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案例一] (出示句子:皮埃尔几乎急得要发疯了:天哪,难道克勒松的血白流了?难道我们俩将白白付出生命的代价?)  相似文献   

2.
<正>朗读是把书面上写的语言变为口头上说的语言,把无声语言(文字、文章、文学作品)变为有声语言——更能表情达意的口头活语言。它比自然口语更明亮、更生动、更具美感。简而言之,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艺术再创作活动。 朗读是一种有声语言艺术。高尔基说过:“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真正的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悦耳。”朗读也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教师庄重大方的气质和仪态,朗读时那种字正腔圆,铿锵优美的语调,不仅使学生准确领悟到语言表达的思想,而且被那种悦耳、亲切、无粉饰、不造作的音调所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语文课程标准》还规定了朗读的总目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朗读,顾名思义就是运用响亮的声  相似文献   

4.
使用苏教版小语教材大大加强了课堂内朗读的比重,但在朗读的指导方法上还存在着盲目、随意、单一的毛病。我认为指导要出实效,应具体注意“六性”:1.目的性,即每读一遍课文,都要根据教材实际提出一些具体的特定的要求,或是朗读程度上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  相似文献   

6.
“朗读在阅读教学中最为重要。朗读要做到语调能够符合课文内容,能表达读者对课文所描写的人物和事件的正确态度。”这是教学大纲对我们所提出的关于朗读教学的要求。要怎样才能达到这一要求呢?我们认为可以这样做:一、讲解清楚,分析透彻,能使学生读得有表情读得正确。“好的朗读是以好的理解为基础的。”儿童对课文理解了,自然读得有表情读得正确。在教学中应着重对教材进行分析,让儿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特别是对难理解的词句,反复讲解;同时一发现儿童  相似文献   

7.
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细心的教师不难发现,课标教材的每一篇课文在学习目标中都显示了一点,那就是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8.
越淑丽 《辽宁教育》2009,(10):37-38
策略一:把握文本情感"基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 美学家王朝闻说:"朗读者的高明之处,不只在于清晰、流利、悦耳的音和调.主要在于他进入了文学作品规定的情景,即他自己有所体验而形成的入神的音调、颜面表情."  相似文献   

9.
朗读是学生与文本之间进行对话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成为长期困扰语文教师的问题之一。曾听过一节教研课,上的是人教版第三册的《秋天的雨》,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教师是这样指导学生朗读的:师:哪位小朋友愿意把这句话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一学生很流利地读完后,将其中的“飘哇飘哇”读得较快。师:枫叶从树上飘落下来的速度是很慢的,因此,…  相似文献   

10.
朗读是学生与文本之间进行对话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成为长期困扰语文教师的问题之一。曾听过一节教研课,上的是人教版第三册的《秋天的雨》,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教师是这样指导学生朗读的:师:哪位小朋友愿意把这句话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一学生很流利地读完后,将其中的“飘哇飘哇”读得较快。)师:枫叶从树上飘落下来的速度是很慢的,…  相似文献   

11.
为了让学生钻进课本里读书,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时,运用了比较法,变过去学生用“口”读书为用“脑”读书,品出书中的味来。用删减法——斟酌读《飞机遇险的时候》这篇课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周恩来同志立刻站起来,从摇摆不定的机舱一头,几步跨到小女孩面前。……周恩来同志马上解下自己的伞包给小扬眉背上……”这段话突出了周恩来同志在千钧一发的紧要关头置个人生死于不顾,毫不迟疑地将生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可见,"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径。忽视了"读"或"读"不到位,学生语感的培养和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便成了无源之水。因此,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培养语感。但是,在目前语文朗读指导中存在着一些值得关注的误区。  相似文献   

13.
小语大纲指出:“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朗读既是一项重要的阅读能力,又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因此,要十分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大纲规定:“从一年级开始,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朗读呢?  相似文献   

14.
我们提倡多读,也反对那种天地玄黄吼一通、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做法.毋庸置疑,学生的朗读离不开教师贴切的指导.一、朗读应体现读者个性一位老师教学《沁园春·雪》时,提出一个要求:“读出韵律美.”教者实际要求学生做的是“用斜线划分朗读节奏”,然后依据这个节奏朗读.  相似文献   

15.
一位老师教学《陶罐和铁罐》时,是这洋指导学生朗读“你敢碰我吗?陶罐子!”这句话的。师:“你敢碰我吗?陶罐子!”是铁罐傲慢地向陶罐发问的一句话。同学们想一想。朗读这句话时,哪个字读重音最能表现铁罐的傲慢? (学生活跃起来,都在轻声试读。) 生:我把“敢”字重读:“你敢碰我吗?陶罐子!”意思是你陶罐是没有胆量碰我的。这表现了铁罐的  相似文献   

16.
一、传授感情朗读技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学生的感情朗读,可从语调、语速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它给我们指出了正确朗读的两个要素.但我们也发现:有时候,教师在语调、语速上都指导得不错,但为什么学生朗读的效果却不见得好呢? 究其原因,是缺少了对"停顿"这一技巧的指导.根据长期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评价学生的朗读应包括语音语调的准确、语速的适当、停顿的合理三个要素.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重视读的训练,在教学中要多读少讲,以读代讲。读是反复品味作者语言,咀嚼、消化、吸收、领会文章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然而,现实中往往会出现仅凭"反复诵  相似文献   

18.
[案例](出示句子: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道:“大家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达到这个要求呢?小学语文教材中,名篇比比皆是。认为应该在教学中加强朗读的指导和反复有效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文章内容,在读中加深情感的体验,在读中逐步掌握语言的运用规律。正是想通过具体的阅读教学实践,来探究语文教学中朗读的指导方法。  相似文献   

20.
当下,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明义”这样的理念愈来愈得到教师们的认可,并在教学实践中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这对语文教学的发展无疑意义重大。然而,有的教师在努力践行这些理念时发生了偏差,在如何把朗读作为阅读教学的基本手段,在指导学生朗读与感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提高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