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吃零食是孩子生理和心理的需要,不让孩子吃零食的做法并不科学。因为孩子的胃容量小,吃一餐不足以维持到下一餐,而在正餐外吃一两次点心,就可以补充一些热量和营养,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父母可以选择牛奶、豆浆、面包、水果、核桃、葡萄干等较富营养的食物作为  相似文献   

2.
很多小学生喜欢吃零食,而且常常把零食带到学校来。吃零食不仅不利于健康,产生的垃圾还会污染校园环境,所以,学校通常对学生吃零食控制很严,但很多学校都是采取“严堵”方式:定规章、出通告、训斥、处罚……不一而足,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  相似文献   

3.
《少年儿童研究》2011,(4):57-58
我有个女儿11岁了,从小就特别喜欢吃各种零食,尤其喜欢吃薯片之类的膨化食品,甚至有时都影响了正常吃饭。我也知道这样不太好,但又管不住。因为在家时还好控制,但在学校她会经常和同学一起买。平时爷爷奶奶也总会顺着她。  相似文献   

4.
孩子,别怕     
陈康和 《班主任》2013,(4):26-27
她叫王男,却是个女孩,身体单薄、矮小,六年级了,才一米四的个儿;她是插班生,刚从乡下老家转到城里来。可转来一个星期了,王男仍是形单影只,经常呆坐在椅子上一言不发。  相似文献   

5.
2008年5月,《中国儿童青少年零时消费指南(2008)》全新出版。以古典,精致而富有趣味的扇面图的形式,告诉我们关于零食的“三六九等”……  相似文献   

6.
黄英 《今日教育》2009,(8):44-45
零食是指非正餐时间所吃的各种少量的食物或饮料(不包括水)。《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将孩子喜欢的零食按“可经常食用”、“适当食用”、“限制食用”三个级别来推荐,这为家长如何为孩子选择零食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零食计划     
零食是指非正餐时间食用的各种少量的食物和(或)饮料(不包括水),是儿童青少年饮食结构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近十年来,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水平呈总体上升趋势。2007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食品所开展的居民零食专项调研显示,3~17岁儿童青少年中60%以上每天都吃零食。目前,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膳食营养状况还存在诸多问题,努力完善正餐的食物结构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措施。同时,正视儿童青少年吃零食的实际情况,并加以正确引导,将有利于合理膳食,减少和改变不良的吃零食行为。  相似文献   

8.
裴庆美 《家长》2012,(8):41-42
周日,我在家打扫卫生,忙得晕头转向。本想让女儿过来帮忙,可抬眼看见的情景是,15岁的女儿正一边吃着零食,一边四平八稳地坐在电脑前,优哉游哉地玩儿着电脑游戏。  相似文献   

9.
《少年儿童研究》2014,(5):59-60
孩子爱斗嘴脑瓜灵 2014年4月16日《北方新报》讯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选取了157名来自不同文化和社会经济背景的青少年,平均年龄13岁。他们对这些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与母亲发生争论的情况进行了观察、录音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尤玲 《家长》2009,(8):17-19
在这七种武器中,霸王枪的名头最大,但并不是因为它霸道十足,而是因为它的名字背负着太多的故事,以及那些故事背后的经验和教训。对比之下,父母有着孩子根本无法相比的人生阅历,因此就要求父母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为孩子提供一些人生经验,以及为人处事的规则,以使其懂得生活这部大书里的喜怒哀乐,以及在生活中一个需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相似文献   

11.
七情六欲,人所共有之。但同样是情绪,可给人带来健康,也可给人带来疾病;而人本来是有能力和办法来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感和情绪,使之利于健康和生命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尚不成熟,情绪情感十分丰富、脆弱,且又复杂多变。这有赖于家长在学会驾驭自己情感的同时,并成为孩子情绪的“镇静剂”。  相似文献   

12.
零食:让我怎敢喜欢你 孩子们的零食常常多得令人惊叹,不仅口味多,而且花样层出不穷。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最受孩子欢迎的食品却往往是一些“三无”产品.质量很难保证。  相似文献   

13.
杨曼 《华章》2011,(4):55-55
零食:让我怎敢喜欢你 孩子们的零食常常多得令人惊叹,不仅口味多,而且花样层出不穷。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最受孩子欢迎的食品往往是一些“三无”产品,质量很难保证。  相似文献   

14.
杨凯 《教育文汇》2014,(2):14-14
近日,邻居小赵的女儿在幼儿园过生日。小赵去蛋糕店订了一个大蛋糕,还去超市买了很多小零食和巧克力准备送去。她说:“不买不行,现在孩子都流行在幼儿园里过生日,买蛋糕和吃的也攀比。”  相似文献   

15.
《家教指南》2004,(12):34-34
一个“可怕”的数据暴露出我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严峻局面,在上海市科委和卫生部门的支持下,复旦大学附属儿产医院和上海少教科院普教所的一项调查发现,有24.39%的孩子曾经有一闪而过的“活着不如死了好”的想法。  相似文献   

16.
那天我和一位同事结伴带上各自的孩子去公园玩。同事是一个很细心的人,他关注着自己孩子的一举一动,并且不停地用一种无比赞赏的口气夸奖着,孩子从地上捡起一颗小石子扔出去,他说:“宝宝真厉害,扔得这么远!”孩子把一个零食袋扔进垃圾箱,他说:“宝宝真聪明,知道扔进垃圾箱!”孩子无意中哼了一下“两只老虎”,他说:“宝宝唱得真好听!”……  相似文献   

17.
孙抱弘 《家庭教育》2005,(11A):11-11
成长中的青少年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这是社会的共识,但是,如果认为成长中的孩子只能把全部精力放在知识学习上,那就有些片面了。现在有些家长还认,学习只是为了拿好分数、过考试关、进好学校,这种认识就更片面了。正是在后面两种片面认识的误导下,当有些孩子对家里的一些事情表示兴趣时、对家务劳动表示热情时,往往被家长兜头一盆冷水,一声“小孩子家,管什么闲事,快做你的作业去”,从而关闭了这些孩子参与家庭事务之门。  相似文献   

18.
《教育导刊》2005,(7):45-45
一项对全国上万个家庭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目前中国儿童的肥胖率达到8.1%,比10年前翻了一番。调查还显示,中国少年儿童的饮料消费不健康。  相似文献   

19.
邻居的孩子     
曾元沧 《新读写》2011,(6):10-10
薄雾在鸟翼下消散,花木从春寒中醒来。踏进这座公园的多为住在附近的人,且多为中老年,几乎看不到青少年。人们各得健身怡神之乐,都成为公园早晨的“画中人”。  相似文献   

20.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当前青少年教育中流毒最广、危害极大的奇谈怪论,可以视为无稽之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