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唐朝时期,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空前绝后,日本遣唐使在唐朝学习政治音乐文化,并将其带回日本。其中,日本雅乐就是通过这个渠道由唐朝传入日本而加以演变的。本文通过分析日本雅乐与唐朝燕乐,将日本雅乐对唐朝时期燕乐的吸收及变化作分析。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日中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以来就有着极为亲善的关系。尤其是文化交流从汉朝时就开始了。到公元七、八世纪时文化交流出现了飞跃的发展。自公元六○七年(隋朝时期)日本推古天皇第一次派遣使臣小野妹子到中国之时起,到公元八九四年(唐朝时期),前后共二十一次往中国派送文化使节,这些使节来中国时都带有部分留学生,让他们长期留在中国,以学习中国文化为主要任务。因而可以说,日本的文化是在学习中国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的音乐历史上,隋唐是一个尤为重要的时期,隋唐时期的音乐文化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中达到空前绝后的发展。在这一时期,大量的西域音乐传播并进入了中原地域,震荡了宫廷雅乐的正宗位置,西域音乐与中原音乐在此期间碰撞出绚丽的火花,形成了隋唐时期的音乐文化大繁荣。而龟兹乐则是西域少数民族音乐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乐舞。在隋朝的九部乐,唐朝的十部乐中,龟兹乐都被收录其中。在隋唐时期,龟兹乐已然成为了正统宫廷音乐。作为少数民族音乐翘楚,龟兹乐不仅在隋唐时期得到的高度发展和对汉族乐舞及文学与艺术等产生重大影响,而且也传扬并影响了我国周边日本,朝鲜等地区。  相似文献   

4.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之间的音乐文化交流可以追溯到公元三、四世纪的时候。隋唐时期,则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黄金时代,也是日本吸收中国音乐文化最盛的时期。日本到中国学习有两条途径,一是直接派遣使者前来中国;另一条转途径由韩国来接受中国文化。在大量接受佛教的同时,也接受了许多音乐和舞蹈。  相似文献   

5.
唐朝时期,中日交流是迄今为止两国交流史上的高潮。中国彪炳千秋的唐代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之大可谓前所未有。无论在政治、经济上,还是教育、文化、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习惯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渗透。中国古代先进的文明,使日本历史“蛙跳式”地直接从原始氏族社会进入封建社会,并成为日本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维系因素。  相似文献   

6.
留学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唐朝时期日本向中国派了大批留学生,使中国灿烂的古代文化飘洋至日,对日本的政治、经济和思想发生了深远的影响,二十世纪初年,两万多中国留日学生则从日本引进了许多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直接影响了中国近代的政治变革和思想演变。留日学生在这方面的不懈努力和卓越贡献,构成了清末留日学生运动的一项重要内容。留日学生引进日  相似文献   

7.
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是发生在日本古代和近代历史上以吸收外来文化来实现富国强兵为目的的两次重大改革。大化改新时期,落后的日本多次大规模派遣遣唐使来华学习先进文化,中日文化交流呈现出日本积极主动地学习中国的态势。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欧化成功,落后的清政府多次派遣使臣和大量留学生赴日学习日本近代化经验,中日文化交流呈现出中国积极主动地学习日本的态势。从大化改新到明治维新,中日文化交流方向发生逆转与长期以来中国古代的华夷观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8.
一、学堂乐歌产生时代背景分析 中日音乐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始于秦汉,尤其自唐代以来,两国音乐文化交流更加密切。无论是日本的歌曲、乐曲或是乐器发展,都大量借鉴了中国音乐文化。但自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质的转变,国势衰微。在此之间,有识之士纷纷要求借鉴西方特别是近邻日本的强国经验来救国图强。  相似文献   

9.
中日两国文化交流至少有两千年的历史,中国的大唐文化、律令、典章制度,以及佛教典籍,使得日本文明化的历史进程缩短了千年.中日两国的民间吉神有很多相似之处,是古代日本大量地从中国吸收了民俗文化,并结合自己本民族的文化习俗形成的.中日双方交流的范围之广泛,内容之丰富,造成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极为深远.  相似文献   

10.
在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上,黄遵宪的<日本杂事诗>有其独特意义:一是全面介绍了日本的国势、国情、文化,一改国人此前对东瀛邻国"不屑措意"的狭隘观念;二是广泛考察了中国古代与日本文化交流的情况,反映出一衣带水相邻两国的历代友好交往;三是就<日本杂事诗>自身的艺术价值而言,亦可谓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珍品.  相似文献   

11.
(一)近代中日两国音乐教育先后走上西学之路从十九世纪后期开始,日、中两个古老的东方国家先后翻开历史新的一页,共同经历一场翻天覆地的历史变革和深刻的西方文化的洗礼。两国先后改革了古代延续下来的传统教育体制,建立起了近代学校教育制度,同时开始了逐渐建立近代学校音乐教育体系的新纪元。日本传统音乐称为“邦乐”,“邦乐”的教育、传承,与中国古代传统音乐有相似之处,即主  相似文献   

12.
雅乐是历朝历代宫廷音乐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西周雅乐是中国宫廷音乐中最早形成的规范化、制度化的音乐文化,在当时雅乐的出现无疑是一个进步,对中国音乐的历史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并且,由于宫廷也有能力和条件运用当时最先进的音乐物质技术研究发展音乐,这样就使宫廷音乐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都具有了很深的艺术成就。而历史上的乐舞与民间音乐也正是在西周雅乐中才得以汇合,雅乐本身就蕴含有像十五国风这样的积极而具有生命力的成分。本文通过对西周雅乐制度的辨析来说明西周雅乐所具有的宗法性、开放性、教化性等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唐朝经济发达、文化多元,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个朝代。它的高度文明吸引着当时许多国家慕名前来学习、交流,并对其影响至深。音乐文化便是其中之一,日本、朝鲜、越南、等东亚国家与之交流尤为密切。因此,研究这些国家的音乐对完善唐朝的音乐研究有很大帮助,笔者以日本音乐为例,通过阅读日本音乐学者和中国音乐学者的相关著作及文献,来阐述研究日本音乐对研究中国古代唐朝音乐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近代中日两国的文化关系中,近代中国东北与日本之间的关系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在中国近代这个特殊时期,中国东北和日本的文化交流关系变得更加复杂.侵略与反侵略无疑是这一时期的主流。文化所包含的内容是非常宽泛的,本文仅从教育层面作以考察,通过对近代中国东北与日本的教育交流状况研究,以揭示这一时期教育交流所具有的特殊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行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人教版)分为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两个部分,共五册.现将教科书中对中日关系、中日文化交流、日本历史以及日本对世界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作一简要概括.一、两次中日友好交往的高潮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有着悠久的交往历史.早在秦汉时期,就有中国大陆居民为逃避暴政,经朝鲜半岛或直接从海上漂流移居日本.他们带去了生产技能和文化知识.传说中的徐福(即徐市)就是代表人物之一,在日本,徐福被尊称为“司农耕神”、“司药神”.这个传说反映了这样一个史实,即早在公元前后,就有中国人渡海到日本定居,并传播文化和生产技术.对此,<中国古代史>教科书在叙述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和秦汉文化的世界影响时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有两千多年的友好关系的历史.两国人民在经济上和文化上一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日本本官泰彦教授说:“日中两国过去不断进行文化交流,约有一千八、九百年之久.日本人上古就经由朝鲜或直接同中国往来,逐渐吸取新文化,经过咀嚼醇化,培育日本固有的文化,创造了特殊而优异的国风文化, 并且有时输诸中国,促进了它的文化发展.”这种联系和影响表现在文化上,曾经出现过两次文化交流的高潮.第一次高潮是隋唐时代,第二次高潮是清末时期.这两  相似文献   

17.
雅乐作为中国古代的宫廷音乐,代表着统治阶级的音乐思想,"和"文化正是这一音乐形态的核心内容。"容胡俗之声于大雅之中",雅乐在唐代宫廷礼乐中比重较大,但主流音乐绝不是雅乐所能担当的,导致这一现象与当时的人文思想有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佛教的交流也是其中的主要内容之一。起源于印度的佛教于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后,便开始了改变其异域色彩、植根于中国大地的过程,最终经过与中国文化的碰撞、冲突和融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日两国的交往中,中国佛教也随之传入日本,并对日本的文化、民族心理和社会产生了影响,把日本也纳入了东亚佛教文化圈之中。  相似文献   

19.
在人类法律文化交流史上,中日两国之间的交流可谓是经典案例,唐代中国的法律文化传播到日本,晚清时期日本化的西方法律文化又"逆输入"到中国。正是这种交流的双向性和典型性,为我们今天开展中日两国法律词汇的比较研究提供了极佳的素材。通过对比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中日两国的法律词汇有着极大的历史渊源,彼此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现象,特别是日本近现代从西方翻译过来的法律词汇对我国现代法律词汇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20.
白居易不仅是唐代杰出的诗人,还是一名优秀的音乐家,在音乐和文学上颇有造诣。他的音乐和诗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音乐现象,体现了他独特的音乐观。在这个诗的国度,乐的王朝,筝乐有着突出的地位。本文通过对白居易作品的简单分析,阐述唐朝"筝文化"现象,深入挖掘诗人作品中的情感体验、演奏技巧和乐曲之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