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昕 《大学生》2012,(19):64
由于我教的专业比较偏门,四年才招一次新生,所以每一届学生,老师们都是从大一全程带到大四的。我工作十一年,已经送出了两届学生,眼下这第三届,明年也将毕业。记得教第一届学生的时候,我跟他们只差了四岁,为了树立自己的权威,我故意假扮老成,平时上课不苟言笑,上完课就走人,刻意跟学生保持距离——我的这一套还挺有效,以至于直到今天还有人说,当年觉得我是一个特别威严的老  相似文献   

2.
我校2003届的初中毕业生是电脑派位的第三届学生。前两届我教的是重点班,对电脑派位与择优录取学生的差别体会不深。今年我参加了新教材的试验,为了使试验具有广泛性和说服力。我选择了年级中最差的班级。  相似文献   

3.
朱燕 《教师》2012,(31):105-105
“乘法分配律”是苏教版数学第八册的教学内容,到目前为止,我教过两届四年级的学生,上过两次“乘法分配律”的课,这两次截然不同的教学过程。造就了不同的结果,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4.
<正>《外国小说欣赏》笔者已教了两届,由于教学策略不一样,教学效果也不一样。第一届笔者着力于深入解读,花大量时间备课,可总是感觉"剃头挑子一头热",自我感觉很好,已经把小说分析地很透彻,而学生却是"事如春梦了无痕",没多大感觉。第二届我就尝试着用预习来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预习的具体步骤和细则。我教的两个班都是实验班,语文素养和思辨审美能  相似文献   

5.
《外国小说欣赏》我已教了两届,由于教学策略不一样,教学效果也不一样。第一届我着力于深入解读,花大量时间备课,可总是感觉“剃头挑子一头热”,我自我感觉很好,自认已经把小说分析地很透彻,而学生却是“事如春梦了无痕”,没多大感觉。  相似文献   

6.
<正>我之所以把自己称为"老水手",是因为我"到龄退休"已两年多,是因为我近30年前就开始参加"教海探航"征文竞赛活动,并获两个一等奖。时隔多年,我有机会再次参加第24届"隆天杯·教海探航"征文竞赛活动,又凑数得了个一等奖。作为"教海探航"的一位"老水手",尤其是亲历多次活动,我真有些特殊的回忆、特别的感受……  相似文献   

7.
翻阅"教学日记",发现我在教《示儿》一诗中"家祭无忘告乃翁"的"祭"这个生字时,对三届学生采用了三种不同的教法,收到了三种不同的效果。前年教"祭",我先是工工整整地把它写在黑板上,然后对学生强调:不要将"祭"写成  相似文献   

8.
当我们潜心钻研教材教法,教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之后,我们反而感叹语文越教越不会教,越教越不知道该教些什么。在多年的阅读教学实践和反思中,对话式阅读教学越来越使我着迷,在课堂中也显现出它强大的优越性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在五小 ,我有一个绰号 ,叫做“治‘差’专业户”。因为20年来 ,我教了七届毕业生 ,有四届是经四年级分班编出的混合班 ,也就是老师们最不愿教的、学生们最不愿进的“杂班”。当时接手时成绩都很差 ,可到了毕业 ,经过镇统考测试 ,届届名列第一。特别是1996和2000两届毕业生 ,升入南陵一中的学生数均高出平行班10多人。老师们夸我“神” ,领导们称我“能” ,组织上奖给我一面面大奖状 :省师德先进个人、市十佳师德标兵、市县教坛新星、县优秀班主任。《小学德育》杂志曾刊载过我的“治差”经验《也谈调动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许…  相似文献   

10.
教余记教趣     
读了《江苏教育》上的几篇“教余记趣”文章,觉得都妙趣横生,且不失清丽洒脱。但这些文章大多不约而同地写成了“教余趣事记”。我认为“教余记趣”亦应包含“教余记教趣”,而且作为一名教师,教学当是主要的一种生活方式,碰到的趣事中,“教趣”无疑是最多的。我就喜欢将一些教趣、在教余记下来。比如,提到考试,理所应当是教师考学生。而学生考教师,则有悖常理,且也罕见。肯定是老天厚爱,让我就经历了那么一回。那是我刚接这届高三毕业班不久,一次课间,几位学生围住了我。  相似文献   

11.
笔者参加江苏省2010华夏杯第22届教海探航系列活动时,饱赏了无锡锡山区学科带头人虞筱熹和杭州拱墅区教研室特级教师闫学两位老师执教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我  相似文献   

12.
黄伟宏 《课外阅读》2010,(12):135-136
经常听到身边的同事抱怨说:现在的学生,真是一届不如一届啊!现在的学生,我都不知怎样教才能把他们教好;现在的学生,学习自觉性哪去了,等等。这样的抱怨声音很正常,我记得课改前,像我们这般的初级中学,期末考试英语及格率90%以上,优秀率60%以上,现在对我们来说简直是一种奢望。老师普遍认为现在的英语越发难教,学生普遍认为现在的英语越发难学。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从而给学生提出一些英语学习的学法指导。  相似文献   

13.
王金红是2007年下学期分到我班的学生,那时候我教八年级两个班的思品课。并兼任八年级二班的班主任。刚一分班.原来教这届学生的班主任就跟我说要留意王金红.说她有辍学的迹象。接下来的几天,学校有很多的劳动任务.我就发现王金红会在要劳动的时候不来学校。  相似文献   

14.
作文教学的困惑教了两届工艺美术专业和一届学前教育专业,现转入教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专业的语文,两相对比,觉得现在所教专业的学生语文基础很不好,学习积极性不高,尤其是作文的  相似文献   

15.
程果儿 《新读写》2023,(3):54-55
<正>儿子与我共处一校,我教小学,他在初中部。因为体质特殊,每天我都要为他在食堂的两餐操心。下午5时过后,我送走学生便匆匆赶去食堂陪他一起吃晚饭。跟他同届的七年级学生,有一批是我教过的。有的教过一年,有的跟我两年。我每晚跟儿子在食堂西头就餐,七年级学生吃完正好从这个方向下楼,所以,吃饭过程中我要多次回应他们的招呼。上学期,还有一批孩子过来,叽叽喳喳地围观我跟儿子吃饭,有的还带上新同学、新朋友一起来。  相似文献   

16.
<正>我不是悲观主义者,不会因为人生快"走到头"了而叹息。我常常想的倒是:假如时光倒退十几年,不要多,只十几年,再给我一次从一年级带到六年级的机会,再让我教一届小学生,把我现在相对的成熟献给学生,那该多好哇!我时常记起江苏省模范教师王树堂先生生前对我说的一句话:"年轻的时候不会教,等会教了,又老了。"他说出了所有退休老师的心里话,一种带有无奈、伤感、留恋、遗憾的肺腑之言。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个在两届“五·四”杯论文竞赛中都获了奖并参加授奖大会的幸运者,许多人问我成功的秘诀在哪里,我的回答是:自信是成功之母。有不少人总想到写论文是专家、学者或资深教师的专利,因而自卑并害怕写作,满足于一般的教好书。这是自己看不起自己,是一种消极的自我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个农村高中的教师,我已经工作了十几年了,在送走一届一届学生的同时,对教过的班级和未教过的班级都有所认知和简单的了解。在这一年年的工作中,我们发现在我们学校有这样一种现象:艺术班的同学,绝大多数都比普通文理班的同学学习努力得多。虽然不能把它称为艺术班现象,但它的确存在。在这里,我仔细考虑了一下原因,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归纳,或许它能给我们的普通教学带来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9.
"高考"与"语文素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教了两届高三、取得了高考"辉煌"成绩、主编了百万字高考复习资料的我,再回过头来教高一,情不自禁地以"高考专家"自居。于是,我的口头禅里"高考"横飞,学生一开始还精神抖擞,慢慢地便有些厌倦甚至开始暗地里计算我的"高考"频率了。学生和我或许都有些不适应,彼此不免有些隔膜。  相似文献   

20.
一九八四年我们开展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探索与研究,在全县抓了六个实验班。经过几年的实验探索,取得“两活”“两提高”的实验效果。“两活”是老师教得活,学生学得活;“两提高”是学生读写积极性提高,读写能力提高。我们分别在八六届、八七届毕业的实验班进行了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抽样测试检查,结果如下:八六届毕业实验班教学效果检查内容:①阅读短文《我爱落叶》,要求分段、概括段意.归纳文章中心思想;②让学生将作文题《我喜爱……》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