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芳 《教育教学论坛》2013,(51):145+138
陈之佛、于非鶞、俞至贞是我国现代美术史上杰出的工笔鸟画家,作为有着留日背景、设计基础的陈之佛在艺术风格上有着与传统工笔画家不同的艺术特点。陈之佛学习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学习西洋美术又能为国画所用,中西合璧,可谓是一代花鸟画大师。  相似文献   

2.
正《秋塘露冷》陈之佛(1896-1962年)绢本设色以工笔绢本作荷花画,往往流入时俗。而陈之佛大师这幅《秋塘露冷》,却极其韵致高雅。作者巧妙地以白鹭粉花与秋老之叶形成对比。全图色调处理极其高超,营造出一种俊逸、静谧的氛围。残瓣老蓬,黄绿加暗粉勾渲而成,清雅而冷逸,是色彩的搭配。画叶,一是要注意造形,向背之阴阳色调关系;二是于色调统一之中见变化。  相似文献   

3.
陈之佛在艺术上的成功,除了得力于他自身的好学、敬业、奋斗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有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有一个温顺、善良、细心、体贴的妻子。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美术课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好美术课的重点应该突出美育。四十年前,我国著名的美术教育家陈之佛先生说过:所谓美育,一是美感教育;一是技法教育,美感教育是人人都应该受的教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关于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理论的研究综述(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关于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理论的研究综述(续)王冰二、国内关于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理论的研究国内关于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理论的研究,最早的要算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先生,随后美术教育家丰子凯、陈之佛,儿童心理学家黄翼等也都有所研究与论述。第一次比较全面具体地阐述...  相似文献   

6.
正喻继高,1932年生,别署云岭堂,江苏铜山人。1955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擅工笔重彩花鸟,是国画大师傅抱石、陈之佛的高徒,得到过刘开渠、李可染的指点。从艺50多年来,先后参加全国第三、六、七、八、十届美展,并多次入选国际性美展,出版有《喻继高画集》《喻继高工笔花鸟画集》等。当代杰出的工笔花鸟画大家,国家一级美术师。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  相似文献   

7.
这一期,咚咚响哥哥接着带着小朋友们一起参观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的邮票馆部分,小朋友们可要注意了,邮票馆里可是有着许多的无价之宝,可不要漏看了这些平日里很少能见到的宝贝啊!走进博物馆二层特展厅,数十张精美的大幅邮票原图伴随着小巧精致的邮票一起首次展现在公众眼前。韩美林的《大熊猫》、陈之佛的《丹顶鹤》、范曾的《古代科学家》、刘旦宅的《红楼梦——金陵十二金钗》等一  相似文献   

8.
徐谨作品选     
《巢湖学院学报》2005,7(3):i003-i003
徐谨,一九三五年生,祖籍巢湖(今含山县运漕镇),生长于南京。一九五七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师从黄显之、陈之佛、傅抱石、杨建候、谭通等大师,学生时作品在省美展中获奖,并人选首届全国青年美展。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发配至广西一个瑶族自治县的山区基层中学20年。1981年回到巢湖市。其素描、水粉造型准确、厚重、传神,色彩深沉、迤俪,用笔泼辣、生动,表现出诱人的艺术魅力和扎实功底。  相似文献   

9.
陈之佛与丰子恺两位艺术大师自1921年在日本相识起,一直保持着深厚的友谊和亲密的交往,以前的研究者对此已有不少记述,此处不作重复。然二人抗战期间在重庆的一段交往一直未引起人们的重视,笔者曾专门在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查阅了大量史料,对二人的这一段经历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同时对当时中国最高国立艺术学府——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的情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现拟成一文,以期对陈、丰二先生及三、四十年代中国美术教育的研究起到添砖加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南京艺术学院是我国最早创立的艺术院校之一。从 1 91 2年至今 ,学校历经了 88年风雨历程 ,已经成为艺术教育学科齐全 ,各层次教学体系完整、教学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不断更新、在艺术教育中卓有影响的综合性教学机构。在这所历史悠久的学校中 ,曾经涌现出一大批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文化名人与著名的艺术家、教育家 ,他们是 :刘海粟、张大千、潘天寿、颜文梁、丰子恺、陈之佛、傅雷、赵丹、贺绿汀、吴印咸、黄镇、俞剑华、李可染、潘玉良、吕凤子、臧云远、温肇桐、蒋兆和、黄友葵、谢海燕…… ,他们为中国艺术教育的崛起作出过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我国著名美术教育家,工艺美术家,国画大师陈之佛先生在《艺术与教育》一文中写道:教育的目的,是教人如何做人,换句话说,是要教人尽性,启发人性中所固有的求知、乐善、好动、爱美的本能,使它尽量发展。因此教育上就应该求智育,德育,体育,美育的同时发展。因为爱美也是人性的迫切的要求,人若没有美感的修养,未始不是人生的一种残缺。一般人认为美是无裨于人类的实际生活的,就以为无关于人生,这是很大的误解。人性之要求美的满足,正犹如人性之要求饮食的满足一样,饮食的不满足,会立见其形骸的枯萎,美的不满足,也会发生精神的病态。  相似文献   

12.
在美丽古都南京的城西, 有一所历史悠久的综合 类艺术大学——南京艺术学院。从 1912年建校至今,刘海粟、陈之佛、 谢海燕、赵丹……多少个耳熟能详 的名字,曾让她欣慰,而更多的受 其熏陶的学子,传承着她“闳约深 美”的理念,在各自的岗位上创造 美,发现美。 近一个世纪的沧桑历程,成就 了南京艺术学院在国内外的知名 度,也塑造了她浓浓的学术氛围。 走进南艺,我总是不由得醉心于她 清新的学习气氛,倾心于她厚重的 历史积淀。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从 那参天梧桐的缝隙里投射到地面, 当鸟儿还没有醒来向着初开的太 阳吐露心曲,影视系的同学们就捧  相似文献   

13.
在南京博物院举办的“陈之佛遗作展览”展出了画家各个时期一百几十幅瑰丽多姿的花鸟画,给我们以丰富的艺术享受。许多画幅上有作者或他人的题诗,诗情画意,互相辉映,融为一体,意境深远。其中一幅《寒梅栖雀》上郭沫若同志的题诗,更具有特殊的意义。《寒梅栖雀》是一幅纸本淡墨小轴(高五八公分,宽四七公分),描绘了一株梅树的局部。画面上老干横斜,疏枝错落,几朵着花,几朵含苞,一雀栖息枝上,缩颈藏头。笔墨简洁,气氛沉寂。左下款署“雪翁”二字,下钤“雪翁”白文印。右上款题云:  相似文献   

14.
远古的帛画,以线赋彩,成为中国工笔画最基本的表现形式。祖先们在生活和劳动实践中不断完善绘画手法,逐渐形成了双勾填彩、双勾细染的画法。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工笔画发展的重要阶段。以莫高窟为代表的壁画,无论是富丽的色彩或是浓厚的宗教题材,都体现着先贤们娴熟的工笔表现手法。唐代的工笔画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吴道子、张萱、周当为这一时期的代表画家,其工笔人物画线与墨、线与彩的完美结合至今令人叹为观止。宋徽宗赵佶喜爱绘制工笔花鸟画,改革了画院体系,提高了宫廷画家的地位,建立了画院制度,从而使院派工笔画达到了历史上的辉煌期。工笔画走向民间当在元、明、清时期。尤以明清后,由于诸多因素,导致工笔画日渐式微;在文人水墨写意画主流冲击下,虽有仇英、“二袁”等职业工笔画家的努力,但是工笔画一直处于消沉状态。近代的工笔大家陈之佛、于非虽成果斐然,却仍未摆脱工笔画的低迷窘境。现代中国工笔画的复苏期,是在上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时期;而近20年经济繁荣、“西风东渐”,迎来了工笔画发展的辉煌时代。  相似文献   

15.
开篇笑话     
需要安静我去过医院了。丈夫对妻子说。医生怎么说?妻子问。他让我好好休息,要绝对安静。这是他给开的安眠药。好的,我会照顾你按时服药的。不,这药是给你开的。丈夫说。  相似文献   

16.
人的魂魄是没有形状的。唯物主义者从来都如是认为。可是,有的时候,人的魂魄却以一种异乎寻常的形状展现。比如师魂。没有预告。没有约定。没有号召。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师魂,竟不约而同地以令人撕心裂肺的姿势,横空示人。  相似文献   

17.
父母和子女     
代沟永远都是存在的,有人说。我和我的儿子,或者女儿,是无话不谈的朋友。朋友是可能的。但无话不谈,就可疑了。不同的生活是为不同的人而设计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审美观、世界观,有各自不同的趣味和兴奋点。许多人对子女的了解。其实是相当的肤浅.常常只是一厢情愿。  相似文献   

18.
小迁 《快乐阅读》2014,(1):73-73
正我喜欢环形。因为我希望那是你旅途的轨迹。你更像一个旅行者,整整行囊就踏上了世界。我们老掉的音符和褪了色的笑颜被埋在毕业季的夏天。可人们忘了世界是流动的。它是铁轨上呼啸而过的列车,号角留给前方,寂冷留给历史。它轰鸣着就把我无声的中学时代愈甩愈远。我追赶不上。而你在世界上。我在我们初次遇见的校服时光里。一个因  相似文献   

19.
仁爱     
仁爱定义——按他人需要的方式用语言或行为表关切。目标我要做到——主动发现他人的需要。乐意为他人的需要付出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明白并学会使用爱的正确语言。无条件地关爱他人。原谅伤害过自己的人。  相似文献   

20.
李荷卿 《小火炬》2008,(Z1):12-14
辛迪是一个完美的新年娃娃。辛迪知道自己是很特别的。华丽的衣服完美地套在她的身上。她长着一双完美的眼睛,两只眼睛间的距离也完美无缺。而最完美的地方是她的笑容。她笑的时候露出了最完美的牙齿。新年就快到了。辛迪正期待着新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