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人台对歌源自民歌,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有深刻的文化根基,与中国古代对唱体文学作品一脉相承。中国古代的对唱体文学从《诗经》"楚辞"一直到汉、唐乐府,一路走来在乐府诗词中得以成熟、定型,采用分时定格联章的体式和丰富的对唱方法,为后世民间对歌提供了充分的养料。二人台对歌中反复、重迭的对唱方法,以及问答对唱、帮腔对唱等均是对古代对唱优秀的艺术因素的继承与整合。  相似文献   

2.
"东路二人台"是一个融民歌、舞蹈、民间丝竹乐、曲艺、戏曲为一体的多元化的综合艺术。它的形成,凝聚着人们走西口的历史情缘,是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蒙汉民族文化艺术的结晶。流传百余年来,该剧种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相似文献   

3.
二人台音乐包括唱腔和牌子曲两大部分,其音乐主要来源于内蒙古西部农村"社火"中的民歌、地方小调、爬山调以及蒙古族民歌,同时也吸收了晋西北、陕北的某些音调,是当地蒙汉人民共同的艺术创造。本文主要论述了二人台唱腔旋律在与内蒙方言以及当地民间音乐相结合后产生的新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4.
二人台是在山西河曲叙事民歌(山曲儿)的基础上演变发展而成的地方小剧种。它以鲜明的地方色彩,散发着醉人的泥土芳香,深受晋、冀、陕、蒙乃至全国或外国人的喜爱,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不可多得的珍宝之一。本文就二人台乐器的改革和二人台乐队的编配谈谈自己的设想,请各位有志于二人台音乐事业的专家学者,提出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5.
7月20日 晴 我的家乡从古至今都很出名:古时因穷出名——“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改革开放后因富出名:——“经济强县、富民大县”;更有已享誉海内外的民歌二人台使我的家乡被国家授予“中国北方民歌研究基地”。爸爸常对朋友们自豪地讲“河曲是经济与特色文化共同繁荣的经典”。受父母热爱家乡的感染,我很想把我的家乡介绍给我的同学们。  相似文献   

6.
《集宁师专学报》2015,(4):26-28
二人台广泛流传于黄河两岸晋、陕、蒙、冀的农村,是该地区蒙汉人民最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它既是民歌、歌舞、说唱、戏曲等多种音乐体裁的融合体,又是蒙汉人民把黄河流域地区音乐文化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出来的艺术产物。由于独特的地理、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影响,二人台具有非常鲜明的民族特色、地区特色和艺术特色。"地方方言"的运用是二人台主要的艺术风格之一,也是区分东西路二人台的重要依据。察哈尔地区的"东路二人台"中,"晋北方言"与"蒙汉语言"成为其重要的语言特征。  相似文献   

7.
“二人台”艺术是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及山西、陕西、河北三省北部地区的一种集唱、念、做、舞于一体的具有浓郁地方色彩和独特民族风格的地方剧种,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也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但目前观众大量流失,“二人台”剧团生存窘迫,“二人台”艺术发展举步维艰。要使“二人台”艺术能够很好地得到保护、传承和发展,就笔者认为,首先,充分认识“二人台”艺术的价值;其次,要有保护与发展“二人台”艺术的举措,即:一、政府在培育发展文化产业中为“二人台”艺术提供必要和及时的支持,为“二人台”艺术的保护与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二、加快“二人台”艺术传承人的专业化培养;三、加强“二人台”艺术剧本的创作;四、充分利用媒介,扩大受众面;五、组织打造有影响的演出品牌团队.  相似文献   

8.
"二人台"是河北张家口坝上地区喜闻乐见的民间戏曲形式,边歌边舞的艺术特征使其独具艺术魅力。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民间音乐进课堂也成为传承"二人台"艺术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将"二人台"中的舞蹈元素融入课程体系,结合学校的舞蹈教学优势和"二人台"的舞蹈特点进行珠联璧合的课程建设,不仅推进了"二人台"非物质文化工作的发展,对高校的本土舞蹈课程建设也产生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山西素有"民歌海洋"的美誉,几乎每个县都有自己的民歌,二人台小戏是流传于山西西北部、内蒙西部、陕西北部等地区的,具有"长腿艺术"之称。是在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集歌舞、说唱、扮戏、演艺于一体的民间艺术。是蒙汉人民共同创造之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相互融合的艺术结晶。经历"打坐腔"、"打玩意儿"、"风搅雪"、"打软包"到组建的业余剧团和专业剧团的发展历程,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指引下,二人台小戏得到了蓬勃的长足发  相似文献   

10.
东路二人台是原察哈尔省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它是集民歌演唱、舞蹈表演、曲艺说唱、牌子曲演奏、戏曲表演五位一体的独具风格的综合性艺术.它舞蹈幅度大,跳跃性强,给人以粗犷憨厚之感,表演动作粗犷活泼、节奏感强,唱腔婉转、细腻、悠扬,语言风趣幽默,文学表现手法多样.从东路二人台的表演特色、唱腔及语言特色以及文学表现手法这3方面进行探究,并提出了发展二人台特点的歌舞或音乐剧的改良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1.
各民族共同创造了贯通哲理、充满智慧、有形有感的中华文化。多民族文化交融是推动这种“哲”“智”“形”中华文化繁荣发展、不断创新、铸牢认同的内生势能。“二人台”是蒙汉人民共同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不断交融逐渐形成的一种艺术形式。文章对“二人台”的形成背景、艺术人文融合、蒙汉文化融合在“二人台”中的整体呈现、新时代“二人台”蒙汉文化交融与族际认同、“二人台”蒙汉文化融合对中华文化认同的意义和启示等进行了阐述。“二人台”作为内蒙古地区蒙汉民族文化交融的重要见证,为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了一条日用而不觉的民间路径。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西部地区土生土长的民间小戏“二人台”,起始至今约有一百五十年的沿革历史。在其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二人台”依据当地人民的生活斗争、文化流渊、道德风尚、人情习俗以及山川地貌等各种因素,形成了自己的艺术传统和艺术风格。“二人台”优秀的  相似文献   

13.
二人台音乐是二人台的灵魂所在。针对二人台器乐发展及演奏艺术展开分析。首先介绍二人台的形成与发展;其次通过举例分析二人台器乐的演奏特色;最后总结了二人台器乐演奏的艺术感染力,目的在于促使二人台器乐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冯子存是开一代笛风的宗师,冯派的风格是以山西二人台竹笛为根基的.关于冯派与山西二人台竹笛研究这一论题,文章首先概述了冯派、山西二人台、山西二人台竹笛的发展沿革.其次,从三个层次阐明了冯派与山西二人台竹笛的关系、风格、技巧.最后,本文通过对冯派继承者的分析,研究了冯派在山西二人台竹笛中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2012年10月11日,很荣幸能够亲耳聆听一场民族音乐会,演唱内容是部分有地方代表性的民歌,让我们受益匪浅。此次活动的主题是"民歌知多少"——民歌的推广与研究,聆听纯美之声,探访乐之根本。一、我理解的此次演唱的"民歌""民歌",在中国的土地上,由各个地方的老百姓,在劳动、生活中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用本民族、本地区的语言、  相似文献   

16.
一、追溯音乐起源,发现美 以民歌为例,不同时期的民歌记录着不同时代的文明,不同地区的民歌叙述着不同地方的风情。为了让孩子们了解中国民歌,我专门上了一节题为“走近民歌”的音乐鉴赏课,帮助学生了解民歌的起源和发展,从民歌的曲调、节奏及演唱形式几方面,帮助学生鉴别民歌的不同体裁。通过教师范唱、听赏,进行比较,让学生感受山歌、小调、号子的不同特点,最后归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历史》必修在第二课“学习延伸”中提到“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撑柱!”是吟咏长城的秦朝民歌。这首诗是“吟咏长城的秦朝民歌”还是“吟咏秦朝长城的民歌”,我觉得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18.
陕西北部的三边一带和关中地区的凤县、宝鸡县西部山区以及山西部分地区也有"花儿",这些民歌都是"花儿"文化圈向外扩散、渗透、传播到新的地区以后,经过与当地民歌长期互相融合才逐步成长起来的民歌形态,特殊的历史社会原因造就了这种民歌扩散现象。  相似文献   

19.
东路二人台是乌兰察布地区的地方戏种,"光棍汉与外来妹"是描写农村爱情生活的现代二人台剧目。作者无情地揭露了农村买卖婚姻的陋习,赞美自由婚姻的新风尚,点出了二人台艺术的魅力和价值。  相似文献   

20.
张淼 《华章》2013,(19)
在唐代,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呈现了空前的强盛和多元化的特点,在音乐领域里,具体的表现是音乐思想、音乐体裁、音乐门类等兴盛和快速发展,此时唐代的民歌得到繁荣发展,具有民歌元素的唐代曲子也相继产生并发展壮大。有关于唐代曲子与唐代民歌的关系史学家们各持有不同的意见,本文先分析了各大史学家对唐代曲子和民歌关系的研究,提取比较实际和中肯的意见,然后对唐代曲子和民歌的具体含义和个体音乐特点进行陈述和综合分析,得出他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对他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进行范围的界定,以此得出唐代曲子是民歌的一个下属音乐形式,产生于民歌之中,在后期的发展中比较迅速,从而在规模上可以和唐代民间民歌相媲美。而后对这种子属关系进行进一步的推敲和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