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在有些青年文艺爱好者中,有这样一种看法:认为西方现代派文艺作品,是“当代文艺的瑰宝,代表着时代的方向”,并断言它们一定会“统治世界(当然也包括中国)的文坛”。据此他们认为“《红楼梦》的写作方法已经过时”,连“鲁迅、高尔基也没有什么可值得学习的”了,还振振有词地宣称“八十年代的青年愿意接受的只有西方现代派的描写方法及其深刻的表现技巧”。不仅如此,有的“理论家”还不惜贬斥建国以来的社会主义新文艺,以制造“理论依据”;他们摇旗呐喊;“时代变了,今天一代人的审美理想和标准变得不可琢磨。一些昔日放着光辉的美丽词语,在读者眼里引不起一点回光。过去我们含着眼泪唱出来的歌变得那样廉价”。另外,他们又把西方现代派的意识流表现方法,吹嘘为普遍的定律;“人的大脑活动方式是流动的,跳跃的,纷杂不连贯的,作家应当遵循人的正常思维活动方式来写作”。似乎乔伊斯、福克纳、沃尔夫等西方现代派作家,非要成为我们的楷模不可。西方现代派文艺,究竟是什么东西?我们不妨来简单地剖析一下。  相似文献   

2.
社会文化作为翻译行为所产生的文化背景,其文学标准、接受方式、社会意识形态等必然对翻译产生影响,形成译本不同的翻译取向,从而产生许多独特的译作;社会文化通过译者作用于翻译作品,译者对需译文本的选择与其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息息相关,而译者的意识形态和诗学形态在某种程度上是社会文化因素作用的结果,从而影响译者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3.
浅析社会心理承受能力的制约因素张银光山西经济管理学院社会心理承受力的大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它是诸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举其大者,大致有以下八个因素:1.需要满足程度的制约。人的需要是否能够得到满足或者说得到何种程度的满足,是影响人们心理承受能力的...  相似文献   

4.
文艺创作、生产、传播、接受、实现自身价值,这一系列的环节构成文艺和社会过程。这里就有一个文艺社会过程中的经济因素问题。它不仅影响着文艺的外在形式,而且影响着文艺的内在机制。但文艺作品毕竟是精神产品,直接作用于人的思想感情活动。因此,除了经济因素之外,还有意识形态的属性和审美属性。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精神与物质的关系、内在与外在的关系,永久的与可变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宗白华 《中文自修》2023,(Z1):101-103
<正>所以最高的文艺表现,宁空毋实,宁醉毋醒。诗人艺术家在这人间世,可具两种态度:醉和醒。醒者张目人间,寄情世外,拿极客观的胸襟“漱涤万物,牢笼百态”(柳宗元语),他的心像一面清莹的镜子,照射到街市沟渠里面的污秽,却同时也映着天光云影,丽日和风!世间的光明与黑暗,人心里的罪恶与圣洁,一体显露,并无差等。所谓“赋家之心,包括宇宙”,人情物理,体会无遗。英国的莎士比亚,中国的司马迁,都会留下“一个世界”给我们,使我们体味不尽。他们的“世界”虽匠心地创造,却都是具有真情实理,生香活色,与自然造化一般无二。  相似文献   

6.
过去我们研究文艺产品(包括文学艺术创作与文学艺术研究),多只研究它的意识形态属性(或政治性)、文化属性(或学术性)、审美属性和信息属性,很少去揭示它的商品属性,这是很不全面的。 文艺生产也要耗费人类劳动,因而具有价值,产晶也要满足人们的需要因而具有使用价值,一般也要通过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才能供人消费因而具有交换价值。文艺产品也和物质产品一样,是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的统一。其使用价值一般是在流通过程中按照商品交换的方式、在满足了他人的社会需要之后实现的。所以,文艺产品在流通和交换过程中也具有商品属性与商品形式,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商品、一种  相似文献   

7.
我国以往的文艺研究,在方法论上存在忽视文艺自身特点、生搬硬套自然科学方法与任意肢解艺术生命的现象和问题,而目前的文艺研究在研究体系上又出现了严重的"断层"和"越位"现象,因此,必须结合文艺学的特殊性建构有中国特色的文艺研究方法论.在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方面,要坚持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相结合;在文艺研究体系的建构方面,要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在具体的文艺研究方法上,提倡多样化.建构有中国特色的文艺研究方法论的最佳方式是"对话".  相似文献   

8.
含蓄美是美学和文艺理论中一个重要问题。它不仅是一种风格,而且是一种普遍的艺术规律。探讨研究含蓄美,无论对文艺创作、文艺欣赏和文艺批评以及语文教学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试从理论和实例的结合上通俗易懂地来论述什么是含蓄美、它在文艺作品中的表现、它有什么基本特征以及它的创造意义等几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 王夫之是我国明末清初时期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和伟大的爱国主义思想家,他所生活的年代,是一个充满着各种深刻矛盾的大震荡,大分化、大变革的时代,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并且民族矛盾剧烈上升,成为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在这样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王夫之为了挽救民族的危亡,为了反对异族侵略和豪族特权,毅然决然地挺身而出,面对现实,以峥嵘之巨笔,同他们展开了一场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复杂的、长期的斗争,他攻击了消蚀人们斗争情绪佛教思想,清算了使人忽视客观实际的陆王唯心主义,痛斥了让人怀抱绝  相似文献   

10.
略论中国物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通过对中国物流业发展的现况及特点进行介绍,阐明当前我国物流业发展的趋势,指出中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并从宏观调控、管理层面、资源发展观、教育体系与人才培养四个方面对解决途径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 经济发展后进地方,大体上是指传统农区、财政严重入不敷出,即通常说的“讨饭财政”的地方。这样地方的党委和政府面临的第一难题是什么?一般认为是计划生育,即所谓天下第一难。笔者则不这样看。计划生育诚然是难,但党委、政府如果运用强有力的行政手段一年搞几次“全党动手,全民发动”类的突击活动(大约这是目前经济后进地方计划生育工作的常规形式),就可以免进计生工作后进的“笼子”,免  相似文献   

12.
尽管教育改革决定了大学入学考试改革的内容、形式及其力度,但大学入学考试也有相对独立性,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在中国现实国情下,大学入学考试具有调节未来人才智能结构的重要功能。它左右着未来人才智能发展的方向,相对地限制着未来人才智能的发展的程度。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所存在的诸多现象和问题,不论是“利”还是“弊”,都同入学考试制度有关。人们要给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动手术,往往都从大学入学考试开刀。粗略算算,大学入学考试曾经三次成为人们变革教育制度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3.
从历时态的角度说,文艺消费的主体经历了从单一主体到多元主体、从无主体到主体再到后主体的演变,其情况十分复杂.从共时角度说,在当代市场社会的有机依赖体中,商业化的出版、发行和销售网络、批评机制、大众传媒、种种文艺机构、各种类型的消费者群体共同营造了大众文艺消费的场域,在一个众语喧哗的消费场中呈现出的是众多的交互性主体,文艺消费活动更像是一种妥协、协商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宿州主要历史、文化、商业、名特产品及宿州的民风等,分析了城市历史文化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指出城市特色创造是个长期的过程,并揭示了宿州市未来城市特色创造的主要工作。  相似文献   

15.
民国时期我国通俗讲演所事业的社会效应未能得到相应的发挥,其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内外两个方面。外部因素主要包括经济支撑的乏力、社会动荡的干扰;内部因素包括讲演内容的鱼龙混杂、讲演员自身素质的低下、民众对讲演的漠视及抵制心理等。这与"开民智"的愿望相去甚远。这一历史教训对于当今的社会启蒙具有颇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普列汉诺夫在谈到研究社会心理的重要性时曾经强调:"要了解某一国家的科学思想史或艺术史.只知道它的经济是不够的.必须知道如何从经济进而研究社会心理;对于社会心理若没有精细的研究与了解,思想体系的历史的唯物主义解释根本就不可能."同理,要了解特定时代教育发展的真实过程和现实冲突的真正原因,只知道它的政治经济背景是不够的.还必须知道教育发展的社会心理环境.本文试从社会动机、社会情绪、社会心理压力以及社会无意识等诸方面,谈谈社会心理因素对当代中国教育变革的影响.一急功近利的社会动机导致了不正当的教育短期行为.对于短期行为的成因问题,人们已从不同的角度,作了多侧面的探讨.有人从利益关系上进行分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中国宪政建设的社会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近代中国曾开展过多次宪政运动,制定过众多宪法或宪法性文件,进行过多种宪政模式的探索和建设,但最后都失败和废弃了。制约近代中国宪政建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社会方面的主要有: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而市场经济的比重较小是经济因素;农民的数量过多而市民的数量过少是阶级因素;救亡图存、富国强兵的主题是时代因素;列强的侵略和半殖民统治是国际因素。探索、总结这些社会制约因素和经验教训,对于当代以宪政建设为核心的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试论当代中国军人社会声望的制约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声望作为评价社会分层的三个纬度之一,对于研究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社会评价体系、军人专业素质及军人个体的社会互动等三个方面分析当代中国军人社会声望的制约因素,力求为破解提升军人社会形象瓶颈和优化"社会——军队"人才流动机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各种社会思潮涌动的转型期,从经济结构的分裂到社会阶层的多元化都在加剧。因此,当前社会建设中各类矛盾问题层出不穷,我们应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反思,探寻社会建设的新路径。从社会建设角度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层次剖析,传统文化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家族观念,“官本位”主导下的政治价值观,传统思维方式等诸多传统因素的制约。社会和文化的建设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要有坚定的自信与全面的规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通过文化改革推动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20.
当前,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新情况,少部分高校教师突破政治底线、法律底线和道德底线,发表不当言论,给社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加强高校意识形态管理工作成为高校思想宣传工作的重点。高校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使命,要有担当意识,成为传播社会正能量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