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扬琴传统乐曲的流派和欣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琴不仅是中国民族乐队中主要乐器之一,而且还是中西混合乐队中的常用乐器。它不仅擅长于伴奏,而且还是表现力十分丰富的独奏乐器。扬琴传统乐曲分为广东音乐、江南丝竹、四川扬琴、东北扬琴四大流派。四大流派均具有独特的演奏风格。  相似文献   

2.
黄梅戏曲调婉转动听,不仅有地方戏的幽默诙谐,更给人带有清新曲调感觉,因为其唱腔优美清新且通俗易懂,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在黄梅戏的长期发展中,乐队伴奏起到了重要作用。黄梅戏乐队伴奏可以很好地烘托气氛,渲染情绪,也有确立调式调性以及帮唱等作用。为了探究黄梅戏伴奏音乐在黄梅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根据黄梅戏乐队伴奏发展情况,对黄梅戏伴奏音乐的形成与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扬琴演奏艺术中,伴奏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形式.扬琴的伴奏功能,是其自身的艺术表现特质所赋予的,它音量宏大,但个性又不是很强,容易与其他乐器融合.故被广泛地运用于其它独奏器乐、大小型的民族乐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即兴伴奏,就是伴奏者不使用正式编配好的伴奏谱,而是根据伴奏对象的主旋律乐谱,用简便易奏的伴奏手法,边编配边伴奏。这种即兴式的伴奏方法在键盘乐器、电声乐队中已屡见不鲜了。随着民族乐器的普及与使用,在许多文艺演出场合,用一支轻便的小民乐队(一般以二胡、琵琶、扬琴、笛子、大提等具有代表性乐器的结合为常见,本文以此为例)为歌曲演唱作即兴伴奏也逐渐形成。这种即兴伴奏县有小型灵活、简便易奏、见效快、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5.
音乐和舞蹈是两种不可分割的艺术,中国民乐在中国古典舞的意蕴呈现中具有重要作用。扬琴是民族乐队中伴奏功能比较全面的乐器,分析它在古典舞的节奏、旋律、韵律等方面的功能和运用模式能更好的促进民乐伴奏与中国古典舞的融合应用。  相似文献   

6.
研究扬琴伴奏历史的发展为在高职实践教学中开展扬琴伴奏课程做好理论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扬琴伴奏在高职艺术院校实践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对扬琴伴奏的重视,有效提高学生专业素养,促进扬琴专业学生全面发展,扬琴伴奏课程的实践可以使扬琴专业更多元化的发展,在高职实践教学中开展扬琴伴奏课程有效促进高职院校扬琴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婕 《陕西教育》2021,(3):75-76
本文从扬琴伴奏历史概况、扬琴专业教学现状、扬琴伴奏教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教学模式等方面,论述了扬琴伴奏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期为提升扬琴伴奏课程的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扬琴作为民族乐器中最主要的伴奏乐器,在音乐表演艺术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同时在民乐的伴奏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社会对民族文化关注的不断提升,作为一名扬琴工作者,深深感受到民乐文化发展的欣欣向荣。同时更深刻体会到对扬琴在伴奏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扬琴工作者不断地学习,在学习中感悟,感悟中发现,发现中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伴奏能力。本文从提高文化艺术修养、加强与人合作能力、提高伴奏应变能力三方面入手,浅谈关于扬琴伴奏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我国有三百多个戏曲剧种,乐队组成多姿多彩,但相对于其它乐队而言,却又特点鲜明。戏有文戏与武戏之分,乐队中亦有“文场”与“武场”之别:为唱、做、念的文戏伴奏的主要是吹、拉、弹三组,称为“文  相似文献   

10.
扬琴是兼有广泛的世界性和鲜明的民族性的击奏弦鸣乐器,它源远流长,分布广阔,品种多样,遍及世界数十个国家地区。自明代传入中国。最初流传于广东沿岸,以后逐渐普及到江浙以至全国。扬琴经过民间及吸收采用和不断改革,在乐器形制结构及弹奏技法、风格、音响效果等各方面都渐臻完善。它除了能单独进行演奏外,还以多种多样的表演形式出现在舞台上。特别是近几十年来经许多音乐工作者的不断改良和革新,扬琴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越来越丰富并且有所提高。不论什么样规模的民族乐队,都离不开与扬琴的组合。因而有人甚至把扬琴称之为中国民族乐队…  相似文献   

11.
随着音乐发展体系的不断创新,扬琴由伴奏乐器逐渐向独奏乐器发展,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必须以固定的设计模式为研究点,根据具体变化趋势,确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措施。扬琴演奏技法作为区分各个流派的重要标志,需要不断对其进行创新,使其适应扬琴技术的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12.
随着音乐发展体系的不断创新,扬琴由伴奏乐器逐渐向独奏乐器发展,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必须以固定的设计模式为研究点,根据具体变化趋势,确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措施。扬琴演奏技法作为区分各个流派的重要标志,需要不断对其进行创新,使其适应扬琴技术的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13.
浅析扬琴演奏的基本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琴约在明代万历年已在我国流传,经过将近四百年的流传和演变,从乐器制作、演奏技巧,曲目特点上逐渐形成了中国扬琴独特的民族风格,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民族乐器。同时,也由一种单纯的伴奏乐器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表现力的独奏乐器。尤其近年来创作了大量反映时代风貌的扬琴独奏曲、协奏曲,扬琴的技法有了很大的突破与提高。扬琴演奏艺术已成为我国民族器乐艺术  相似文献   

14.
扬琴是中国传统的乐器之一,其演奏非常有特色。为了能够切实的提高扬琴演奏专业的水平,确保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能够掌握扬琴的使用技巧,将扬琴演奏专业与传统戏剧进行融合教学非常有必要。这种融合模式不仅给传统戏曲音乐带来了新的表达方式,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了戏曲的表演模式,对扬琴的最基本的戏曲伴奏功能进行再使用,也能够将学生的培养模式拓宽。  相似文献   

15.
[扬琴]旧称“洋琴”,也叫“蝴蝶琴”。击弦乐器。发源于波斯、伊拉克一带。约于明末(公元1600年左右)传入我国。以往扬琴只用于民间合奏、说唱音乐、戏曲音乐伴奏。例如江南丝竹、山东琴书,四川扬琴、北京琴书、广东音乐、潮州音乐、内蒙二人台等。现今扬琴既能独奏,又能伴奏和合奏,是各民族管弦乐队的重要乐器  相似文献   

16.
张亮 《考试周刊》2010,(41):32-33
扬琴是外来的击弦乐器.它在明末清初传入中国后.随着说唱音乐的发展和地方戏曲的兴起,特别是在长期艺术实践中积极吸取民间音乐中的精华.不断和民间音乐相互融合。扬琴在曲艺等伴奏中广泛被使用,尤其是在秦腔伴奏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推动了中国说唱音乐的发展。扬琴从合奏中逐步演变成独奏乐器,形成了多个具有地方性特点的流派.成为具有中国音乐风格、语境和色彩的民族乐器。  相似文献   

17.
扬琴是外来的击弦乐器,它在明末清初传入中国后,随着说唱音乐的发展和地方戏曲的兴起,特别是在长期艺术实践中积极吸取民间音乐中的精华,不断和民间音乐相互融合.扬琴在曲艺等伴奏中广泛被使用,尤其是在秦腔伴奏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推动了中国说唱音乐的发展.扬琴从合奏中逐步演变成独奏乐器,形成了多个具有地方性特点的流派,成为具有中国音乐风格、语境和色彩的民族乐器.  相似文献   

18.
扬琴在我国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是一种源远流长分布极广的外来击弦乐器.广泛运用于伴奏、独奏、合奏和重奏,成为世界三大扬琴之一.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和西方文化艺术的冲击,还没达到普及的程度.为了使扬琴教育走出低谷,达到普及的水平.我们坚信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使扬琴艺术教育广为传播,深入群众,真正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艺术形式,从而推进扬琴艺术教育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达到普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扬琴已在我国发展了三百余年。解放前由于不受重视及科学技术落后,扬琴无论在表演还是乐器改革上一直处于较落后的状态。解放后,在一段时期内,扬琴有了一个较大的发展,成为了极富表现力的民族乐器。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元文化的形成,扬琴艺术呈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由原来的伴奏乐器变成一件技巧多样,艺术表现力丰富,具有浓厚中国特色的独奏兼伴奏乐器。  相似文献   

20.
分析扬琴教学中常常缺失的两个重要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海丰 《考试周刊》2012,(81):173-174
扬琴是一种舶来乐器,从波斯传入我国已有400多年了,在我国发展较为完善,并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我国很多院校都开设了扬琴专业教学,在扬琴学习中调音与伴奏是很重要的环节。可在教学中,这两个环节常常缺失,本文就扬琴教学中常常缺失的两个重要环节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