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在曹植的作品中出现多次,其在赋、表、诔等文体中均有对龙的描写,大部分具有象征意义,有的象征德才兼备的人,即德才兼备的龙;有的象征着曹植自己在政治上失意,即政治失意的龙;有的象征着渴望成仙的人,即向往神仙世界的龙;还有带有龙字的名物。这些龙意象表达了曹植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的一些古典文学作品中,常常见到“门客”、“食客”、“清客”这类名词,它们字面虽有些不同,但它们的含义却基本相同,指的是无固定职业而受聘于人、作些帮忙或“帮闲”的人。这类人的成分很复杂,有赋闲的小官僚,有失意的士人,还有贩夫走卒、“鸡鸣狗盗”之流。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蓄客之风很盛,如孟尝君等“四公子”就各养了一大堆“食客”。此后历代相沿,此风未泯。如大家熟悉的“毛遂自荐”故事中的毛遂,就是赵国平原君的“食客”。编写《吕氏春秋》的是秦相吕不韦的“门客”。这类人平时比较清闲,有的还故意装出一副“儒雅清高”的样…  相似文献   

3.
面对失意     
人总是要面对失意的。只要你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工作和学习。你都必须面对失意的考验。纵观古今,曾经失意之人不胜枚举。司马迁在监狱中著就了《史记》,曹雪芹在家道中落时完成了千古名著《红楼梦》,贝多芬在极度贫困中创作了不朽音乐《生命交响曲》,邓小平有三起三落,连十四岁的王勃也有“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沟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的深沉感慨。朋友,也许现在你正处在失意当中。面对失意,我们根本不必在放在心上,因为它是有许多好处的。失意好。失意催人成长。失意时,我们不被关注,不被重视,没有了得意时的被人恭维和吹捧,没有了推不…  相似文献   

4.
人得意而忘形,但若莫忘德忘责倒也无关紧要,重要的问题是千万别失意“忘形”。人生得意无非是“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而失意呢,在考场,在官场、名场、利场、情场,甚至于在市场都处处有失,古人不是有诗曰“不如意时常八九”  相似文献   

5.
面对挫折和失败,有的人失意彷徨,自暴自弃;有的人一蹶不振,踟蹰不前;也有的人掩过饰非,自认愚笨,从而跌入自卑的枯井中,不思进取,甘于平庸。  相似文献   

6.
二十年前,我靠开出租车谋生。干我们这一行会碰到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幽默诙谐,有的人失意忧郁,还有的人自命不凡。但是,让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一个老太太。  相似文献   

7.
算术人生     
人在旅途,能够“一路绿灯、一帆风顺”的极少。从记事起,人就在得意与失意之间生活。得意时,如浸泡在蜜水之中,喜悦万分;失意时,如含黄连之汁,苦不堪言。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在人生的长河中,曲折、挫折、磨难往往多于坦途、顺利、成功。如果不善待挫折和失意,终日烦恼、怨愤,被失意所击倒,久而久之,必然劳其心志,伤其体魄,贻误大事。高考落榜、下岗失业、找工作无果、事业无成、求爱遭拒、婚姻破裂……失意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关键是如何面对失意。一次失意,如同品尝一杯人生苦酒,也是对人生的一次严峻考验。尝过一回苦辣,历经一次考验,犹如跨…  相似文献   

8.
吕刚 《语文知识》2014,(11):74-75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有的黯然神伤,终日沉溺于痛苦的沼泽中无法自拔;有的为了寻求解脱,采取种种方式让灵魂和肉体分离;有的看破红尘,与青灯古佛相伴。失意之时,人是痛苦的。但人生毕竟是人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坎坷,当失意来临的时候,我们应当怎么对待呢?不妨学学苏轼。  相似文献   

9.
有得意忘形者,也有失意忘形者。报载:某市副市长因没被扶正,嫉恨新来的正市长,雇杀手欲加害之。还有一位副局长,为圆多年局长梦,赤膊上阵,跑官要官。当有人批评他“不该如此”时,他出语惊人:“我有这种想负责、敢负责、负大责的想法有什么错?”真是大言不惭,连听者都脸红。上述均是典型的失意忘形者。失意忘形实质上是一种自轻自贱、自虐自残的行为。谁都明白,人生之路绝非一马平川,失意乃人生常事。谁个没有失意时?差别在于能否正确认识失意和能否驱走失意的阴影。若被失意所支配,说失态的话,做出格的事,会被公众唾弃,不是更可惜可悲可怜吗…  相似文献   

10.
仙子 《教育艺术》2005,(2):52-52
人在旅途,能够“一路绿灯、一帆风顺”的极少。从记事起,人就在得意与失意之间生活。得意时,如浸泡在蜜水之中,喜悦万分;失意时,如含黄连之汁,苦不堪言。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在人生的长河中,曲折、挫折、磨难往往多于坦途、顺利、成功。如果不善待挫折和失意,终日烦恼、怨愤,被失意所击倒,久而久之,必然劳其心志,伤其体魄,贻误大事。  相似文献   

11.
《好同学》2002,(6)
有一个关于四个人的故事,他们的名字是:“每个人”、“有的人”、“没有人”、“任何人”。有那么一件重要的事必须去做,每个人都认为有的人“会去做”。任何人都能去做,可没有人去做。有的人就生气了。因为这是关系每个人的事,可没有人认识到每个人应该去做它。最后,故事结束在没有人去做任何人能做的事,于是每个人大骂有的人! 嘉宾编辑/胡姣粉  相似文献   

12.
《河南教育》2004,(3):50-50
解语:最近我参加了全市的优质课选评。我认为自己准备得很充分,发挥得也算出色,可是,评选结果却是我落选了。这件事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可心里一直感到很沮丧,被挫败的失意感挥之不去,缠绕在心中。开封于小莉于小莉老师:如果把生活中的欢乐和成功比做太阳,那么,挫折和失意则可以比做月亮。人的一生不可能不遭遇挫折和失意,就像人不可能永远生活在阳光下一样。回顾成长的历程,有的人报考的是重点大学,结果却进了一所专科学校;有的人考进了重点大学,谁知在第一学期就有几门课程没有考及格;还有人申请去国外留学深造,各种手续齐备,可就是得不到…  相似文献   

13.
丙辰中秋苏轼因人世间处处是分离、失意的人,就对宋时中秋月圆,世人团圆、世事圆满的节俗思想产生了质疑。通过探究,词人理性的认识到人有悲欢离合,人世间悲欢离合时刻共存,所以中秋月圆时刻,有人分离、失意是正常的。面对这样的现实,苏轼由宋人狂欢过中秋的思想,悟到了人要笑对“悲欢离合”的人生、人世,对宋时世人狂欢过中秋的思想给予了提升拓展。  相似文献   

14.
●我喜欢这样的话:胜固欣然,败亦可喜;得志淡然,失意泰然。●我认为:最美的歌是《国际歌》,最美的图是《中国地图》;人最重要的品质是善良和真诚;最好吃的菜是咸菜;最值得信奉的一句名言是“事在人为”。●什么叫语文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总是责怪学生的老师不是好老师。总是责怪老师的校长不是好校长。总是责怪孩子的家长不是好家长。总是责怪别人的人不是好人。●摧毁一个人最好的办法是摧毁他的自信心。培养一个人最好的办法是培养他的自信心。●有的人习惯于“不是……而是……”的思维模式;有的人习惯于“既是……也是……”的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5.
失意不忘形     
薛峰 《学习之友》2013,(6):63-63
我们常说“得意忘形”,但是,据我的人生经验,还要再加上一句话——“失意不忘形”。有人本来蛮好的,当他发财、得意的时候,事情都处理得很得当,见人也彬彬有礼;但是一旦失意之后,就连人也不愿见,一副讨厌相,自卑感,种种的烦恼都来了。  相似文献   

16.
“考试”对于学生来说,应是家常便饭,从入学直到毕业,小测验、大测验、单元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升学考试……谁人不是身经百战?有过关斩将、金榜题名之快乐,也有考场失意、名落孙山之苦恼;或因意外成功而惊喜,或因偶然失误而遗憾,其中滋味真是一言难尽。然而,成功之喜也罢,失意之忧也罢,考试过程总是使人紧张、令人畏惧的。所以,大多数学生都  相似文献   

17.
高中第二册课文《兰亭集序》中有一个这样的句子“: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这个句子中的“一”字如何解释?有的人认为它是名词“一点儿”的意思,因为课文下面的注解中就将“一觞一咏”翻译成“喝点酒,作点诗”;有人认为它是分指代词“有的人”,“一觞一咏”即“有的人喝酒,有的人作诗”;还有的人依据教师用书中“一边饮酒一边赋诗”的翻译将“一……一……”理解为并列关系的连词“一边……一边……”。笔者认为以上几种解释都不够准确。“一觞一咏”虽然可以意译为“喝点酒,作点诗”“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但并不能据此将“一”解释成“一点儿”、“一边”,不论是古代汉语词典还是现代汉语词典,“一”都没有作名词或连词的解释;至于将“一”理解成“有的人”,将“一觞一咏”理解成“有的人喝酒,有的人作“诗”,则既找不到佐证,又不符合文中所反映的实情。在聚会中,明明是大家都喝酒都作诗,怎能说成是“有的人喝酒,有的人作诗”呢?《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出版)认为“一”可以作副词,解释成“有时,或者”,如“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在现代汉语中,它也有这种用法:用在相对的动词前面,表示两个方面的行动协调配合或两种动作交替进行,如“一唱一和“”一张一弛”。...  相似文献   

18.
"吃"相种种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吃”相,有的人细嚼慢咽,有的人狼吞虎咽。不同的动物又有不同的吃法,有咬食、有啄食、有啃食等。英语中表达“吃”的词丰富多彩,真可谓“吃”相种种,表达各异,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英语中各种不同的吃相和吃法。  相似文献   

19.
《西华山陈抟高卧》是元代著名曲家马致远写的神仙道化剧之一。对这个剧很多论者不予好评。有的认为《陈抟高卧》是坏剧本,有的则在评论马致远的专文中对此根本不屑谈及。这样,《陈抟高卧》是一出坏戏的结论似乎已经敲定,不容置疑。但也有一些论者比较客观地分析了马致远神仙道化剧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倾向。有的论者还特别指出了《陈抟高卧》一剧中陈抟“实际上却是一个失意文人的形象”,剧中虽然“着力渲染那隐退求道的好处,仍  相似文献   

20.
人是一本书。 看人如看书。人的外表不就是封面吗?人的内心不就是内容吗?有的人,“封面”与“内容”同样高雅;有的人,“封面”与“内容”同等粗俗。有的人,“封面”很不起眼,“内容”却精彩无比;有的人,“封面”如金似玉,“内容”却不堪入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