天生聪明,他每当拿到玩具,便好奇地把玩具解剖——拆开看个明白。一个玩具几十元,当母亲的由昆  相似文献   

4.
华罗庚认错     
有一年,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正在北京参加数学研讨会。会上,他突然收到一封中学教师的来信,信上指出:“华罗庚最近新出的一本书上,有一道题计算错了,希望改正过来。”华老看完信,立即检查了书中的那道题,果然有误。他连声赞叹道:“真是太好了,太好了呀!”华老马上在大会上宣读了这封信,赞赏写信人超人的才华,同时建议把这位中学老师请来开会。原来,这位中学老师就是数学界的后起之秀———陈景润。华罗庚没有为维护自己的声誉而掩饰自己的错误。他不但更正了自己的错误,而且还为我国数学界发现了一个难得的人才。华罗庚认错@王化清…  相似文献   

5.
1.华罗庚数学奖华罗庚(1910~1985年)著名数学家.由湖南教育出版社捐资(1991年至1994年提供资助)与中国数学会共同设立.该奖主要奖励长期以来对发展我国的数学事业,在系统学术研究上有突出贡献的数学专家,没有年龄限制,每两年颁发一次,每届遴选获奖人两名.首届(1991、1992年)奖给陈景润、陆启坚;第二届(1993、1994年)奖给谷超豪、万哲先;第三届(1995、1996年)奖给杨乐、周毓麟.苏步青(1902年~2003年)著名数学家.由美国加州大学贝克莱分校项武义教授和夫人谢婉贞博士发起和资助.1991年成立的“苏步青数学教育基金会”设在上海,面向全国,奖励…  相似文献   

6.
《科学启蒙》2009,(9):42-43
影响终生的恩师 陈景润出生在贫苦的家庭,但他十分勤奋努力,一直到初中毕业,都保持了数学成绩全优的记录。解放后,陈景润考入福州英华书院念高中。在这里,他有幸遇见使他终生难忘的曾任清华大学航空系主任的沈元老师。有一次,沈老师出了一道有趣的古典数学题:“韩信点兵”。大家都闷头算起来,陈景润很快小声回答:“53人。”  相似文献   

7.
数学家王元     
王元:著名数学家、中科院院士。他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爷爷的学生。他研究的理论叫解析数论,他和数学家陈景润、潘承洞一起获得过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还和华罗庚爷爷一起获得过陈嘉庚物质科学奖等许多个奖。  相似文献   

8.
陈景润走了     
昨天,我们把一束洁白的玫瑰捧到陈景润的遗像前,63朵白玫瑰,用以缅怀他63年全力以赴的生命。照片安放在陈家的客厅,小小的客厅已经被布置成灵堂,21日清晨,前来慰问和悼念的人络绎不绝,有老领导,有陈景润多年的中科院数学所的同事,有刚刚从福建老家赶来的他的亲人,还有许多敬仰他的晚辈。窗外春雨绵绵,遗像中的陈景润微笑着面对大家,此刻,他可以安息了。患帕金森氏综合症长期住院的陈景润,今年年初因肺炎并发症病情加重,虽经全力抢救,终因呼吸循环衰竭,医治无效,于1996年3月19日13时10分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63岁。陈景润生命的最后日子里,感…  相似文献   

9.
当李莫愁向全班宣布只有陈景润和我将全部题做出来时,班上同学的目光全部集中到了我的身上! 陈景润做出全部题目不奇怪,因为他本来就是数学尖子;而我,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做不出来是正常,做出来了才叫太阳打西边出来。怨不得大家这么看我!  相似文献   

10.
谈"机遇"     
有人说成才的关键在于"机遇".例如:陈景润如果没有遇上慧眼识宝珠的华罗庚,就成不了大科学家.试问:华罗庚怎样赏识陈景润呢?华罗庚之所以赏识陈景润,正是由于陈景润自己具备了"千里马"的条件.从陈景润的角度来看,与其他人相比,并无特殊"机遇",只是他具有为祖国争光的崇高理想和奋斗不息的可贵精神.所以我认为成才的关键在于"机遇"是荒诞不经的.  相似文献   

11.
华罗庚是我国蜚声世界的著名数学家。他在数学的理论和应用两方面都作出了杰出贡献,他的治学和为人深深地影响了几代学子。华罗庚坎坷而奋进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曾被他的好友、著名武侠小说家梁羽生写进《华罗庚传奇》中。  相似文献   

12.
陈景润是中国现代数学家.1933年5月22日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5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由于他对塔里问题的一个结果作出改进,受到华罗庚的重视,被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先任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再越级提升为研究员,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陈景润是世界著名解析数论学家之一,他在50年代即对高斯圆内格点问题、球内格点问题、塔里问题与华林问题的以往结果,作出了重要改进.60年代后,他又对筛法及其有关重要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1966年屈居于六平方米小屋的陈景润,借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笔,耗去了…  相似文献   

13.
简朴一生重事业 陈景润教授的生活俭朴,衣、食、住、行很随便,金钱、物质享受等也很淡漠,一心扑在数学事业上.在他出名以后,仍保持着这种朴素、无私和随便的作风. 陈景润的鞋子经常忘了结鞋带,有时穿的袜子是两种颜色,他还满有理由地说:一只破了,换一只新的.他常穿中山服,衣服钮扣也没扣齐。即使出国了,穿上笔挺的西装,但是忘了结领带,衬衣的领子也皱得厉害.他留着小平头,从不讲究什么发式. 陈景润研究员开始进攻哥德巴赫猜想不久,处在文革时期和“四害”横行的白色恐怖的日子,当时停止科研,不准进图书馆,不准进办公室,他独身一人只好关在自己住的一间只有6平方米的小房间里,这间小房还缺少一只角,因为长方形体的大烟囱通过屋角,切了房间的六分之一.小房间的窗子糊了严实的报纸,  相似文献   

14.
谈“机遇”     
有人说成才的关键在于“机遇”。例如:陈景润如果没有遇上慧眼识宝珠的华罗庚,就成不了大科学家。试问:华罗庚怎样赏识陈景润呢?华罗庚之所以赏识陈景润,正是由于陈景润自己具备了“千里马”的条件。从陈景润的角度来看,与其他人相比,并无特殊“机遇”,只是他具有为祖国争光的崇高理想和奋斗不息的可贵精神。所以我认为成才的关键在于“机遇”是荒诞不经的。其实,我们翻开历史不难发现,许多被称为“人才”的人,在未成名之前,都曾经历过一段默默无闻的成才“积累”时期。正是在这段时期,他们认真学习,刻苦磨砺,为最后成为“人才”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一、杂志简介《中学生数理化》1981年10月创刊,历经27年,受到了华罗庚、陈景润、苏步青、周光召、钱伟长、白春礼、吴文俊、王元等老一辈科学家的极大关怀,他们先后为本刊撰文题字。本刊获得国家期刊双百奖、中国优秀少儿报刊奖金奖等十多项奖励。  相似文献   

16.
1997年3月19日,是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氏定理”的创始人陈景润教授(1933~1996)逝世一周年的纪念日. 陈景润是福州市人,13岁那年,母亲去世,这使他较早懂得了生活的艰辛.他在福州英华书院读高二时,班上来了一位沈元老师,沈老师知识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研究所一级研究员陈景润教授因长期患病,医治无效,于1996年3月19日与世长辞,终年63岁。我们全所同仁为失去一位杰出的同事和朋友,为我国失去一位科研功臣而万分痛惜。一1957年,我所老所长、数学大师华罗庚教授远见卓识,把陈景润调来数学所,并引导他迈进数论研究的前沿。在此后的十几年里,陈景润对解析数论的许多重要课题作了深入探究。他在华林问题、圆内和球内整点问题、算术级数中的最小素数问题、小区间中殆素数分布问题、三素数定理中的常数估计、孪生素数问题和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中,独立地获得了十几项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8.
不请求原谅     
远音 《内蒙古教育》2007,(5X):21-21
早在五十年代,王元就已经成为我国数学界的著名人物。他对哥德巴赫猜想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即他证明的2+3为陈景润最终证明1+2起到了重要的铺垫作用。此外,他与恩师华罗庚先生一同创造的“华王方法”被国际数学界一直沿用至今。他们多年的师生合作,可谓中国现代数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19.
我甘愿当“人梯”,让年青一代踩着我的肩膀,攀登世界科学技术的高峰。 ——华罗庚 攻克科学难关,需要巨大的动力。科学的献身精神,百折百不回的毅力,这些都是攻关的科学战士所必需的品质。——陈景润 爱憎和风格之于科学研究,就像它们对文学、艺术和韵一样至关重要。——杨振宁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中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不管什么作文题,比如说时间、谈理想、论勤奋、议立志等等,其事实论据均是以陈景润的事迹为例。有的老师讥之为“万能论据”。若中学生每次写文,都要请陈景润“帮忙”,那陈景润的负担就太重了,能不“苦恼”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