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6 毫秒
1.
中国学科评估指标体系,侧重于从资源条件建设成果角度的评定,忽略了从效率角度的评估。以效率为核心的投入产出分析,是学科建设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为重点学科建设资金在学科之间分配提供理论依据。知识传播效率是衡量学科知识产出的重要组成部分,效率视角下学科评估的研究鲜见。为此,综合运用DEA和SFA两种方法,探讨中国自然科学领域38种学科2001-2011年在国际三大检索系统上的知识传播效率。研究结论包括:(1)中国自然科学领域各学科在国际三大检索系统上知识传播效率较低,知识传播效率间的差异较大。理学类学科知识传播效率最优,工学类学科第二,医学类学科第三,农学类学科居后。2001-2011年间我国自然科学学科在国际上知识传播效率是不断改善的。(2)DEA和SFA两类方法对学科知识传播效率的测算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DEA方法测度结果普遍高于SFA;但基于效率值的学科排序结果具有显著的一致性,且相关系数达到70%以上。单纯从比较学科知识传播效率高低的基础上,进行学科资源分配决策时,DEA与SFA方法具有通用性。采用基尼系数测度自然科学领域不同学科之间的国际知识传播效率差距,发现:理工农医四类学科群间知识传播效率差距是整个自然科学领域学科差异的主要原因。(3)学科知识传播效率和人均R&D课题立项数之间呈现显著性正相关。提高中国自然科学领域各学科在国际上知识传播产出效率,可以通过加大R&D课题资助比例,扩大R&D课题覆盖面的路径实现。按照知识传播效率得分及人均R&D课题资助比率对38门学科知识传播模式,划分为四种类型:R&D课题资助高、知识传播效率高;R&D课题资助高、知识传播效率低;R&D课题资助低、知识传播效率高;R&D课题资助低、知识传播效率低。  相似文献   

2.
知识增长与学科发展的关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科概念可以区分为作为知识分类体系的学科和作为知识劳动组织的学科。本文认为知识增长促进作为知识分类体系学科的分化、综合、交叉;知识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作为知识劳动组织学科的产生和发展,同样,作为知识分类体系学科和作为知识劳动组织学科的发展促进知识增长,作为知识劳动组织的学科是知识传播、应用、创造的集约化组织,是大学需要着力建设的基层学术组织,它能保持知识的可持续创新和增强知识的“集团创造力”。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新文科”探索初步形成了“理念思辨”“学科创新”和“知识整合”三大发展理念,为认知传播遵循“知识整合模式”的新文科实践理念提供了谱系定位。根据迈克尔·吉本斯首创的知识生产模型学科体系,认知传播有待于以“问题导向”的知识生产逻辑为出发点,以计算主义与建构主义相互融通的知识生产方法论体系,以着眼全球、回应时代命题、服务社会公共利益的知识服务目标凝聚学科核心价值,为当前我国新文科建设提供基于“知识溯源—知识生成—知识服务”的认知传播系统性跨学科改革探索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4.
“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知识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教师教学的知识基础。一般而言,学科知识往往有着自己独立的组织、构建原则和固定的知识内容,并按照一定的逻辑体系而展开和传播。而教师知识作为教师职业专门知识的总体性称谓,却不具备学科式的独立性存在,它的内容是由其他多种学科和经验共同整合而成,这之中既包括学理性的学科课程知识、教学法知识,又包括实践性的教学经验、教学技能等方面的内容,因此是一个“专业知识群”。  相似文献   

5.
学科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学科问题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但是学科的定义却众说纷纭.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文章认为,学科有三个内涵:知识分支和教学科目;知识生产与传播的学术组织;知识和知识者遵循的制度性机制.学科的基本要素是独特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这三者展开的物理空间是学术组织.学科的基本特征是知识性、规约性和开放性等.国内外对于学科问题的研究实践不断丰富和完善了我们对学科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量的西方近代科学知识开始在中国传播,作为西方近代学科中比较有影响的考古学知识在20世纪初也被引进中国.有着特殊学术背景的留学生群体凭借语言优势,通过翻译西方考古学专业的书籍、文章等向中国输入西方考古学知识,尝试改造中国原有的金石学学术观念,一度成为西方考古学知识在中国的传播主体.以"五四"为界,西方考古学知识在中国的传播主体和局面有所不同,早期传播主体为留日生,主要以日本为中介大量转译西方考古学知识;"五四"后赴欧美留学生加入传播队伍并迅速成为传播主流,一些西方考古学专著和观念开始直接被引进中国.留学生的传播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中国学术界对西方考古学学科的了解,为中国考古学的近代转型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普通高中英语教学的具体目标是在接受高中英语教学之后,培养和发展自己应具备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质量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核心素质。英语学科发展的核心素养依靠日常的英语教学,包括主题语境、文字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和学习策略五个方面。英语教学就是传播语言知识,文化知识,传播语言的内涵,价值倾向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8.
光学知识主要分为现象 (几何光学 )和本性(物理光学 )两大部分 .几何光学是以光的直线传播为基础 ,研究光在媒质中的传播规律及其应用的学科 .物理光学是研究光的本性、光和物质的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 .这部分知识除需要进行单一知识点的复习外 ,还要进行综合复习 .在综合复习过程中总体原则是以学科内综合为主 ,跨学科综合为辅 .本文将结合例题分别对学科内综合和跨学科综合作一点讨论 .学科内综合在复习这部分内容时可把光的传播规律、光的折射定律、光的全反射、光电效应、光的干涉、匀速直线运动、匀速转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电场等知识…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6,(46):167-168
学科是高校发现、应用、传播知识的基本单元,是实现各类办学功能的基础。教学、科研、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都以学科为基础。高校的实力、高校的竞争力、高校的水平靠学科支撑,也靠学科成就代表和体现。  相似文献   

10.
学科评估及学科建设既要遵循学科领域自身的学术价值追求、坚守学科作为分门别类知识形态而存在的差异化禀赋,又不能脱离社会而单独谈论学科或忽视学科作为特殊供给生产体系时质量和效能的发挥。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所组织的“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为基点,从学科领域知识形态本身的学术价值维度、知识传播应用的供给侧改革维度、不同学科门类层级的差异维度以及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共享维度等多个视角,基于整体观、系统化视阈对教育部学科评估发展历程予以探究,在竭力寻求学科评估科学路径的同时推动学科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我曾经对我的弟子们这样讲: 发展自己——我们每个人真正的大事。 给自己多储备一些知识,让自己多增长一些学问,逼自己多培养一些能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四王”与“四僧”山水画的产生,以及所处的时代,形成的相关因素,思想意识,审美取向,和存在的两种不同的个性特征进行了刍议。以引发我们在今天山水画的继承和发展中,启迪一份感悟。  相似文献   

13.
观察现代社会服饰,服装时髦在女性的表现上远胜于男性,其明显特征即是追求一定程度上能裸露形体曲线的服装。现代服装时髦在性别差异上的不同表现,既有内在的生理、心理诸多因素的差异,又有外在的社会因素对两性不同影响的结果。女性追求时髦是人权自由,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  相似文献   

14.
Making of errors is an inevitable and indeed necessary part of the learning process.We should have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errors and the policies towards error correction should be flexible and adaptable.Teachers should have different policies towards different errors.For example,pre-systematic error should be tolerated.The immediate correction is ineffective.The systematic error should be corrected immediately,with the help of the teacher.And the teacher should encourage the student to discover and correct the post-systematic error by themselves.  相似文献   

15.
16.
This article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an exploratory study of students’ knowledge about scientists and countries’ contributions to science, aiming at answering two research questions: “In which ways are students aware of the history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arried out by different people in different places of the world? What can be influencing and shaping their awareness?” Thus, this study aimed at depicting students’ knowledge about History of Science (HOS), focusing on what they know about science being done by people and communities from different parts of the world and on how this knowledge is constructed through their engagement with school science. An exploratory research was carried out at two multicultural state secondary schools in London, UK, involving 200 students aged 12–15 (58.5% girls, 41.5% boys) and five science teachers. The method involved an initial exploration of students’ knowledge about HOS through an open-ended survey, followed by classroom-based observations an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ith the participants. Results showed a disconnection between remembering scientists and knowing about their work and background, hinting at an emphasis on illustrative and decontextualised approaches towards HOS. Additionally, there was a lack of diversity in these students’ answers in terms of gender and ethnicity when talking about scientists and countries in science. These findings were further analysed in relation to their implications for school science and for the fields of HOS, science education and public perception of science.  相似文献   

17.
18.
19.
一、名师的风采前不久有幸聆听到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饱含亲情的美文——《第一次抱母亲》。于老师用完整的两课时向听课老师生动、具体地诠释了苏版教材所提出的"倡简、务本、求实、有度"八字方针,其中的一处朗读指导更给在场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20.
实施分层教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布置作业、分层辅导、分层考核、学法指导等六个方面论述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探讨减轻学生负担、落实素质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