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张燕 《家教世界》2013,(8X):17-17
幼小衔接与学前教育是当前幼儿素质教育、幼教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幼小衔接也是当前教育研究与实践的热点问题,从学前教育的现实乱象和义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两个方面可以看出,建立与完善幼小过渡政策是十分必要的;幼小衔接不仅直接关系到孩子的身心和谐发展,同时也是促进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方向.处理好二者衔接的关系对幼儿、学龄儿全面和谐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钱晓玲  李文慧 《林区教学》2014,(11):124-125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工作是目前幼儿园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通过对幼小衔接的现状及热点问题的描述分析,指出幼小衔接教育问题的主要根源,提出科学实施幼小衔接工作的新理论和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4.
日本“幼小一贯学校”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近来出现了将幼儿园教育和小学低年级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幼小一体化”教育机构——“幼小一贯学校”。文章重点分析了其基本特点和主要成因,以期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中日的教育发展具有相似的文化教育背景,在学前教育方面均设有托儿所及幼儿园,两国坚持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在小学科目设置上也较为相似。日本的幼小衔接工作相对我国起步较早,在教育制度与政策的制定、学术研究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研究成果与宝贵经验,该国实施幼小衔接的实践经验可为我国幼小衔接教育提供参考。因此,阐述近年来日本教育界对幼小衔接问题的认识和实践方法,并结合我国目前存在的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从中借鉴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
受国际终身教育思潮和国内“小一问题”的影响,日本在教育改革中形成了以培养持续学习能力为理念,以发展儿童资质能力为目标的幼小衔接课程体系。从日本幼小衔接课程的整体框架着手,总结其特点和经验,认为我国小学在幼小衔接中应突破知识教学取向,编制“连续性”的衔接课程;践行儿童本位理念,关注学生能力发展;多元主体共同合作,强化幼小双向衔接;实施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素养提升。  相似文献   

7.
对幼小衔接的焦虑往往是家长、社会、学校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针对幼小衔接,学校可采用“小幼衔接”的方式优化管理,合理规划小学新生的课程内容,研发校本综合实践课程,设计游戏化教学方式,开启家校协同模式,从而推进小学入学适应教育,解决衔接焦虑问题。  相似文献   

8.
科学的幼小衔接是实现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一。基于“全人、全纳”的“高品质学校建设”理念开展园本化实践,关注儿童发展的连续性、整体性、可持续性,强调幼儿园与小学协同合作,与家长同频共振,教师全员助力,衍生构建出“全人、全纳、全育”的“三全”幼小衔接教育模式,丰富幼儿园幼小衔接教育的路径与策略,提升幼儿园幼小衔接教育的质量与水平。  相似文献   

9.
纵观几十年来日本“幼小衔接”课程演进的历程,可以发现其有四个主要特征:一是逐步明确“幼小衔接”课程建设的作用;二是不断细化“幼小衔接”课程建设的目标;三是不断深化“幼小衔接”课程体系;四是不断丰富“幼小衔接”课程内涵。该课程旨在培养儿童积极融入周围环境和未来世界的情感、意志、态度、素质和能力,进而支持儿童逐步养成生存能力,开启积极乐观的学校生活,创造充盈丰润且灵动美好的童年生命姿态。日本的“幼小衔接”课程在其学校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突出儿童始于幼儿期游戏中的具身学习,强调小学一年级的学习并不是零起点;遵循儿童中心主义理念,构建了丰富多元的“幼小衔接”课程框架,以保障儿童最大利益,支持儿童开创美好的未来。这对于我国治理“超前教”“强迫学”“小学化”式的“幼小衔接”现象,更好地推进“幼小衔接”课程改革,无论是认识论还是方法论层面,均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0.
日本“幼小一贯”教育改革历经十余年,坚持幼儿园与小学双向协同,体现幼小一贯理念,建设幼小一贯课程,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方法围绕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兼顾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自身的教育价值,指向促进儿童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幼小一贯课程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虽然我国幼小衔接新政策划定了幼小衔接期,在教育目标、内容、要点、原则等方面提出一致性与连续性要求,但目前,我国幼小衔接的主要问题是单向衔接,还未形成具有一致性和连续性的幼小科学衔接课程。因此,借鉴日本“幼小一贯”课程改革经验,我国建设幼小衔接课程要在课程理念上,坚持独特性与连续性相结合;在课程内容上,强调共同点的衔接;在课程实施上,要加强幼小双向交流。  相似文献   

11.
幼小衔接工作一直是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重点关注的问题。幼小衔接教育的好坏对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育,以及今后的学习、生活都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做好幼小衔接教育是每个幼教人员和家长的责任和义务。笔者通过考察和了解,对当前我国幼小衔接教育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总结,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转折期,它是学生心理层面上对不同环境适应性的一个自然过渡.论文从环境、知识、师资、家长的理念等方面阐述了“幼小衔接”过程中的现状和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从孩子上学的兴趣、自理能力的培养、幼儿心理的变化、学习习惯的培养等方面寻找解决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这两个相邻的教育阶段之间的互相连接,在时间、内容和方式上有很大差别,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个转折点,在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及社会适应能力方面都受到了巨大考验。  相似文献   

14.
幼儿园教师要重视从生活准备、身心准备、学习准备、家园合力等方面多管齐下,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搭建多元平台,切实为幼儿顺利升入小学做好衔接准备。  相似文献   

15.
对幼小衔接教育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当前我国幼小衔接教育现存问题出发,分析了幼小衔接教育问题存在的主要根源,指出幼小衔接教育问题的解决需要两类教育机构坚持终身教育理念,进行适应儿童发展的以能力衔接为重点的全面而系统的幼小衔接教育。  相似文献   

16.
幼小衔接在幼儿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幼儿小学生活甚至终身教育都有深刻影响,但是农村幼儿园因条件限制存在不少问题,农村幼儿教师只有转变观念,明确需求,重视管理,主题推进,加强交流,才能把幼小衔接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7.
近十年来,幼小科学衔接问题亟待改善。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思想,有助于进一步看清问题所在,发现幼小衔接过程中认识主体被置换、认识过程被省略、认识阶段被忽视等问题,从而把握幼儿的认识“何以发生”及“何以可能”的问题。幼小科学衔接须做到真正以儿童为中心,深刻理解幼儿才是真正认识主体。尊重儿童认识发展的规律,并且重视儿童已有的认知结构,在此基础上支持幼儿建构自己的认识,从而促进他们获得智慧、美感、社会交往等方面的持续进步。  相似文献   

18.
文芳 《学周刊C版》2019,(15):156-156
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幼小衔接阶段,是幼儿成长为小学生的重要阶段,也是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为了幼儿能顺利度过这个阶段,幼儿园应创新过渡环节,适应幼小个别差异;创新区域活动,培养幼儿学习品质;创新主题活动,促进幼小衔接顺利过渡。  相似文献   

19.
幼小衔接活动旨在帮助学前儿童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两个不同阶段教育的平稳过渡,让幼儿有能力,有自信,能健康快乐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保持身心的和谐发展。幼小衔接教育需要充分尊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并符合后继学习和未来社会对儿童发展的要求。尽管幼小衔接不是个新鲜的话题,但幼儿园和小学缺乏合作意识,幼小衔接应是幼儿园、  相似文献   

20.
幼小衔接期教育,即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初期的儿童教育。幼小衔接期教育需要以儿童生命为本、回到儿童生命之中、关爱儿童生命;表现为尊重儿童天性、满足儿童需要、读懂儿童表达。幼小衔接期教育的有效实施需要观察儿童活动,读懂儿童心理;利用课堂教学,培养规则意识;整合校内外资源,以发挥衔接工作最大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