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秋业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19(6):13-15
康德不论在理论理性里 ,还是在实践理性里都谈到了自由。但这种自由是纯形式的 ,因而是彼岸的。康德这种自由观对现代西方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对我们现今仍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崔宜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2(5):45-53
自由概念是康德整个哲学大厦的拱顶石,而在康德哲学中,自由概念的基本规定性是以自身为原因,而相应地所否定的东西是:服从外部的必然性。本文以康德的自由概念为主线,试图揭示其认识论、伦理学和社会政治哲学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3.
扬·马特尔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刻画了极端条件下派的人性因子与兽性因子的斗争过程,其中派的斯芬克斯因子表现出显著的灵肉背离的特征,而派的兽性因子被刻画成一头凶猛的孟加拉虎理查德·帕克:它在救生艇的出现、与派的对峙、被派驯服以及最终隐藏于山林的过程暗示了自由意志和非理性意志与理性意志的斗争过程.斯芬克斯因子实为理解这部作品的核心,将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应用于当代优秀小说的批评扩展了该理论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5.
宋清华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3(5):36-38
自由作为人类的核心价值,人类虽对自由理想的追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做了多种尝试,但自由的目标仍是高悬在彼岸世界的至善理想,可望而不可及。无论是康德,还是黑格尔,都未解决这一问题。自由理想的实现唯有借助人类的实践活动,才有可能得到最终的解决。马克思的实践观将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连接起来,既摆脱了康德的二元论困境,又克服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为自由理想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7.
温纯如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46(2):37-43
从意志到自由意志,不仅为“道德”奠定了基础,也为“立法”确立了依据.康德的实践理性不仅仅是关于道德行为的产生,也关系到法权思想的确立.意志自由不是行为的无约束,它受道德律的制约,是对道德律的遵守;受“法”的强制,是对“法”的尊重.康德的“德”法”双重关系的统一,对现代道德现与法治观的结合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络与传统的信息传播媒体相比有不同的技术特点;互联网络已对现实社会中人们新思想的产生,创造精神的发挥和自由人生的实现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我们不应只致力于网络信息的自律和他律工作,而也应引导人们在网络实践过程中培养其网络理性,在技术善用的基础上重塑其作为网络主体的自由。 相似文献
9.
理性、自由与责任是紧密相连的概念.学校教育非常重视学生伦理道德水平的培养.从当今社会发展趋势可以看出,责任意识的培养对于个体适应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是实现个体自由发展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现代社会生态伦理的要求.在教育领域中,对学生进行责任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首先,责任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理性化思考能力提高;其次,能提升学生的伦理道德水平;最后,能够促进学生自主性意识的增强. 相似文献
10.
"自由"是萨特关注的中心,他的哲学、文学活动始终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长篇小说<自由之路>描写了中学哲学教师玛第厄所经历的个人、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集团之间的矛盾冲突,揭示了人们为追求自由所走过的艰难历程,集中反映了萨特在理论和实践上探索自由的曲折过程、从绝对自由主义走向相对自由主义的进步,强调了用行动追求自由. 相似文献
11.
郭亚明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1(6):77-81
汪曾祺的短篇小说以描写一个特定的历史沿革,特定的地域风情见长,在浓郁的乡土风俗画的描写中,作家对民族的道德美,情操美,人性美进行了着力的讴歌赞颂,由于作家独特的人生经历,在创作中童年意识一直统摄着他的审美理想,成为支配他创作的特定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2.
伯林划分的两种自由概念是没有根据的.其学说内部也是歧义层出,消极自由并不优于积极自由,更谈不上是真正的自由,割裂两者无助于认识真正自由.这都是站在经验主义立场上看待自由问题,所以排斥理性和自由的关系.而不追求自由背后的超验价值,自由也是没有价值内涵的,也只是停留在最低级的形式中.康德的自律即自由使自由有了道德价值,凸显人类的尊严,虽然不太关心现实后果,但是大大拓宽对自由概念的理解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13.
14.
自由是人活动的一种状态,是一个重大的正义问题.但是,自由与正义是两个概念,自由并非都是正义的.自由的内涵、类别、自由与正义的关系构成了本文的主题. 相似文献
15.
审美关系理论是现代美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着审美特性、美感经验以及与之相应的美的感性形态的生成问题,而且关系着美的根源或美学本体论问题。中国现代美学早在30年代就对审美态度和审美关系作出了较系统的论述,在一度中断之后,进入80年代又一次提出这个问题,这表明审美关系作为现代美学课题所具有的重大理论价值和无法回避的历史意义。审美关系理论仍需要向前推进,仅仅局限在经验地描述审美不同于实用和科学的特点,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代美学的研究水平。实际上,非实践、非认识的审美关系,恰恰是从实践和认识两大关系中转化升华出来的,为了深入理解审美关系,必须首先理解实践关系和认识关系,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看到作为两者综合的审美关系及其特性是如何形成的,看到美的形态是在怎样条件下呈出来的。这些理论,将为审美关系的动态研究,为美的形态和艺术创造的历史研究,提供美学基础理论的支撑。 相似文献
16.
自由作为人类的一种永恒追求.成为人们热烈探讨的对象。意志自由论作为一种颇有影响的自由观,在人类历史中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西方著名实用主义哲学家胡克通过对意志自由论的批判.揭示出人类自由的问题,首先并不是心理学的探索对象,而是伦理学的探索对象。它不是意志是否自由的问题,而是心灵是否自由的问题.是人类行动是否自由的问题.从而将自由的探讨从一种缠绵于内在心理特质的无休止的争论中解放出来,引入到广阔、可检验的、可操作的外在行动上来.从而丰富我们对于自由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16-20
《老政治家》作为T·S·艾略特的最后一部戏剧作品,讲述了主人公克莱夫顿勋爵和其儿女莫妮卡、儿子迈克尔以及其他朋友、情人间的亲情、友情与爱情的家庭伦理故事。文章运用文学伦理批评中的自由意志与理性意志对剧中伦理语境下的人物伦理选择进行了逆向分析,即伦理解构,阐述和解析了文本中伦理问题和道德价值形成的现实背景,最后指出了作品带给读者的教诲功能。 相似文献
18.
意志自由观是个重要的哲学范畴,因此,考察不同思想家、不同思想派别对待意志自由问题的不同态度,无疑是一种必要而有效的方式。从禁欲主义、唯意志论的视角探讨意志自由,再以比较论证的方法阐释以马克思为代表的生存论意义上的自由观,在当代社会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失乐园》中,弥尔顿提出了自由意志的观点,从而解释了为何上帝造人却没有拯救人类免遭堕落的宗教难题。上帝给予人们自由选择的权利,因此人们必须承受自己选择所带来的结果。这与中国佛教的因果报应中所宣称的选择善与恶的自由有着共同之处。但是,东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决定了两者之间还是存在很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