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古筝音色优美,符合大众审美需求,近些年来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追捧,现如今又逐渐渗透到了素质教育之中。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形势下,古筝音乐如何发展和普及,是我们每一位音乐需共同探讨的主题。笔者从古筝音乐传承发展的走向入手,重点分析了古筝音乐发展普及的现存问题,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古筝音乐普及和发展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
古筝是我国自古以来都存在的传统乐器,有着非常悠久的传播历史,古筝可以说是我国出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古筝的演奏激发是古筝表演中非常重要且核心的内容,伴随着古筝文化的不断发展和改进,古筝演奏技法也不断的传承与发展.对此,本文详细分析当代古筝演奏技法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古筝作为传承最为悠久的古典乐器之一,在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古筝因其指法繁复多变、演奏技巧多元化、音质美妙动听在我国异彩纷呈的音乐殿堂里面一直绽放着耀眼的光彩。十大名曲中的《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等都是由古筝演奏出来的,这些曲目古朴典雅,风格各异,音调优美,是我国古筝艺术宝库中的瑰宝。伴随时代的发展,古筝艺术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之上发展与创新,是当代古筝艺术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先简要分析我国古筝艺术传统特色,然后结合当前时代背景,探索当代古筝艺术如何寻求发展与创新,希望能够为促进我国古筝艺术的发展略进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4.
古筝是我们传统音乐中较为典型的乐器之一,如何提高高校古筝教学水平对于传承和发展我国传统音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在分析研究当前高校古筝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将情景教学法引入到高校古筝教学之中,意在为提高我国高校古筝教学水平提供一些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古筝演奏力度作为古筝演奏中的基础性技术,主要起着传达音乐生命的作用,同时,演奏者对古筝演奏力度的处理得当与否,也是衡量其音乐表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传统古筝曲和现代创作古筝曲的普及力度进行研究和分析,并深入探讨了古筝演奏力度存在的规律性问题,以达到提高古筝演奏者对艺术的表现和演奏能力。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古筝艺术作为民族音乐文化的典范,其独特的音乐魅力和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底蕴,凝聚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近年来,古筝音乐艺术频繁的出现在各大外交活动上,古筝用其自身的音乐魅力,不断宣扬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本文从古筝音乐文化在国内外的发展、古筝音乐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古筝艺术所彰显的传统文化自信等方面进行论述,挖掘古筝音乐艺术所蕴涵的传统文化元素,探索传播古筝艺术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7.
古筝作为我国独特的民族弹拨乐器,不仅历史悠久,还具备深厚丰富的传统文化,一直都是我国民族乐器的瑰宝,雅俗共赏。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当下,古筝教学已逐步成为人们对艺术追求与发展的重要构成。在古筝教学中,传统曲目的保护与传承开始备受关注。本文主要对高校古筝教学中的传统曲目传承与发扬进行详细分析,以期为提升古筝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论少儿古筝教学的三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筝是我国最古老的传统民族弹拨乐器之一,流传至今已有两千余年。从最初的宫廷音乐到后期的民间乐器,古筝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别具一格的优雅韵味在民族器乐中地位斐然。筝乐作为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其古朴、端庄、典雅的特质为现代人所青睐。近年来,随着筝文化的普及传播,少儿学习古筝的热情也愈发高涨,这就要求从事古筝教育的教师们探索出一套适用于少儿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古筝作为我国传统的乐器,标志着我国音乐的悠久历史,也成为我国传统艺术中的瑰宝。古筝艺术发展到现在,不仅在演奏技法方面不断的进步,而且在进行传统筝曲的运用中也得到了不少的启迪。在高校教学中逐渐提高了学校对古筝教学的实效性,古筝教学被高校所重视,并且在音乐专业开设很多的关于古筝教学类的课程,为每位学生讲解古筝的内在涵养价值。在传统中曲的优美旋律中,让我们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感觉,对学生的艺术修养有很大的提高,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在音乐旋律的不断起伏中,古筝也为同学们塑造了优美的旋律。古筝为高校学生学习传统筝曲起到一定重要性。本文着重分析了现在高校传统筝曲的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按照教学的方向,为帮助高校音乐专业的学生掌握好筝曲,提出了很多系统性的建议,希望对音乐专业的学生有帮助。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筝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发展,演奏技法作为重要构成之一,也在不断地改革创新发展。当前文化艺术受到人们的重视,逐渐融入了日常生活中,传统古筝演奏技法无法适应当今时代发展。因此本文围绕当代古筝演奏技法的传承与创新性发展进行深入研究,致力于促进我国古筝音乐与古筝文化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1.
古筝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在我国民族音乐体系中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开设初中古筝社团,使学生了解并学习古筝,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古筝和音乐的相关知识与技能,更可以通过各种学习、活动使学生了解民族乐器的发展与现状,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从而达到一举多得的教学效果。而学习古筝的关键在于勤学苦练,这需要强大的兴趣进行支撑,这对于很多刚音乐入门的初中学生来说,并没有对音乐或者古筝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便需要教师进行学生的兴趣培养,本文也将就此进行必要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2.
山东古筝乐,是我国古筝艺术重要的流派之一,是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它有着独特的地方民间特色和广泛的影响力。深入探讨山东古筝乐在高校和中小学的教育传承的有效策略,是研究如何更好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典范。  相似文献   

13.
古筝,是我国古代音乐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它以其独特的韵味闪耀了两干多年。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古筝演奏艺术也在不断改革创新,筝乐成功的发展吸引了众多海内外爱好者,习筝者源源不断。筝乐的兴旺意味着对古筝教学有着更高的要求,下面就普及推广筝乐的教学工作谈点体  相似文献   

14.
古筝是我国民族乐器宝库中的瑰宝,它以独特的韵味传承了2000年,被誉为"东方钢琴"。我国目前出现的"古筝热潮",是非艺术类高校纷纷开设了古筝课程。而艺术院校传统"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并不适合目前高校古筝教学的发展需求,因此,开设古筝集体课才能满足高校艺术教学对古筝教学的普及,并能够有效的节约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新时代教育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发生转变。在高校古筝教学当中,传统的古筝课程教授大多以技能方面的内容为主,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在弹奏方面的能力,但是并不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乐感,这与当前的音乐教学理念之间存在较大的出入。古筝弹奏中不仅要有良好的技能技巧,同时还应当对弹奏的乐曲有深入的理解,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演奏水平。音乐分析主要就是对乐曲进行深入分析,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深意,将其与古筝技巧教学进行结合,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在演奏的过程中将音乐作品的内在灵魂展现出来。就当前我国高校古筝教学中,学生对音乐分析知之甚少,更不用谈将其应用在实际的演奏过程中了,因此,加强对学生的音乐分析指导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针对该方面的内容,对我国高校现如今的古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介绍,然后对音乐分析在古筝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我国高校古筝教学工作的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古筝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本文旨在通过对现在古筝考级现状的分析,提出一些有利于古筝艺术的普及教学更为健康发展的建议,以求与专业人士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源远流长,是世界音乐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在上千年的音乐历史中,古筝艺术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上可以在宫廷中大放异彩,下可以在坊间婉转绵长,所以说,古筝乐是一种雅俗共赏的音乐。古筝乐曲特殊音效的演奏方法日益完善,极大地提升古筝乐的艺术价值与可欣赏性。本文着重探讨了古筝乐曲中特殊音效的演奏技法和功能。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艺术领域发展的过程中,古筝是一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乐器,并且前所形成的发展历史也比较浓厚,即便是在现代乐器以及现代音乐如此盛行的背景下,古筝自身仍旧具备较大的受众面积,并且能够在音乐领域占据一定的发展地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时代的不断变迁,古筝这一曲类的演奏模式以及创作风格也均会出现一定的创新性发展。基于此,本文将对传统筝曲与现代筝曲之间所存在的不同点进行对比,并对我国筝曲的未来发展进行有效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现代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和人们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等原因,使得古筝这一代表着传统民族音乐的乐器渐渐在舞台上"落幕"。为了不使我国这件瑰宝逐渐消失,我国大批的音乐家为古筝创作了许多打破传统的乐曲,让古筝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让古筝以及古筝音乐也走上了国际路线。而乐曲《临安遗恨》则是标示古筝音乐走向现代化,走向国际化的最好代表作。  相似文献   

20.
古筝最为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乐器,受到了众多民间艺术爱好者的追捧和喜爱。随着现代音乐的不断创新发展,古筝表演形式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人们尝试将现代音乐艺术与古筝表演中的古典美相结合,从而促使古筝艺术古典美焕发出了时代的新气象,最大程度冲击着观众群体的感官体验,推动着古筝表演艺术和谐稳定的持续发展,本文将进一步对古筝表演中的古典与现代美展开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