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末清初,在长达两个世纪之久的中外文化交流中,广州因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宽松开放的人文环境,成为当时商品贸易全球化的中心和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对中外文化交流和中国社会的变革产生了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明末清初,在长达两个世纪之久的中外文化交流中,广州因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宽松开放的人文环境,成为当时商品贸易全球化的中心和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对中外文化交流和中国社会的变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漆器和漆艺最早产生在中国,远自汉代开始向外输送,并代代相传,不绝于迹,构成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篇章,然而,有关中国漆器,漆艺的文献记录和研究相当匮乏,有关漆与中外文化交流的关系也注意不够,本文通过搜索考古和中外文献资料,着力对中国古代漆文化在对外交流中的表现作些勾勒,以显示中国古代的漆和漆艺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4.
慈禧统治中国48年,不仅在内政上主掌大权,而且在中外文化交流上也起到关键性作用。将慈禧的中外文化交流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慈禧与洋务运动的开展,第二个阶段是1900年之后直到慈禧去世,在论述前后两个阶段慈禧中外交流的途径和方式的基础上,分析慈禧的微妙变化及原因,试图探析中外文化交流中碰撞出的火花及影响。慈禧不仅开辟了新的文化交流途径,更新了交流的内容,更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大门,在"闭关锁国"的清王朝末期,慈禧的中外交流措施与方法将中国卷入世界变革的洪流之中。  相似文献   

5.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历史教材第13课,本课内容和现实生活联系紧密。体现古人智慧的四大发明,至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宋元时期的文化魅力吸引了世界,中外的文化交流促成“在中古的中国发现世界”。基于此,在具体教学中,依托史料为学生创设一定教学的情境,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帮助学生感受历史,促进素养落实。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背景下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沿着全球化背景——当代中外文化交流——中国文化建设这一路线,通过对中外文化交流历史和现状的分析和对学者们的中外文化交流观的探悉,探究文化交流的一般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当代中国的具体国情,研究在社会主义文化作为主流文化的中国,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交流,使其向着促进中国文化建设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外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海上交往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海上交通的发展扩展了海上交往的内容,并进一步发展了中外文化交流,使中外各民族间的文化影响逐渐扩大,各种不同文化间的相互融合与借取程度逐渐加深,加速了文化融合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谭蓉蓉 《考试周刊》2012,(33):15-16
翻译活动是跨文化交流的桥梁。本文在阐释翻译活动与文化交融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回顾了中国历史上四次大规模翻译活动在中外文化交流融合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时至今日,翻译对推进中国文化现代性进程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应该从中外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中吸取经验,充分认识翻译的跨文化意义,以文化研究为基础,以翻译活动为媒介,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对话和中国文化的外译,在交流对话中弘扬中华文明。  相似文献   

9.
内容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中外文化交流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有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交流的基本形式是经济贸易、文化交流、政府外交和战争;以佛教为主要内容的印度文化、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明清之际来华的西方文化以及长期的中外物品、科技、文学艺术的交流,对中国的儒学、道家、民间文化、宗教、民族构成、社会生活、民族文化等都曾产生过不同程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研究中外文化交流问题的出发点 文化交流对我国历史曾经产生过重大影响,例如古代佛教和现代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今天,伴随经济的全球化,各个国家、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在规模上和深度上都是前所未有的,从而其影响也是至为巨大的.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学界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史,尤其是近现代中外文化交流史的论文、论著颇多,近日阅读2000年12月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安宇、周棉主编的《留学生与中外文化交流》一书,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从内心为年青一代的成长而高兴。该书锐意创新,能突破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的一般范式,从新的角度去审视、研究近现代中外文化交流史,很多观点、看法颇有见地,富有启发性。  相似文献   

12.
文化交流是推动社会前进的重要动力。本文通过回顾近代中外文化交流这段历史,认识到交流是文化更新的必要途径。同时针对近代中外文化交流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出一些解决方法。以求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提供某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以"东亚"作为视域来研究中、日、韩(朝)及其它们的相互关系和影响,这本身就可作为一种研究东亚地区文化交流的理论和方法,且已被中外学者们所广泛地应用。通过多年研究思考和实践,摸索出东亚文化交流的理论和方法的点滴感悟,试归纳如下:认识差异才是相互理解的基础和前提;践行"在宏观视野下的实证和比较";在特定的情况下,战争也是一种文化交流;"跨文化传释"是研究的新视域;处理好研究和交流的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正>统编版教材丰富的资料与逻辑性强的结构为教学实践提供了直接的指导和依据,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准确解读和深入挖掘,既能减轻史料查阅、筛选的压力,又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笔者以统编版七年级历史《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的教学设计为例,谈谈如何对话教材,并利用教材资源提高备课效率与质量。  相似文献   

15.
徐州师范大学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是全国唯一的专门研究留学生与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关系的研究机构,成立于1996年。其具体研究方向为中国留学史、留学生与中外文化交流、留学生与中国的社会发展;还包括中外文化交流关系的研究。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研究课题是徐州师范大学的特色研究课题,在省内外学术界也有广泛的影响。该课题酝酿于1980年代初。当时,青年教师周棉有感于近代中华民族的苦难,有感于近代许多优秀知识分子的爱国壮举和长期蒙受的不公正待遇,萌生了研究知识分子与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关系的念头。在长期、艰苦乃…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艺术类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肩负着培养具有英语文化交流能力特别是能运用英语进行艺术专业信息收集、传递、分析的人才。目前的英语教学模式重在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ESP教学模式有效运用交际教学理念和实践,同时对现有的师资、教材教法也提出了更多的思考空间。文章通过对艺术类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关注,试图对ESP教学模式的实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唐代官学制度日臻成熟,官学的类型、层次及组织管理较为完备。官学教材与官学教育体制相适应,并保障官学教育活动的有效进行。两者共同集中反映了封建社会上升时期的教育特点:由政治集权而带来官学教材的一统,尤其在儒学经学教材方面更为显著;课程设计的共同必修与专业分科选修促使教材的选用更具教育意义;各专科性质官学确定相关专门技术知识的教学内容,导致专业教材地位上升;伴随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加强,官学教材传播海外,影响世界。所有这些都构成了唐代官学教材典籍文化、培养人才及思想传承的历史贡献基调。  相似文献   

18.
词的中外借用是在各民族的相互来往和文化交流中产生的 ,它丰富了语言词汇 ,促进了人类文化的发展。随着各民族交往的加强 ,词的中外借用和文化交流也将会不断发展。因而 ,对这一语言现象进行探讨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留学生与近代中外文化交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中国的文化交流始于鸦片战争,留学生群体既是西学东渐的产物,又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中介。留美幼童、福建船政学堂赴欧学生和清末民初留日学生群体通过介绍和引进西方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文化转型和社会转型,对近代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旅游资料是外国游客接触中国首要而直接的渠道,旅游资料翻译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对外旅游服务质量。因此要理清其翻译方法,使之为中外经济和文化交流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