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政治经济学”的资本主义部分,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一个教学难点。学生感到难以掌握的原因来自四个方面: 第一,论证繁琐。多数教材都是先给出例子,用例子说明再生产的实现过程,然后由对这一过程的观察得出再生产的实现条件,而不是直接进行论证。 第二,例子的随意性。学生花很大精力才能弄明白:所举例子有无典型性?或者说,例子只是种偶然情况,还是带有普遍性? 第三,逻辑不严密。即使例子可靠,也不能保证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具有必然性。 第四,记忆困难。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各有三个公式,这六个公式都要死记。 直接进行公式推导,可以避免以上困难。 先看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如以Ⅰ、Ⅱ分别代表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以G代表各部类的总产品价值,以c、v、m分别代表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则第一年两大部类产品的价值构成分别为: ① ② 第Ⅰ部类的产品可分为供本部类再生产使用的生产资料和供第Ⅱ部类再生产使用的生产资料;第Ⅱ部类的产品可分为供本部类工人和资本家消费的生活资料以及供第Ⅰ部类工人和资本家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科学的经济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从社会总产品由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和剩余价值(m)构成开始,科学地把社会生产划分为第Ⅰ部类生产资料的生产和第Ⅱ部类消费资料的生产两大部类,论证了两大部类之间生产、交换(流通)、分配和消费的相互关系,揭示了社会生产两大都类之间必须保持一定比例平衡的客观性,以资本主义发生经济危机不断破坏这种比例关系的无情事实,阐明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给无产阶级以强大的思想理论武装。今天,我们学习这一理论,对于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论述了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问题,在论述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平衡条件时,假定产品按照它们的价值交换,生产资本的组成部分不发生价值革命,不变资本全部转移到年产品中,联系到《资本论》第三卷第二篇中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相关论述,这些假定中的个别假定必须放开,在此前提下再探讨社会总资本的平衡问题,从前后联系的观点来看,马克思实际上论述了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约束条件问题。其中等量资本要求获得等量利润这一约束为"硬约束",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运动中的价值补偿和物质补偿这一约束为"软约束"。纵观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两个约束条件,第一约束条件即等量资本要求获得等量利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殊性质和内在规律;第二约束条件即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运动中的价值补偿和物质补偿是在第一约束条件的基础上展开的,它在正常情况下得不到满足,而只有在极端假设情况下才有可能得到满足,这也就等于说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不平衡是必然的,而平衡则是偶然的。  相似文献   

4.
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唯一源泉。当社会总产品中两大部类产品的比例,以及两大部类的有机构成和上一周期(上一年度)的剩余产品已经确定,扩大再生产的积累量是不能任意制定的,积累在两大部类间的分配也不能任意制定,否则扩大再生产将不能顺利进行。本文试图从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出发,以数学形式探讨积累量、积累率与社会总产品中各有关指数之间的关系,探讨积累在两大部类间的不同分配所将产生的后果。  相似文献   

5.
两大部类生产增长速度对比规律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的基本问题之一,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经济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了解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条件,弄清它是否是一条伴随技术进步发生作用的贯穿于一切社会形态始终的普遍规律,对于我们确立长远时期发展经济的指导思想和制定计划,无疑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篇中详细而周密地论证了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条件,从而确立了科学的社会再生产理论,但马克思并没有提出生产资  相似文献   

6.
一农业是社会生产第二部类的一个重要部门。在再生产过程中,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以及各个部门之间,必须经常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彼此生产出来的产品,才能相互得到实现。但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于剩余价值规律、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规律的作用,一方面资本家为了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加强自己的竞争地位,总是极力扩大生产  相似文献   

7.
山西经济出现的"断崖式"下滑引起广泛关注。现有文献较多从"资源诅咒"理论出发进行研究,而从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扩大理论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探析较少。山西经济之困在于社会再生产扩大的基础和条件均未得到满足,其一剩余价值在省内没有得到有效积累,其二剩余价值在两大部类之间以及第一部类内部分配不合理。破解山西经济困局必须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剩余价值在山西省内有效积累并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8.
目前,是否应当根据工厂法計算总产值的爭論,是和对馬克思关于社会总产品的概念的理解分不开的。我們从馬克思在研究社会資本的再生产与流通的理論可知: (1)社会总产品是在一段时期內,各物質生产部门生产的全部使用价值的总和。 (2)社会总产品是各个企業生产的产品的总和,并不需要扣除重复計算的部份。社会总产品既然是社会生产的全部使用价值,而多种使用价值又不能相加,因而在商品生产条件下,必須用价值来同度量,因此只有反映全部使用价值的C+V+m才是社会总产品。  相似文献   

9.
任意给定某一时期两大部类社会总产品的物质构成和价值构成,存在唯一一条均衡积累曲线和唯一一个持续均衡积累率。均衡积累曲线上的每一点都代表一对均衡的两大部类积累率,可以保证社会总产品的供求在这一时期达到均衡;持续均衡积累率则可以保证社会总产品的供求不仅在这一时期而且在下一时期从而以后各个时期都达到均衡。持续均衡积累率把所有可能的两大部类意愿积累率分为收敛和发散两个部分。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和纯粹市场经济分散决策的条件下,当意愿积累率落在发散部分时,最终将会导致生产资料生产的相对过剩和经济危机;尽管政府干预可以部分地克服纯粹市场经济分散决策的缺陷,但仍然无法完全避免由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所造成的恶果。  相似文献   

10.
高一经济常识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第2版)第3页对国民收入含义的表述是:在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余下的那部分净产品,用货币表示就是净产值,称作国民收入。”什么是社会总产品呢?教材第3页的表述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由各部门各行业的劳动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总和,称作社会总产品。用货币来表示的社会总产品,就是社会总产值。”不难看出,教材对国民收入的定义是从社会总产值角度切入的,即国民收入(价值形态)=社会总产值-已消耗生产资料价值或国民收入(实物形态)=社会总产品-已消耗生产资料。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1.
高一经济常识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第2版)第3页对国民收入含义的表述是:"在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余下的那部分净产品,用货币表示就是净产值,称作国民收入."什么是社会总产品呢?教材第3页的表述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由各部门各行业的劳动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总和,称作社会总产品.用货币来表示的社会总产品,就是社会总产值."不难看出,教材对国民收入的定义是从社会总产值角度切入的,即国民收入(价值形态)=社会总产值-已消耗生产资料价值或国民收入(实物形态)=社会总产品-已消耗生产资料.  相似文献   

12.
一、第三篇的研究对象《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是以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作为研究对象。《资本论》第一卷中对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分析,是从直接生产过程的角度研究资本本身的再生产。那里是把资本主义再生产当作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侧重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通过对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本质的分析,说明在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资本和雇佣劳动之间相互关系的发展变化,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为什么和怎样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关于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理论,虽以资本主义社会为对象,却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般要求.抽掉资本主义性质,社会生产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生产、社会总产品的实现、两大部类必须保持恰当比例、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以及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等马克思主义原理,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经济建设仍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该文作者综合考察了社会生产两大部类固定资本补偿的各种情况,分析了由此引起的社会再生产实现的复杂性。作者从宏观经济总量平衡;第Ⅰ部类内部两个分部类的客观比例关系及其对基本建设规模的制约性;对外贸易在调整由固定资本补偿引起两大部类之间的某些失衡方面的作用;适度的相对生产过剩是社会再生产顺利实现的需要等方面,分析了马克思固定资本补偿理论对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一些政治经济学教课书中,认为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就是在扩大的再生产状况下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条件,亦即公式Ⅰ(V+M-ΔC)=Ⅱ(C+ΔC)是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这是不是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应是什么?本文拟就此问题,谈一些不同的认识。 马克思在分析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时指出,在资本有机构成不变,价格和价值一致,不发生价值革命,以及排除由于资本周转速度和固定资本折旧金等对生产规模的影响的情况下,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是以社会资本总量的增加为条件和特征的。很明显,在上述种种假设条件下,要扩大社会再生产,就必须进行资本积累。资本积累,是在上述条件下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必要前提条件和特征。但是资本家能否进行积累,以及能在多大程度上进行积累,决不单纯取决于资本家主观意愿,甚至主要不取决于资本家的主观愿望,而是主要取决于社会生产本身的状况和条件。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如果不是借助于奇迹,能够转化为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产品的再生产是按照实物和价值兩种形式实現的。因此,要使社会产品的再生产过程得以进行,首先就需要从价值上及实物上补偿已消耗的生产資料,其中从实物上补偿固定資产就是不断地部份地或全部地更换机器厂房等等;从价值上补偿固定資产就是提取折旧基金。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体系核心问题是阐明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社会资本再生产最基本的实现条件,就是必须达到社会总生产与总需求平衡,因而可以说实现社会总生产与总需求的平衡问题,就是马克思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核心问题. 一、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是马克思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关于人类社会的社会再生产的研究,是从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开始的.虽然人类的生  相似文献   

18.
在笔者的思考中,教育产业化有两种方式。第一方式是高等教育走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道路.即高校自身生产出高科技含量或高附加值的物质产品满足社会物质的需要。第二方式是高等教育培养出智力型的劳动力,满足社会对人才或智劳力的需要,教育以增长人的才能、知识和智慧的工厂形式服务于社会。本文只是从第二方式的角度论及问题,不涉及第一方式。教育产业化是指现代教育变得愈来愈具有生产的性质。在信息和智能时代的今天,教育是整个国民经济大生产链中的一环。教育是为各产业部门提供高质量劳动力支持的基础产业部门。因此,西方各国都已不再把教育部门当作消费部类,而是生产部类,当作现代社会不可分割的一个产业部门,并作为投资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伟大革命导师马克思在他的光辉巨著《资本论》第二卷中,通过对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过程的分析,阐明了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赖以实现的条件和形式,从而在政治经济学史上创立了一种与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再生产理论根本不同的崭新的科学的再生产理论。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反映的虽然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特点,但是从物质资料再生产的角度来看,它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生产的共同性,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社会主义也是适用的。实践证明,我国经济建设工作中多年以来存在的问题,其根本原因固然在于左倾错误的影响,但是这和我们没有能够很好地学习、认识、掌握和运用  相似文献   

20.
增加社会主义积累,是“为复辟资本主义制造物质基础”吗人类社会不能停止消费,因而不能停止生产。生产过程,同时也是再生产过程。在原有规模上进行的生产是简单再生产,在扩大规模上进行的生产是扩大再生产。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叫做资本积累。”“具体说来,积累就是资本的规模不断扩大的再生产。”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把劳动者为社会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产品的价值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