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卢斌 《家长》2022,(1):162-164
<正>闽剧在唱腔、乐器等方面具有独特艺术特色,把闽剧引入小学音乐课堂,让小学音乐课堂变成闽剧弘扬的主要阵地,这既是文化传承的需要,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现从这一认识出发,分析闽剧进入小学音乐课堂的现实情况,以及未来的几个努力方向,希望能够给未来音乐教育改革带来一些借鉴。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地成长与进步,在现有的教育水平基础上,各个学科都在不断地提升,音乐教育也是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音乐本就是情感表达的重要艺术形式,即使是一首简单的旋律也蕴涵了一定的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2.
闽剧打击乐,是闽剧剧种、音乐的主要组成部分,因其极具有地方特色的演奏技巧与音响等形成了独有的剧种表现力、艺术风格,在闽剧中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本文从闽剧打击乐的概述出发,具体分析打击乐器及其音乐特征,并对其唱腔、乐器和表演形式的运用进行详细的介绍,以探讨其存在的音乐等特征价值,从而提出闽剧打击乐的开发和保护传承措施。  相似文献   

3.
闽剧走进幼儿园,有利于增强幼儿对闽剧文化的了解,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对推动闽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闽剧要走进幼儿园面临着缺乏方言基础、缺乏兴趣与认同、缺乏教材、缺乏师资这四重困境,要化解这些困境,需要幼儿园从培养幼儿学说方言、创设闽剧文化环境、建设闽剧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闽剧活动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4.
我最爱家乡的闽剧。我的家乡有个大戏堂,在中秋、端午节时,总会传出"咦咦呀呀"的唱腔。这唱腔忽高忽低,让每一位福州人都很喜欢,因为那是用福州话唱的,是福州特有的剧种。  相似文献   

5.
闽剧作为一种重要的民间艺术,培养小学生闽剧演唱能力,帮助学生有效地继承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但在以往的小学闽剧演唱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和不足,演唱教学并不能达到教学目标。本文旨在探索一条适合培养学生闽剧演唱能力的教学道路。  相似文献   

6.
陈红 《培训与研究》2013,(11):91-95
闽剧是福建省主要的戏曲剧种之一。闽剧特点是以唱、念、做、打为主要的表演形式。笔者以2012-2013年福清民营闽剧团作为调查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形式分析和梳理福清闽剧的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丑角是闽剧中历史最为久远的行当之一,同时也是最重要、最受欢迎的角色。闽剧丑角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大都有着平凡真实贴近生活的特点;同时平凡却不平庸,兼具复杂性立体感,是鲜活饱满的。闽剧丑角之语言亦代表了该剧种语言艺术的最高成就,洋溢着乡土气息,极具“机趣”之美。闽剧丑角通过对民谚俚语、地方习俗、人情风物的诠释展示了一幅幅福州地方风情画卷,并进而重现了福州文化的精髓,是福州地方文化的使者,活的“福州历史博物馆”。  相似文献   

8.
福州方言为载体的闽剧,表现了福州人的思想、生活与性格,也表现了特有的闽都民情风俗与时代精神。闽剧中的平讲戏最能体现闽都地方特色,是闽剧中最贴近百姓的戏。《贻顺哥烛蒂》是福州方言剧的代表作,《荔枝换绛桃》则是发生在“三坊七巷”附近的一个美丽的爱情传说。他如《甘国宝》、《陈靖姑》等剧也是闽剧中表现闽都名人与民俗的杰作。  相似文献   

9.
随着福州人大量移居海外,闽剧也漂洋过海在异域唱响。清末民初开始,闽剧新和祥、上天仙、群芳女班、新赛乐等戏班陆续赴东南亚演出。新中国成立后,闽剧著名艺人郑奕奏应邀赴印度尼西亚教戏,使闽剧艺术在海外开花结果。20世纪80年代开始,福建省实验闽剧院、福州市闽剧院、福清市闽剧团等以各种形式出访东南亚及欧美,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蒲剧是流行于山西南部的一种戏曲表演形式,蒲剧既体现着晋南地区的传统文化,同时包含了晋南地区的民间唱腔的变化,如何加强传承蒲剧这一博大精深的音乐文化已经成为蒲剧现代发展中尚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蒲剧传承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本文主要叙述了蒲剧的发展历程和唱腔唱法等,解析了蒲剧在民间的传承及现状,重点提到了蒲剧在现代年轻人中的传承现状,以及面对这一问题所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正福建省实验闽剧院创作演出的《王莲莲拜香》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2010—2011年度资助剧目,剧中王莲莲扮演者陈琼荣获第二十五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作为该剧的乐队主胡演奏者,能够为该剧的成功演出贡献自己一份绵薄的力量,笔者感到非常荣幸。《王莲莲拜香》是根据多年以来在福州地区广为流传的传统喜剧整理改编,不但在语言方面而且在音乐唱腔方面,都具有非常浓厚的地方民俗色彩,也就是闽剧界常说的“虾油味”。《王莲莲拜  相似文献   

12.
论广西文场的艺术性及其与桂北文化的同构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文场源远流长,它以唱腔曲牌丰富、音乐优美典雅、旋律性强等特点在曲艺世界享有盛名。文场始终把唱摆在首要的位置,在伴奏与唱腔的结合中突出唱腔的魅力。桂地特有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逐渐形成了该地区特有的审美取向和价值选择机制。长期流传在桂北地域的文场其艺术与桂地的历史文化和山水自然在精神内核上相得益彰,自然呼应。  相似文献   

13.
南音千百年不断变化发展的流传与传承反映了不同时代、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人们审美价值取向、审美观的变化与发展.清末民初至今南音唱腔从以男性唱腔为主到以女性唱腔的转变、现今革新性唱腔与传统性唱腔的并存反映了不同历史条件下社会审美的时代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以对二人台的产生发展的脉络梳理、历史文化背景研究和唱腔的特点分析为切入点,深层挖掘其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以张家口二人台为切入点,认识和了解二人台这个地方曲艺,从而使更多的人来关注地方文化,传承地方文化,发展地方文化。  相似文献   

15.
湖北大鼓形成至夸已约有一个半世纪,它的形成与发展与当地的历史、文化和人民生活有着紧密的关系。其唱腔音乐属于板腔体音乐体制。【四平调】是其基本的唱腔曲调。以五声微调式为调式的基础。湖北大鼓有其独特的鼓板点子,它是由妓和板不同的打击方式组合起来的节奏型。当地方言的语言节奏、音调是影响该曲种唱腔音调的重要因素。唱腔风格具有鄂东北地区民间音乐的基本特征,吟唱风格与民间似说似唱的生活音调一致.平和的唱腔与低、降方言的语调风格一致。  相似文献   

16.
闽剧是以流行于我省福州方言区——闽侯、长乐、福清、福安等地的“江湖”、“平讲”、“儒林”为基础,吸收福州本地盛行一时的昆腔、弋阳腔、“囉囉”(即徽班)等多种戏曲声腔,历经发展变化而渐趋成型的。因此,这一剧种的音乐,一方面风格纷繁,另方面却又养分丰富。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闽剧虽然也曾遭受过一些挫折,如:没有选择的照搬,不  相似文献   

17.
林颖  梁晶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11):118-119,132
豫西眉户作为地方戏曲文化艺术的组成部分,在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史和戏曲艺术宝库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和分量,其旋律委婉缠绵娓娓动听,节奏变化错落有致,经过历史积淀,逐步发展成了具有快慢相间板腔体唱腔结构和动静结合、文武场伴奏特色的优秀地方戏曲艺术.  相似文献   

18.
戏曲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有它特殊的地位。近年来随着复兴民族文化浪潮的兴起,戏曲的传播也开始得到发展,各地的地方剧种相应地受到重视。张家界阳戏原属于祭祀性戏曲,是由傩歌、傩舞、傩仪、傩面具等组成的傩戏演变而来,并且在音乐上吸收当地的民歌、花灯等音乐元素,是张家界土家族重要的民间艺术形式。"金线吊葫芦"的特殊唱腔使的张家界阳戏与其他地区阳戏的音乐有明显差异,本文以阳戏的音乐作为中心,从语言、唱腔、伴奏三方面来探讨其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19.
赵丽娜 《文教资料》2008,(26):76-77
作为地方剧种,怀梆唱腔如何才能得到发展非常值得思考和研究.现今怀梆艺校中男角高音区存在突破难的问题,以致容易失去怀梆男角唱腔特色,找到解决方法迫在眉睫.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京剧脑后音唱法中吸取营养,在传统练习方法的基础上,融入科学的气息运用和头腔高位训练方法,从而完善男角唱腔.这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怀梆唱腔发展过程中有一大批勇于改革并大胆实践的艺人,他们都在不同程度上做出了努力与尝试,并成功推进了怀梆唱腔的发展,这些改革和探索值得借鉴学习.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民族文化是贴近人们生活、富有感染力的文明发展产物,而赣剧不仅是江西独特的文化遗产,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主要文化遗产之一,是我国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体现,赣剧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就是曲牌,曲牌主要包括两种,即唱腔曲牌与器乐曲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赣剧传统器乐曲牌也逐渐实现了多元化发展,得到了不断的优化与完善,间接地促进了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