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图①《通途变天堑》反映了新航路开辟的社会根源之一: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传统东西方商路.引发商业危机,使西欧国家被迫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图中的线条代表连接东西方的传统商路.剪刀寓指土耳其政府向过往商人征收重税.土耳其军队、海盗经常抢劫过往商人,原有的商路被切断。  相似文献   

2.
王春良 《学科教育》2000,(10):27-31
本就目前学术界对《世界现代史》开端问题的两种见解,作了比较详尽的阐述。可供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参考。提高其思想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3.
1.人教社2006年版《世界历史》上册第13页有一题为:  相似文献   

4.
《中学历史教学》2013年第9刊载了陈松林老师的《浦东新区属于什么区?》一文,拜读文章后。笔者对陈老师科学求证的精神十分钦佩,但觉得有几个问题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5.
拙文《以“应对危机”为例谈历史知识的理解、整合和更新》(见《历史教学》2012年第5期)发表后不久,笔者就发现有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没有交代.有意写一点补充说明的文字,却一直疏于动笔。《中学历史教学》2013年第9期刊登了尹海峰老师《对历史的理解要注意认识的角度》一文,对拙文提出了商榷,尹文观点鲜明、文笔犀利,  相似文献   

6.
杰克逊·斯皮尔福格尔《世界历史》(学生版)以大量真实震撼的历史照片、直观形象的历史地图、深入浅出的文字叙述见长,在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探究、培养学生社会意识、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该教材在编写方面值得借鉴的地方很多,而笔者感触最深的,还是该教材充分体现了“全球史观”。  相似文献   

7.
老加图说:“历史具有垂训后世的作用,其中包括爱国主义、道德训诲和英雄形象教育。”可见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历史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作为一个历史老师,关于教学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遵循教学审美化原则,善于运用审美形式来表现教学内容,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1.以"直观"手段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美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创设情境,学生通过感官,置身丰富逼真的气氛中,可以驱动学生的学习积极  相似文献   

9.
前些时候,有几位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特级教师和我谈起如何讲授<史记>作品的问题.我在高等院校讲授<史记>课多年,也给北京及其他省市的一些中学做过有关的报告,对两方面的情况都了解一些,故而能够说上几句话.<史记>作为中学阶段必读的古典名著,既是历史作品,又是文学作品,因此老师们在帮助学生疏通字句、通晓内容之后,就不能不注意<史记>作品的历史性与文学性.只有准确把握了这个前提,才能把<史记>名篇讲得更好,更到位.现在我想从几个方面谈谈讲授<史记>作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刊2003年第12期刊发的课例《孔乙己告状》,我认为不是创造性阅读课例,而是一堂读写结合的写作课例。由于陈老师自己对这个课例的实质把握不准,以致蒋红森老师认为这堂课的“创造”缺乏本依据,偏离原作,是一堂比较“离谱”的创造性阅读课。  相似文献   

11.
12.
《中学历史教学》2004,(3):28-29
三大战役后,南京国民政府在军事上陷于瓦解,政治经济上也面临绝境。为了取得喘息的时间,蒋介石于1949年元旦发表求和声明。企图在保持国民党的伪宪法、伪法统和国民党军队等条件下同中国共产党进行“和  相似文献   

13.
《中学历史教学》2004年第11期刊载了吴刚老师《告诉你一个鲜为人知的唐太宗》一文,知识性、趣味性很强,丰富了我们对唐太宗的认识,但笔者认为有两处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4.
周振飞老师的《2011年全国文综卷第25题商榷》(载《中学历史教学}2011年第12期,下面简称《商榷》)一文对此题进行质疑,认为答案不惟一,并分别说明选项“B”“C”也是正确答案。此题答案真的不惟一?  相似文献   

15.
贵刊(《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5年第11期刊发的夏辉辉老师《由唱国歌引出的历史教育》一文,读后深有感触。这篇文章实际上触及了一个深刻的问题:历史教育真正的价值究竟在哪里。“二战”的硝烟已散尽60年了,却留下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南京大屠杀的悲哀与列宁格勒保卫战的悲壮固然形成鲜明的对比,而许多中国高层人物如溥仪、汪精卫等相  相似文献   

16.
战争与人类历史如影随形,或者说,战争是人类文明无法摆脱的梦魇。所以,有关战争的内容也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历史新课程还设有专门的选修模块“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中明确说,要让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师:(板书两个大字:爱国)同学们,“爱国”这个词,你们早就熟悉了,老师要给你们提个问题:一个人,做了什么事才算爱同?  相似文献   

18.
初、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衔接,逐渐成为高中历史教师的重要研究课题。研究初、高中学段各自的特点、现状并进行有效衔接,能够最大化地实现初、高中历史课标要求,提高教学质量。笔者认为,要想实现初、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有效衔接,前提是要了解两者课程内容的差异,然后从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着手,对两种教材进行重新整合与分析。  相似文献   

19.
清末民初思想家章太炎说自己读史,就常具怀疑的眼光,然而怀疑的目的,不是否定历史,而在寻求信史。用他自己的话来概括:“研精覃思,钩发沉覆,字字征实,不蹈空言,语语心得,不因成说。”这种实事求是的治史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20.
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传统的教材功能观受到了挑战,知识、理解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是显性的,直接体现在教材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则是隐性的,是活的教学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材中发掘,并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历史教师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掌握学生的认知心理,扬长避短,发挥历史的教育功能,使学生得到良好的理论修养,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高尚情操,将来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