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设想揉音的方法是从带有指板的小提琴的演奏技巧中引进的,它很适合表现细腻柔和、圆润优美的乐曲。竹笛半孔揉音的音色设想是来源于中国板胡的,直接借鉴于板胡的压揉音。竹笛半孔揉音技法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出现后,主要应用在《沂蒙山抒怀》、《秦川抒怀》、《江河水》、《深秋叙》等一些带有浓郁民族风味的作品中,并且效果显著。这恰恰体现了演奏者及创作者对现如今竹笛技法的成功探索。  相似文献   

2.
板胡,中国民族弓弦乐器之一,又称秦胡、梆胡、大弦、瓢等。明末清初,中国戏曲音乐兴起,伴随着戏曲梆子腔的出现和流行,板胡这件乐器应运而生。它被多种地方戏曲与曲艺采用,担当不同的伴奏角色。从为地方戏曲、说唱音乐伴奏到成为富有地方特色的独奏乐器,板胡经历了300多年的历史。刘明源,著名民族音乐家、弓弦乐大师、作曲家,在板胡发展史上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人物。他的板胡音乐创作对当代中国板胡艺术的发展影响深远。本文以刘明源先生改编的板胡独奏曲《月牙五更》为例,从创作特点和地域风格两个方面做一个初步探析,以期挖掘出20世纪八十年代刘先生板胡作品创作风格,希望为当代板胡新作品创作提供一定的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钢琴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偏重于学生的技巧,忽视乐曲的艺术处理这一重要环节;也有教师注重了乐曲的艺术处理,但只凭自己的直觉随意处理乐曲。缺少一种科学的、有效的方法。要弹奏一首乐曲,除了掌握弹奏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外,理所当然地应给乐曲以准确的艺术处理。一.处理好速度、力度,节奏、句法之间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对作品原有的速度和力度标记都能注意,但有时为了强调作品的速度和力度的运用,而改变了作品中原有的节奏强弱规律,甚至在弹奏中几乎听不出乐曲的强弱对比;有时为了增加弹奏的清晰度,将连续快速的十六分音符弹奏…  相似文献   

4.
关于《三门峡畅想曲》的演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文婷 《文教资料》2008,(18):80-82
<三门峡畅想曲>是一首划时代的作品,本文通过对乐曲每一段的分析,使演奏者在学习该乐曲时能更进一步了解该乐曲的结构特点、技巧难点、手法的运用,在演奏时能更好地诠释该作品.  相似文献   

5.
德国作曲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晚年最后几首乐曲之一的手稿,去年夏天在乌克兰首都基辅的一家档案馆被哈佛大学的克里斯朵夫·沃尔夫教授发现。日前,沃尔夫教授撰写的巴赫传记将正式面市,其中就包括这首乐曲的曲谱。这首新发现的乐曲是一首合唱作品。据说这部作品是巴赫根据早已过世的叔父老约翰的作品改编而成的。这首乐曲大约创作于1749年年底,当时距离巴赫去世只有6个月。不过,这首乐曲并不是巴赫的最后绝作。因中  相似文献   

6.
《水墨画意三则》是一首由著名作曲家贾达群创作的室内乐作品。作品中乐曲由"工笔"、"浸染"和"泼墨"三个联系的乐章组成,以极强的民族风格表现了中国水墨画的独特意境,也突显出以水墨画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的内涵。在本文中,笔者从乐曲的创作背景,音乐分析等几个方面入手对乐曲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乐曲做初步的探究,将一幅富有中国文化气息的水墨画意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相似文献   

7.
一、了解作品,把握作品风格 正确把握作品的风格是弹好乐曲的关键.在学习一首作品之前,全面了解作品内容,并在弹奏的过程中自始至终以此为依据,正确地把握作品的风格,是音乐作品艺术处理中最为关键的.不同时期的作品有着不同的音乐风格,演奏者应尽可能全面地收集并深入研究作品的创作背景等一切相关资料,如,作曲家所处时代的政治历史背景、作曲家的风格及其个性特征、创作背景、创作目的以及表现手法、乐曲的整体布局、高潮处理等,演奏者均须仔细研究.  相似文献   

8.
筝曲《抒情幻想曲》是一首流传较广的古筝独奏作品,乐曲以即兴的成分构思而成,以现代作曲手法创作而又不失传统音乐的风格,在抒情与幻想中给予作品很多的表现空间。此文从乐曲的定弦、结构、技法和情感等内容出发,意在分析这首作品的创作及演奏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乐曲的表现力看似简单的几个字,却是一部作品能否完美演出的关键,它包含了许多方面。本文就古筝演奏中如何加强乐曲表现力的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阿尼特拉舞曲》是组曲《培尔·金特》中一首风格迥异的作品,其包含的节拍以及节奏律动对乐曲起到的重要的支撑作用与推动性。本文从全曲的节拍与节奏入手,详细梳理作品中的节奏型数量,以及对乐曲起到的支撑与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一、情感的认知与乐曲内容的统一一部钢琴作品是作曲家情感的寄托,是钢琴表演者酝酿感情的依据。我们拿到一首新的乐曲,首先是读谱,对整首作品要认真研读与揣摩,在整体上感知和把握作品。为了更好的理解作品,还需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创作背景、创作意图、或者参考其他的文字资料。这是因为每一部作品,总是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作者可能因  相似文献   

12.
徐国梅 《学苑教育》2012,(15):21-21
板胡是我国民族乐器中的一种,在豫剧伴奏中居于主导地位,也通常被称为"头把弦"。它的音色清脆明亮,共鸣宽宏,穿透力强,在豫剧的伴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板胡技法也是高职、高专戏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之一。  相似文献   

13.
正二胡是蒲州梆子文场传统乐器中"四大件"(板胡、二胡、笛子、三弦)的组成部分之一,虽与主奏乐器板胡在音乐伴奏的地位上不能相提并论,但在拉弦类乐器中最终能成为板胡之外的唯一一件辅助乐器,历史上后来居上取而代替了原先重要的拉弦乐器二股弦,自身必然是具备了该剧种音乐旋律所要求的各种音色效果等先天优秀条件的。而且,做为板胡的拉弦类辅助伴奏乐器,除辅助板胡完成戏曲的主要音乐任务外,有时也按照剧情的需要承担了领奏  相似文献   

14.
高中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同样是向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高中音乐教学内容中,作品欣赏占了相当的比重,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感受、体验和鉴赏音乐的能力,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为了实现预期目标,如在欣赏作品时都千篇一律,即从头至尾欣赏,而后让学生谈感受,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再一次进行全曲欣赏,如果没时间,一堂音乐欣赏课就这样仓促地结束了,这样乐曲所要表达的意境在学生的脑海中只留下了模糊的印象.笔者认为对于容量较大的乐曲作品应"重"乐曲片断欣赏.  相似文献   

15.
在非调性创作思维中,调性并没有彻底地隐退,而常常是以一种极为隐蔽的方式在"幕后"宏观控制着乐曲。以韦伯恩《五乐章弦乐四重奏》之Ⅲ为例,论证该作品在以非调性思维创作乐曲过程中,调性所具有的本质性意味,并在此基础上,讨论在实际创作过程中,如何平衡非调性思维和调性思维,使之对立统一地交融在一起,共同为乐曲服务。  相似文献   

16.
年级:高中一年级(人音版高中教材)课时:第一教时教学目的:1.通过对声乐作品《祖国颂》的赏析,提高学生对合唱艺术的理解能力。逐步培养他们懂得声乐曲中有混合音色所得到的音乐效果。2.通过对乐曲时代背景的了解及作品内容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声乐作品的兴趣,热爱灿烂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声乐曲堪称我国声乐作品之艺术瑰宝,其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学和音乐的完美结合,在声乐艺术上独具风格。追忆中国古代声乐曲的历史发展轨迹,通过对其体裁及艺术风格的分析,形成对中国古代声乐曲的基本认知。以中国古代声乐曲的审美理念、行腔韵味为视角,领略其艺术魅力,使能够在声乐教学中遵循中国古代声乐曲的教学原则。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代声乐作品进行演唱分析,把握声乐作品的演唱,进一步探析中国古代声乐曲在普通高校声乐教学中的价值,以更好的推广、弘扬中华传统声乐之精髓。  相似文献   

18.
音乐带给我们的感受是丰富多彩的,完美地诠释作品是演奏者对乐曲充分理解和用心感受、与作品产生良好共鸣的体现,也是对我们技术能力掌握与运用的最高要求。处理乐曲能力的培养与锻炼是一项综合的课题,笔者主要针对听觉训练和手指训练两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从而能更有效地培养处理乐曲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论钢琴作品风格的演变对钢琴技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的演变,钢琴风格上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转变。风格的变化引起了钢琴演奏技巧的不断发展与变化。乐曲的表现,需要演奏者的乐感与身体相协调,通过跟钢琴的互动而完成。演奏技法对于乐曲情感、内涵以及作品的时代特征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从一部音乐作品的演奏技巧上,我们能领悟更多关于作品的情感色彩和作曲家赋予乐曲的独特风格。同样,只有正确掌握了不同风格作品的内涵本质,在钢琴演奏上才能取得更大的突破。文章将从钢琴作品的时代风格的演变及其对钢琴技法影响的几个方面进行初步的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20.
作品分析:为了便于幼儿理解、表现,教师从原曲中节选丁 AB 结构的两段乐曲,并用“生日树”的情境与之匹配。A 段乐曲安静、舒缓,旋律轻盈恬美,似乎在我们眼前呈现出这样一幅画面:星光闪烁、明月皎洁的夜晚,一群孩子围坐在生日树旁,注视着闪烁的彩灯;B 段乐曲的旋律活泼欢快,充满了跳跃感,我们仿佛看到了孩子们想象着生日礼物并做着各种有趣的动作的情景。目的:1.感受乐曲旋律,分辨 A 段、B段乐曲的不同特点。2.根据不同生日礼物的特征创编动作,表现 B 段乐曲。3.培养在活动中找合适位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