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强调人、社会与自然和谐、协调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贯思想。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质是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研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哲学世界观基础现已成为世界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的一个“热点”。西方科学哲学和社会学理论为此提出了“整体主义”、“熵:一种新世界观”等;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以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总体观为指导,构建了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和哲学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4.
伴随国家经济体系的迅猛发展,暴露出较多的环境问题。"十三五规划"加入"生态文明建设",可见中国政府愈加重视生态建设。文章经过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理论内涵解读,针对全球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状态下中国社会呈现的生态环境状况,给以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6.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总是在特定的区域人地系统中实现的,特定的人地系统构成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机制.由于区域人地系统本身能依据客观规律发展变化而具有一定的缓冲性,因此,遵循并利用区域人地系统演化的客观规律,既能使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达到预定目的,又能为区域人地系统向高层次演曾创造新的有利的基础.其最终结果是达到二者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7.
在对于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适应社会的问题,我们可以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角度去看待和解决这个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就应是马克思实践观,它是马克思对前人实践观的批判和继承之后,在他们的理论基础上创立的属于自己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实践必然是人类的生存方式,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行为,是具有对象性的活动,也是社会生活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美学角度探讨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理论-人地协调论的基本内涵,即人地协调在本质上就是谋求自然美,发展美和生活美。二是论述了人地协调论在区域可持续发展实践中的作用,指出人地协调论作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与活的灵魂,对于选择与确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式,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体系与政策体系,造就人类自身的行为美,塑造区域形象的整体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主要包括生态危机理论、消费异化理论、稳态经济理论 ,主张建立以“生态平衡”为基础的社会制度 ,实行社会主义的稳态经济。这些观点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王玉玺 《考试周刊》2013,(26):26-27
"审美趣味"问题一直是美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问题之一。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出发,论述了审美趣味作为审美实践活动的产物,不仅具有个人差异性,还具有社会共同性。随着各国经济文化的发展进入现代化阶段,不仅一切物质生活用品进入了生活需求的领域,艺术也成了可以消费的。文化的"纯审美"时代向"泛审美"时代的过渡已成为必然,"审美泛化"与"大众文化"相互渗透并相互影响。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因此,审美趣味的提升,不但可以成为审美创造的动力,还可以为大众文化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从而反作用于审美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1.
发展观,在具体意义上,是关于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从工业化早期至今,发展观经历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资本主义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三个阶段。当然它们之间并不是毫无联系的,而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本文就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与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对实验室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提出了实验室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以及实验室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思路。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生活观尽管没有把生活作为一个独立的范畴加以系统论述,但蕴含着包括生活的属人性、生活的关系性、生活的交往实践性和生活的过程性等内容在内的丰富的内涵。至今它不仅没有过时,而且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是我们党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直接理论依据,为包括我国正在探索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内的各个领域提供了理论指导,并指明了“以人为本”、“回归生活”等实践方向,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思想是在立足国情、放眼长远利益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十分丰富,研究科学发展观中的人与自然关系,将"以人为本"与"重视自然、环境、资源"结合起来,对于全面、准确理解和掌握科学发展观,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列宁是马克思主义的积极实践者和推进者。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具体过程中,列宁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学说从科学转变为现实,并在新的伟大实践中,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利益观。研究列宁的利益观,对我们更好地贯彻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6.
将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引入高校人生观教育中,以培养大学生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思考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个人自身的持续、和谐、积极、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引入,一方面拓展了人生观教育的理论内涵,实现理论上的创新与突破;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加强了人生观教育与当前可持续社会发展方向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7.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在缺陷主要表现为立论基础的虚假性和实践模式的空泛性,导致这些缺陷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关系逻辑。科学发展观不仅合理地解决了资本关系逻辑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矛盾,而且在吸收可持续发展理论合理成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实际,对发展的人本性、全面性、协调性和持续性等作了符合时代要求的新解释。因此,它全面地超越了可持续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18.
在起步实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重要历史关头,持续保持国家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必须提高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教育的奠基与先行,本文论证了可持续发展教育是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奠基工程。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邓拓一生新闻实践及新闻理念的梳理考察,从其对办报的思想、认识、办报的思路、办报的具体方法等方面论述了邓拓如何自觉实践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是推进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树立科学发展观的目的和关键是落实,教育要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观念是前提,同时要进一步处理好增长的数量和质量、速度和效益的关系,大力推进教育创新以及积极推进教育开放,使教育向社会开放,向所有需要接受教育的人开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