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这是一部古典与革新的结合之作,音乐框架借鉴了古典奏鸣曲式的形态,但曲式内部的篇幅大小与经典的古典曲式大有不同,作曲技法则更有着新颖独到的见解,既表现出他对古典形式的尊重,又灵活的运用了印象主义特征的音乐结构,通过奇幻多变的音响效果及演奏者高超的演奏技巧塑造出水的各种形态,如喷泉、瀑布、溪流的音乐形象.究竟哪种理解或是那...  相似文献   

2.
3.
走进雨巷 体验意境——《雨巷》“非指示性”课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是由"非指示性"教学的新式教案补充而成的实录性课例.该类教案不预设教学目标(由课堂上学生自主确定或师生商量后确定),不预设线性的师问生答(不在教案中预先规定学生怎么回答),教学过程始终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动态性,体现的依然是"非指示性"教学的"二不"(不指示学习目标,不指示问题答案)、"四自"(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原则.  相似文献   

4.
从音乐鉴赏的角度教授学生怎样学习印象主义音乐,深刻理解印象主义音乐的独特的音乐风格,分析代表人物德彪西的作品的内在特征,并和古典主义音乐作相关比较,得出更为直观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6.
在李隆基和杨贵妃传奇故事的流传过程中,《长恨歌》《梧桐雨》《长生殿》无疑是三座里程碑。三部作品都有关于“梧桐雨”的描写,从中可以看到诗歌、元杂剧、传奇的不同意境特征。一、《长恨歌》中的“梧桐雨”:叙事者的悲伤《长恨歌》是诗歌发展到巅峰时期的作品,是一部长篇叙事诗。从杨玉环入宫受宠到渔阳兵变、贵妃缢死,从避祸幸蜀到回銮京师、睹物思人,从上天入地的寻觅到天堂团圆,娓娓道来,迂徐曲折。在《长恨歌》里,关于“梧桐雨”的描写只有四句: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在这里并没有对“梧桐…  相似文献   

7.
丁婧 《文教资料》2009,(3):67-70
由于老子在<老子>中并未对其核心概念"道"做出确切的定义和阐释,使得对于"道"的理解,历来颇受争议.本文试图以全新的视角,对"道"做出确切的诠释,认为"道"作为主体,表现出的存在性,外显出本质和内涵,内隐为一种可能、发展趋势,并含有最原始的自然性.它具有两种规定性:道性和道相.道性反映于存在物表现为自身性和非自身性.由此,在把握道相时,就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描述法和描摹法.通过详细的分析,从而重新构建出对"道"的新的完整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课标的出炉.“阅读是一种对话”已经成为一线教师的共识,语文课堂实现师生之间平等的对话已经成为我们课堂改革的新目标。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只有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课堂中,只有在“我——你”平等对话、积极互动的师生关系中,才能使学生保持开放的心态,产生灵动的思维.体验美好的情感,享受审美的乐趣。只有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愿学、乐学,才能真正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  相似文献   

9.
台湾当代诗人郑愁予的《雨说》之“雨”,可说是一个被诗人刻意拟人化与诗意化了的可爱形象。  相似文献   

10.
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历官太学博士、中书舍人、礼部侍郎、翰林学士、参知政事.早期推重苏轼、黄庭坚和陈师道.后期经历了靖康之变,体验到杜甫安史之乱后的遭遇,转学杜甫,作品题材广泛,感时伤事,成为宋代学习杜甫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陈与义是一位尤钟于雨的诗人,更不乏写雨的佳作,以致于后人评价他有雨就有诗,可以说“雨”是陈与义诗学成就的一大特色,同时也是诗人心灵、情感的折射,本文选取诗人同题的七首《雨》诗为着手点,试图结合诗人感情、经历的不同来分析其中“雨”之不同意境.  相似文献   

11.
正亚马孙热带雨林里,散落着一些很怪异的地方,这些地方就如同被施了邪恶的魔法,里面只有一种树木,其他树木都难以存活,土著们将其视为魔鬼的领地,称其为"魔鬼花园"。那么,这些地方真的有魔鬼吗?侏儒魔鬼造花园根据当地的传说,控制花园的是叫楚亚查奎的魔鬼。它们是神秘的侏儒,而且一条腿长着人脚,另一条腿却长着蹄子。别看楚亚查奎长相丑陋,但神通广大,能够变化成任何人。它经常以朋友或是亲人的身份出现,欺骗那些  相似文献   

12.
<正>戴望舒是我国上个世纪30至40年代活跃于诗坛的著名诗人,他遗留的90多首诗作皆是我国诗歌文化的瑰宝,不仅继承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元素,还借鉴了法国象征诗派的韵味,突破了诗歌创作在语言上的限制。因此,戴望舒又被誉为中国诗歌史上承前启后的代表,在现代诗派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代表作,其将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  相似文献   

13.
音乐表演的诠释概念是从西方的音乐实践与创作的历史演变中引发出来的.通过历史梳理,我们看到西方音乐表演总体上经历了从"音乐演奏"到"音乐作品演奏",再到最终形成面对特定对象的"音乐表演诠释"的历史脉络.正是由于受到了19世纪浪漫主义美学观念的深刻影响,音乐作品观念才获得了在美学艺术领域中提升地位的历史机遇,从而产生了对伟大音乐作品进行"诠释"的概念与艺术实践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4.
德彪西是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其钢琴前奏曲是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本文以他的钢琴作品《雨中花园》为切入点,深入发掘其独具特色的音乐风格。  相似文献   

15.
有人说:“论创作,诗歌表达的递进层序有三:一是意境,二是构思,三是主题。先形成好的意境,再通过好的构思,才能表达好的主题。意境是主题生成的环境。论欣赏,诗歌审美的高下之比有三:一是主题,二是构思,三是意境。从主题审美的视角看构思,才知构思妙从何来;从构思审美的视角去看  相似文献   

16.
作为极富有象征意蕴的两首诗歌,<诗经·蒹葭>和戴望舒的<雨巷>为我们提供了求而不得、可望难即的人生启示.但是在大致相同的主题下,不同的追寻态度、不同的追寻对象、不同的外在环境又折射出或执著或幻灭的不同抒情基调.  相似文献   

17.
<正>偶然的一瞬,在众多优秀的作品中,简媜的散文集《水问》以其特有的空灵之姿,进入我的视野。《水问》也许并非是最完美的,但却以清雅的名、清雅的文、清雅的人吸引住了一颗颗或成熟或简单的心,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如若潮水般拍打着一颗颗明朗的心。  相似文献   

18.
东岳泰山,向来是游览胜地,从古至今,文人墨客不知留下多少赞辞,名诗佳文不可胜数,然而对雨中泰山的描绘却较为罕见。本文着重写烟雨云雾,突出了雨中泰山  相似文献   

19.
一首好的抒情诗,应该是艺术的结晶。它会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唤起人们审美的感情。戴望舒的《雨巷》就是这样一首优美的抒情诗。我偏爱这首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音乐美给我的艺术享受。叶圣陶先生称赞《雨巷》“替新诗底音节开  相似文献   

20.
特德·休斯,二战后英国最著名的诗人之一,其自然系列诗歌一直是评论家研究的重点。《雨中之鹰》是特德·休斯的第一部诗集中的其中一首,《鹰的栖息》是动物系列诗歌中的一首。二者都是以鹰为题,并写于同一时代,文章主要就两首诗中鹰的形象的异同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