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元宇宙中国教育范式研究视角出发,以人工智能为支架赋能“三个课堂”之融合课堂教学范式,打造了人工智能赋能音乐作曲编程的幼小衔接融合课堂教学模式,并创新提出“三路三点三力”融合课堂教学法。该范式的新理念、新内涵是音乐艺术学科通过与人工智能相融合,开启低龄儿童接受知识的新方式,即将所学知识深度融于动手编程呈现声音效果的问题解决过程中,提高儿童的智能化编程能力。  相似文献   

2.
电子音乐与传统作曲是息息相关的,电子音乐是传统作曲的延续和拓展,丰富了传统作曲的音乐创作思维及方法,促进了音乐发展。但传统作曲与电子音乐作曲还是存在很多差异的,本文作者根据自己对现代与传统音乐的分析,对电子音乐作曲与传统作曲方式之间进行了观念与技法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3.
《中学教育》2015,(3):46-54
作为一种支配性因素,时间既是教育活动的存在方式,也是教育活动得以展开的方式。呈现于教育活动之中的时间,是一种被系统建构并以"物化"方式存在着的"社会时间",它既与民族文化传统有密切联系,又随着社会的演变而呈现出不同形态。从"农业时间"到"工业时间"的呈现方式的变迁,既体现着教育活动变迁,又是教育变迁得以完成的一种重要表征。对教育活动的时间呈现方式及其变革过程进行整体把握,既可以促使人们对微观的教育活动的时间呈现方式进行思考,更可以使人们从宏观的教育变迁层面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4.
美学起源于人类对绝对自由之自觉,美作为存在方式意味着绝对自由的感性显现。神教美学的建构基于系统神学与纯粹美学之存在论对话,神教的终极关怀是实现神人关系的正常化亦即人的本真存在方式,这与美作为绝待性存在具有本质的同一性。对神圣存在的觉悟和归正意味着神教对绝对自由之自觉以及神教美学之纯粹性,并使美的神圣性得以彻底彰显。本文以系统神学为基础,分别从上帝观、罪恶观、培灵观和称义观四个维度与纯粹美学之本真论、在世论、还原论与境界论进行比较研究,呈现并描述神教美学关于本真存在、人生在世、审美还原和终极境界之内在构成及其基本信念与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5.
柳永词具有诗化、雅化的一面,表现出“以诗为词”的倾向。从抒情方式、词题、词境和语言四方面考察柳词,可以发现其不仅突破了“词为艳科”的局限,超越了“词抒情”的特质,在抒怀言志中使主体形象得以真实呈现,而且在整体上极具高华浑雅之境界。  相似文献   

6.
鲁迅第一人称小说的复调问题是近些年来对鲁迅研究所关注的问题。其作品中叙事者“我”与作品人物之间构成了一种对话与潜对话的关系模式,这种关系模式既是处理小说中不同声音的方式,也使小说中个体主体性特征及其矛盾性得以呈现。  相似文献   

7.
思维方式的差异造成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不同理解。实践思维方式促成了我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新理解,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特质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得以呈现。作为人类文化实践及其成果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渗透,科学性与艺术性的交融,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的互动,实践性与与超越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初手风琴传入中国,其音乐创作呈现了以民族音调为创作基调和审美观念,探寻浓郁的民族音乐风格。《归》是以中国五声调式为基础,结合西方作曲技法而创作的手风琴独奏曲。本文就民族音乐的艺术品质与演奏处理对该曲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云南回忆》是中阮第一首协奏曲,自1987年上演,到现在已经有30余年。中阮第一协奏曲《云南回忆》使用了多种演奏技巧和作曲方式展现出了不一样的中阮音色。本篇论文通过具体作品的分析与观察和对《云南回忆》的创作背景、创作特征、艺术价值的分析,把曲子所表达的意境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音乐创作与音乐表现的角度出发,揭示乐感的重要性同时提出经过专业的听觉、作品分析、作曲技法等方面的训练,借助于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使乐感得以培养和提升.  相似文献   

11.
在音乐的理论王国中,作曲理论应当是一个独立的门类。它有自己特定的范畴,是帮助作曲家控制各种音乐原始材料的工具,是理论家得以认识和阐述音乐的构成及表现意图的媒介,是沟通音乐的主体与对象之间联系的桥梁,通常包括和声学、复调、曲式与作曲分析、配器法等四门相对独立又有内在紧密联系的课程,俗称"四大件"。作曲及作曲技术理论专业目前被视为中国专业音乐教育中教学体系最为"完整"、"规范"的,但大多数高师类院校作曲理论课程论课程教学是不甚成功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学生自身的音乐基础,还有就是教师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陈旧,不切实际的沿袭、照搬专业音乐学院作曲专业的教学模式也是教学不成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个体心灵撞击时代的声音——评李怡《七月派作家评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怡的《七月派作家评传》以兼顾整体与个别的结构方 式,将包括个体与流派的整个“七月派”完整地呈现于读者面前,让读者 得以倾听“七月”作家以个体心灵撞击时代的真切的声音,并通过对“传” 与“评”的合理安排,使得这一恰当的内在结构方式在具体的操作处理上 得以成功实现。  相似文献   

13.
文章采取实证的方法对词汇呈现方式与记忆效果进行了研究,以心理学信息加工理论为基础设计试验,通过对38名大学英语专业学生,采用三种不同的典型的词汇呈现方式,对他们的词汇记忆效果进行了客观研究,以寻求高效的词汇呈现方式,推动外语词汇教学,促进外语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文坛上以艾青为代表的"归来之歌"和"朦胧诗"是诗歌的两大重镇,二者虽有共同的"公共苦难"经历,但因成长经历和诗学观念的不同,在诗歌创作上产生了不同的见解,二者在诗歌美学形态呈现不同的风格。笔者从诗歌的审美特征、抒情主体、表现方式等三个方面来分析艾青的归来之歌与朦胧诗在美学形态上的不同,从而反映"归来"诗情感的真实性、鲜明的时代性和丰富的哲理性。  相似文献   

15.
《越人歌》作为电影《夜宴》中的插曲,由著名作曲家、指挥家谭盾先生重新作曲改编,以电影主基调的形式穿插在《夜宴》的各个角落,作为整个影片的音乐主体,始终保持着电影的整体风格,它以不同的方式穿插在影片的故事情节中,把音乐的美感与电影的画面感很好地结合起来,为电影情感的走向与情节的发展都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唐代旅游高度发达,文人作为唐代旅游主体的主要构成,其足迹遍及全国,使得自然地理之美得以文学呈现.被称为“绝域”的西域与岭南的新自然景现首次被大量地发现和欣赏.在建功或贬谪的不同旅游背景下,文人形成了不同的环境感知和文本想象方式,呈现为语言、意象、意蕴等层面上的审美差异性,同时由于其旅游活动都是从强势文化区域流向弱势文化区域,自然景观描写也表现出旅游审美的趋同性.  相似文献   

17.
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以古曲<满江红>之主题铺排,融入西方作曲理念与技法,表现了民族英雄岳飞赴刑前的复杂情感与凛然形象.其用音乐旋律和结构方面塑造历史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情感世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可见.我国的民族器乐若想取得长足发展,除了必须坚守"民族化"之外,象征西方作曲忍维的"交响化"也必须引入其中.  相似文献   

18.
<花之舞>是朱践耳先生将我国民族音乐元素与现代作曲技法紧密结合而创作的钢琴精品之作,曲中洋溢着线型旋律美、民族特色美、整体音响美、复调交织美和交响音诗美.其浑然天成的多声部现代作曲技法,浓郁的中国西南地区布依族民族音乐魅力为中国钢琴作品走向世界找到了一条有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古诗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缺失与古诗文教学中文化教育功能的缺失导致了当前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文呈现方式困境,突破当前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文教学困境应做到古诗文校本教材开发中教育价值逐步得以呈现与古诗文教学实践中的心智教育逐步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20.
学习方式是人们在学习活动中所采用的方法以及方法使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形式,它表现出来的是一系列的操作步骤、操作方法和在操作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形态和式样。学习方式本身无优劣之分,任何一种学习方式都有长处和短处,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应用目的,要注意灵活运用和配合使用不同的学习方式。不同的学习方式,具有不同的性质。依据学习方式的性质不同,有以下五种类型的学习力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