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歌历史悠久,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独特文化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其他一切音乐艺术的源泉。民歌按体裁的不同,通常可分为劳动号子、小调和山歌三种类型。其中,小调流传得非常广泛,也最为重要。已有的研究多限于民间小调的社会功能方面,对于其曲式结构很少受到人们的关注。笔者认为,是人们的音乐审美决定着民歌小调曲式结构的审美。针对这一问题,笔者以具体谱例为依据,通过对同词同曲、异词异曲民间小调"起承转合"曲式结构的比较研究,以求梳理出民间小调曲式结构所蕴涵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2.
1、通过对民歌《茉莉花》的赏析,使学生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歌中“小调”这一体裁的音乐特点,以及形成、发展等等,从而进一步懂得弘扬祖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孟姜女”调是我国流传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民间小调之一,其在闽台地区的传播与变异的过程中,与闽台民歌、戏曲相互融合、消化,成为闽台群众所喜闻乐见的闽南民间小调.本文通过闽台民歌“五更鼓”与“孟姜女”的渊源关系,研究其与闽台民歌和戏曲音乐相互交融中发展变异的特点,进而认识闽台音乐的文化地域特色和审美习惯.  相似文献   

4.
山歌与小调是紫阳民歌中数量最多且最具代表性的两种体裁,典型地体现了紫阳民歌“南北兼容”的音乐特点。本文从曲体句式、节奏与节拍、旋律、调式诸方面,对紫阳山歌与小调各自的音乐特点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与概括。  相似文献   

5.
一、追溯音乐起源,发现美 以民歌为例,不同时期的民歌记录着不同时代的文明,不同地区的民歌叙述着不同地方的风情。为了让孩子们了解中国民歌,我专门上了一节题为“走近民歌”的音乐鉴赏课,帮助学生了解民歌的起源和发展,从民歌的曲调、节奏及演唱形式几方面,帮助学生鉴别民歌的不同体裁。通过教师范唱、听赏,进行比较,让学生感受山歌、小调、号子的不同特点,最后归  相似文献   

6.
课型:音乐鉴赏课年级:高中一年级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欣赏民歌《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了解南方民歌的基本特征。教材版本: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鉴赏》。教材分析:汉族民歌按不同地区的音乐特色可以划分为八个色彩区:西北、华北、东北、西南、江浙、闽粤台、湘鄂、江淮。本课所指"南国风"包含了南方色彩区(西南、江浙、闽粤台以及南北过渡色彩区(湘鄂、江淮)。其中,《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分别为西南、江浙、湘鄂三个民歌色彩区的代表作品。  相似文献   

7.
民歌具有很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民歌的音乐语言简明干练,音乐形象鲜明生动,表现手法丰富多彩.中国民歌的地方色彩,是民歌风格的一个重要特点,也影响了中国音乐的风格.本文从江苏民歌中的小调入手,以实际的文本为依托,对其地方色彩进行初步了解,以使读者加深对民间音乐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由国家教委主持,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和汕头海洋音像出版社联合录制的10集大型音乐艺术片《国风》日前在京推出。这部电视片收集了我国有代表性的民歌和民族器乐曲、首次以电视的形式,介绍了我国民歌、器乐的历史演变和各地的劳动号子、山歌、小调、吹奏乐、弹奏乐、拉  相似文献   

9.
《绣荷包》是我国著名的民间小调,在全国各地几乎都有《绣荷包》的流传,但是每个地区的《绣荷包》都有自己的音乐特色和地域音乐特点。文本通过选取山西、山东、黑龙江、云南四首具有代表性的《绣荷包》,通过对乐曲独有的特征析可以发现同宗民歌的不同之处,从而了解民歌相互联系及受到当地音乐风的渗透以及音乐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皖西民歌作为大别山民歌的重要分支,具有鲜明的音乐特色:不论是山歌、小调,还是号子、诵词,音乐的节奏和速度都比较自由;在调式使用方面,最常见的为五声徵调式,其次是五声羽调式,再次是五声宫调式,商调式使用较少,而角调式几乎没有,六声及七声调式也很少见;在音高变化和音量处理方面,皖西民歌的各个支系皆有不同。这种音乐本体特征的形成,主要是受皖西民歌发源地和主要流传地的地域特征影响。  相似文献   

11.
随着音乐新课标的实施,民歌作为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走进了广大中小学音乐课堂,让校园的学子感受到了一股淳朴的乡野之风,让他们感受到了我国传统民间音乐的魅力,也给民歌的发展带来契机。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谈谈富有特殊乡土特色的嘉善田歌的保护与传承。关于嘉善田歌田歌是一种插秧、拔秧、除草、车水、翻地时传唱的一种即兴编唱的民歌体裁。流传于长江、珠江流域广大稻耕地区,是汉族民歌的一个特殊种类。何谓特殊呢?汉族民歌的体裁一般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三种。劳动号子即"伴随劳动  相似文献   

12.
小调是黄河三角洲民歌的主体部分,反应的内容极其广泛,具有较强的艺术化特征。黄河三角洲小调的节奏丰富多彩,在具体节奏形态的运用方面,主要突出了实用的功利性,体现了小调源于生活、反映生活的特点。从音乐分析的角度入手,阐明了黄河三角洲小调节奏具有的特点,并对这种特点进行了生活化和形象化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二人台音乐包括唱腔和牌子曲两大部分,其音乐主要来源于内蒙古西部农村"社火"中的民歌、地方小调、爬山调以及蒙古族民歌,同时也吸收了晋西北、陕北的某些音调,是当地蒙汉人民共同的艺术创造。本文主要论述了二人台唱腔旋律在与内蒙方言以及当地民间音乐相结合后产生的新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4.
民歌中的衬词可以辅助正词表达音乐情感,渲染歌曲的气氛。对民歌衬词的研究有助于提高歌唱者演唱时的表现力,更好地投入音乐氛围,感染听众。本文以扬州地区的民歌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简要地分析了劳动号子和抒情小调中衬词的外在语音形式及其来源,从发音的角度探究扬州民歌中衬词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撒拉族民歌根据内容和音乐特点可分为玉尔(撒拉曲传统情歌)、花儿、宴席曲、哭婚调、劳动歌(号子)、小调、儿歌,其音乐在旋法、调式、演唱及节奏节拍等方面,显示出较强的艺术个性,这是构成撒拉族民歌音乐特征的重要因素。本文拟从其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丰富多样的体裁形式及深厚的音乐文化内涵几方面,论述撒拉族民歌的多元文化特点和独特的音乐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6.
年级:初中一年级课时:一课时(第二课时)教具:录音机、录象机、录音带、录像带、投影仪、投影片、钢琴、口琴、自制文字图表。教学目的:1.通过山歌、小调、劳动号子的补充欣赏、演唱与演奏,进一步分辨和感受山歌、小调、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2.通过民歌在不同体裁中运用的挖掘,使学生了解民歌是民族音乐的根,是创作的重要源泉。3.通过学生自编自蹈的民歌实践活动,加深他们热爱民歌的感情。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研究民间音乐,民歌分析是重要的途径。根据豫西民歌的音乐形态、演唱形式和场所进行归纳,将其分为劳动歌曲、灯歌、小调及叫卖歌曲四类;进而对其旋律的调式和音阶、基本曲式与结构原则加以分析,阐明其同调式、同种音阶不同构成音所产生的不同音乐色彩;重复、并置、重复与并置相结合的结构原则和旋法特点在豫西民歌中所产生的音乐特色。  相似文献   

18.
民歌是人民生活和思想感情最直接、最真切的反应。汉族民歌分为山歌、号子、小调三种。分析了山歌、号子、小调三种汉族民歌的种类特征,以点到面地概括了这三种体裁的民歌,从而分析了汉族民歌的演唱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19.
周口地区历史悠久,千百年来,生活在这儿的劳动人民创造积累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而周口民歌是周口文化宝库中流传广、曲目多、直接表达人民心声的一种艺术形式。 70年代末,周口地区文化馆在全区城乡展开了广泛的民歌挖掘工作,整理出民歌1000多首。这些民歌,根据音乐形态及现演场合,可分为解放歌曲、劳动号子、宗教歌曲、灯歌、叙事歌、小调、叫卖歌曲,下面就其种类与各自的音乐特点,一并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伴奏音乐进行特点方面的分析,总结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伴奏音乐多来自民歌、小调;在伴奏的民乐队中,鼓占据了特殊地位;各舞种的节奏风格化等特点。并分析了节奏在民间舞课堂上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