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改革开放后,我国城市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城市质量和规模有了长足的进步,2012年末城市化水平达到52.57%。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城市用地问题开始出现:城市用地增长过快,远超过城市经济和人口增长需求;城市用地效率不高,造成土地资源浪费等。这些城市化中的问题亟需理论的研究和现实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甘肃城市用地既存在一定限制因素,又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是甘肃城市发展的外动力,自身资源的开发、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水平的南昌市是城市发展的内动力。应采用积极培育、发展大中城市,重点发展沿黄河及铁路干线上的城市和扶持特色城市的城市土地持续开发利用模式,并探索实现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城市土地是人类活动中最基本的自然资源,土地利用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城市经济的增长、生态环境的质量以及能承载的人口数量.随着城市化进展的加快,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工业的发展,城市土地利用出现了大量不合理的现象.在城市生态学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土地利用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机理,并针对城市生态环境中关于城市土地利用部分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
衡阳市是重要的商品农业基地。但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尖锐。本文详细地论述了衡阳市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利用现状及合理利用途径与人口承载能力,最后对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控制人口增长问题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5.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是九十年代初针对我国土地管理提出的一项新的社会实践课题,主要对一定时期内的城市用地作出总体安排。在我国,由于土地管理部门成立晚,城市土地利用一直由城建部门作城市总体规划与建设项目同时安排,没有单独的城市土地利用规划。进入90年代,随着《土地管理法》的实施,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正从城市总体规划中  相似文献   

6.
从土地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入手,针对我国在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对资源的破坏和不合理利用等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初步办法,使我国土地资源利用呈现可持继发展,以造福于子孙后代。  相似文献   

7.
以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东莞市为例,采用约束性神经网络元胞自动机,在转换规则中嵌入控制城市发展的变量,引导城市分别向"单中心"和"多中心"模式发展,形成城市沿"市中心"、"市中心——镇中心"紧凑发展的土地利用格局,并对不同城市发展模式的生态安全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控制城市沿市中心扩展的"单中心"城市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指数为0.479,城市用地聚集指数为0.92;控制城市沿市中心和镇中心发展的"多中心"城市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指数为0.477,城市用地聚集指数为0.640;单中心发展模式的城市生态安全程度最高,城市用地最为集中,多中心发展模式的城市生态安全和城市用地聚集度均比实际(0.383、0.250)高."单中心"和"多中心"的发展模式可以形成城市聚集,乡村生态安全的区域土地利用格局,是未来新型城镇化空间布局的理想形态之一.  相似文献   

8.
城市土地定级估价是城市土地管理和土地有偿使用的基础工作。城市土地管理的中心任务是加强土地资产管理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配置。本文针对现有城市土地定级估价的不足,提出了多目标城市土地定级估价的概念、理论依据和工作程序,并对如何利用多目标城市土地定级估价成果确定城市最佳地域结构进行了实例探讨。  相似文献   

9.
以保定市满城县为例,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方法,结合数理统计分析,提取该区域2000年土地利用和土壤侵蚀强度的相关信息,针对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的土壤侵蚀状况进行定量分析.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直接影响着土壤侵蚀强度,选择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对于优化配置有限土地资源,有效控制土壤侵蚀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城区建设用地时空扩展特征是城市化发展水平和模式的重要标志.以梅州市为例,通过遥感和GIS等地理信息技术,对近五十年来梅州市城区建设用地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梅州主城区城市用地扩张在1998年到2009年较为明显,城市用地扩张的面积大,明显受到经济、交通、政策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对城市建设用地时空特征及其机制的分析,可以为城市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及耕地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更好对梅州市以后的土地利用进行科学规划.  相似文献   

11.
以2005-2007年大量基础统计数据为依据,从土地投入强度、利用程度、产出效果、持续状况4个方面建立指标体系,对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对8个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状况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指出中原城市群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要不断地提高地均经济效益水平,注重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以促进城市群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衡量城市土地利用是否协调,需要对城市土地利用系数进行定量的科学评价,而首要的就是要建立城市土地利用综合评价模型和一套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建立协调度评价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阐述该模型在城市土地利用方面的应用,并以广东梅州市为例进行分析,得到土地利用的协调度为0.586 9,说明全市土地利用系统处于基本协调。另外,本文还对广东梅州市城市土地利用合理协调发展提出了做好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建立有效的城市土地利用机制,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中世纪西欧的庄园制度中,对土地的经营与管理方式随西欧社会结构的变化而不断改变.中世纪早期,领主与佃农以划分份地和劳役要求为基础形成经济和社会关系;租佃制兴起后,领主不断将自营地划分小块租与佃户,收取货币以维护稳定的经济收入.货币关系介入土地经营是社会结构演变的结果,也促进了领主与佃农收益状况及经济地位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logistic模型是一种实用的增长阻滞模型,利用logistic模型根据1978年至2010年年人均收入数据,并结合未来中国经济发展趋势以及国家经济战略规划,预测未来十年中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性收入,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香港新市镇规划建设经验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在西方规划理论的影响下,历时40年,创造性地实践与发展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新市镇体系,对当今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中国内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笔者从均衡的土地使用结构、疏密结合的土地开发强度、TOD的交通模式几方面介绍了香港新市镇的结构体系,并指出中国内地城镇化可在紧凑型城市、均衡发展、整合交通枢纽与商业中心发展"TOD模式"等方面借鉴香港经验。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以来,各历史时期的土地政策都不尽相同。我党的土地政策史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群众的利益代表,她集中民智、重视民生,始终关注人民群众的经济吁求。更重要的是,党的土地政策史为我们现在和将来分析、处理“三农”问题提供了借鉴和启示。同时,土地政策的演进史也反映了党的经济政策日臻成熟、完善。因此,我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转型期纷纷效仿和学习的典范。  相似文献   

17.
《宪法》规定我国城市土地属国家所有,但是国家土地的所有权如何才能在经济上实现,如何才能实现这一资源配置上的效益最大化?城市土地国家所有权与经营权应适当分开,成立国有土地投资经营公司,全面负责营利性的土地经营。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焦点问题是产权的转让,在理论和实践上探索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适当分开,以及产权市场的架构和管理,对于深入改革城市土地开发和利用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城镇化和经济发展的加速,对土地需求量日益增加,土地供需矛盾也更加突出。国家在积极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极力强调保持现有耕地面积不减少,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的利用。建设用地供求矛盾越来越突出,建设用地需求预测研究对于土地资源紧缺的仁怀市更为重要。结合仁怀市实际,运用标准指标预测法对仁怀市城乡建设用地进行需求预测,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调查广州大学城不同地区家庭经济状况对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并探讨其差异和原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及有关因素问卷,随机抽取广州大学城10所高校新生进行调查。结果:农村和城市新生在恐怖因子上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来自农村高收入、农村低收入、城市高收入、城市低收入家庭的新生相互比较,多组比较分值差异具有显著意义。结论:家庭经济和家庭所在地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影响。来自城市高收入家庭的新生心理健康水平比来自城市低收入和农村高收入家庭的新生高,农村低收入家庭新生心理健康水平比城市低收入家庭新生高,来自城市低收入家庭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可供利用的建设用地日益稀缺,在土地有偿使用的制度背景下,土地的真实价值逐渐显现,城市地价持续、快速上升.城中村这一特殊的土地状态在开发改造过程中蕴含着巨大的土地增值收益.理论界对土地增值利益的归属存在多种不同观点,只有采纳“私公共享”论,选择共同参与共享收益的改造开发模式,才能够兼顾公平与效率,达到城中村改造中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