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非 《语文知识》2000,(10):32-33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高中语文第四册)两次出现“按酒”一词:“再讨了按酒铺放桌上”,“向后我将按酒入去”。课本未注,《辞源》“按酒”条收有二义:一是“下酒”,二是“下酒的食品”(上二例用此义)。后者显然由前者引申而来,如同  相似文献   

2.
3.
高中语文第四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文末写林冲杀人后,“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据笔者所知,不少人将“投东”理解成暗指林冲上梁山。 诸多教学参考用书,对该文故事情节结局的分析,都这样写道:林冲“毅然杀了仇人,投奔梁山,走上了反抗的道路”。(见西苑出版社出版的《素质教育新教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专业学校各科专业通用语文上册<教学参考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学参考书》)。这种说法,为“投东”是暗指林冲上梁山的观点提供了依据。 “投东”不是暗指林冲上梁山。 文中有三处谈到“投东”,此处  相似文献   

4.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中,林冲被刺配沧州不久,忽一日从开酒店的故人李小二门中得悉高俅竟然派陆谦千里迢迢追来谋害于他,顿时大怒,“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准备结果了陆谦性命,  相似文献   

5.
《水浒传》中关于林冲这一人物形象的描写传神的篇章之一就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解读此类文本要抓住人这一个核心,同时也要关注与人物相关的景物描写。从标题来看,林冲是以林教头的身份出现的,除了身份之外,还有风雪和山神庙,这三者结合营造出一个宏大的场面,诉说了一个细腻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高中《语文》第四册所收《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水浒传》中最精彩的一回。文中称那个谋杀林冲不成反被林冲所杀的陆谦为“陆虞候”,但许多人却读成了“陆虞侯”。这可能是因为“侯”在古代是一种爵位,与“官”密切相关,而“候”似乎与“官”沾不上边。其实,“虞侯”一词根本就不存在,“虞候”才是官名。这个词最早见于《左传·昭公  相似文献   

7.
人物:林冲 年龄:三十四五岁 相貌:豹头环眼.燕颔虎须 身高:八尺长短身材 绰号:豹子头 座次:三十六天罡之第六位 星名:天雄星 兵器:丈八蛇矛 职务: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原职),梁山马军五虎上将之二 家庭关系:妻子,张氏贞娘。林父为东京的提辖官,岳父为禁军教头。  相似文献   

8.
审美活动由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情感、审美理解四种不可分割的审美元素有机组合而成,想要感知丰富而立体的审美形象,需要审美主体经过一系列审美活动,才能达到“目中形动”“心中情生”“志通神达”的审美状态。本文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林冲这一人物为例,尝试从“形”“情”“神”切入,提出有关高中语文小说人物形象的审美教学建议:描绘言语具象化,以疑点勾连整本书,“应目”以促“形动”;把握人物形象的情感,关联自身情感,“会心”以促“情生”;在“形动”与“情动”的同时,探寻人物形象的文化根因,“得理”而促“神达”。通过“形动”“情生”“神达”三方面的有机融合,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9.
在高歌猛进的新课程改革大潮中,许多传统篇目被“改”掉了,但节选于《水浒传》第十回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却能在高中语文教材里始终占有一席之地。林冲本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林冲在被反复欺凌中逆来顺受、委曲求全,盼望有朝一日“刑满释放”后继续效忠朝廷,却被逼着一步步走上与朝廷对立的草寇生活。林冲的经历最能代表众好汉被“逼上梁山”的生命历程,因而最能揭示《水浒传》“官逼民反”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李小二称自己的“老婆”为“大姐”,为何要称自己的妻子为“大姐”呢?这是因为我国古代妻子的称谓有的是单义的、固定的,如内人、浑家、拙荆等,但有的是多义的、临时的,要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确定,妻子称“大姐”就是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11.
李霭 《青海教育》2006,(7):42-42
优秀古典小说《水浒传》,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个性鲜明,特征突出。正如金圣叹所言:“叙一百零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较之《三国演义》,在人物塑造方面,《水浒传》成就更高,它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人物塑造由类型化典型向个性化典型过渡。节选自《水浒传》第十回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历来是为人们击节称赏的名篇章之一。在这一章中成功地刻画了这一封建统治集团的依附,  相似文献   

12.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提到的陆谦陆虞候,是高俅高太尉的心腹。课本及教参均未对其作详注,"虞候"究竟是什么身份,学界的认识并不一致。一、"虞候"是爵位吗之所以提出这一问题,是因为曾有一些将"陆虞候(hòu)"误为"陆虞侯(hóu)"的例子:  相似文献   

13.
14.
高扬 《教师》2010,(21):127-128
林冲是《水浒传》中形象刻画十分鲜明的人物之一,但他是如何从一个声名赫赫的八十万禁军教头转变成一位威风凛凛的农民起义军首领,如何由一个心存幻想、逆来顺受、委曲求全的人转变成一个与统治阶级势不两立、殊死搏斗的英雄人物的呢?这在高中语文课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有精彩的描述。值得研究的是,林冲性格的转变不是一种“突变”,而是一种“渐变”。  相似文献   

15.
16.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以一人杀三人的场面写得最精彩。一人对多人应是纷纭拿斗的场面,林冲却杀得忙而不乱,忙而不烈。因为对手人虽多,却非林冲的敌手。别说对抗,就连招架之力也没有,有的只是“逃”,林冲无须应付“斗”,只须全力以赴“追”,所以场面不激烈。但毕竟以一追三,林冲不是孙悟空,不能一变三,所以虽不激烈却较紧张。林冲的追杀忙而不乱。他交互时间,利用一敌倒地挣扎的空隙,追杀另一敌。  相似文献   

17.
王凤阁 《现代语文》2007,(9):111-111
在文学创作中,重复是一种艺术手法。高明的重复,可以拓宽文章意境,增加文章厚度。同时文学创作又怕重复,同样的事件和动作在作品中重复出现,往往会有哕嗦、拖沓之嫌。因此非大手笔不敢重复,施耐庵便是这方面的高手。一部《水浒传》,重复的事件很多,如写偷情,先写潘金莲偷情,后又写潘巧云偷情:写打虎,先有武松景阳冈打虎,后又有李逵沂岭打虎。同样的事件莺复写来,并不让读者感到乏味、厌倦,作者每次都能翻出新意。《水浒传》中还有一次重复也十分精彩,  相似文献   

18.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以一人杀三人的场面写得最精彩。一人对多人应是纷纭拿斗的场面,林冲却杀得忙而不乱,忙而不烈。因为对手人虽多,却非林冲的敌手。别说对抗,就连招架之力也没有,有的只是“逃”,林冲无须应付“斗”,只须全力以赴“追”,所以场面不激烈。但毕竟以一追三,林冲不是孙悟空,不能一变三,所以虽不激烈却较紧张。林冲的追杀忙而不乱。他交互时间,利用一敌倒地挣扎的空隙,追杀另一敌。  相似文献   

19.
情之涌动需要有思之沉淀,事之演绎需要有思之观照,论之激扬需要有思之导航。思想闪光了,你的文字才会闪光。有丰富生命和深刻思想的人,会从日常生活中看见大哲理,而这种大哲理,又会成为其作品的灵魂。但是,从生活到哲理,需要重新整合,需要转换和提炼。很多同学在写作中喜欢堆砌素材,简单推理,公式化地导出结论,读者无法从中看见"我"的思想与性情。  相似文献   

20.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对“将”字的注释为:“将出:拿出。将,拿。下文‘将来’‘将汤’的‘将’也是‘拿’的意思。”这样的补充很有针对性,关注到了文字古今词义的变化。但“将”字在文中非常活跃,共出现了17次。仅有的这处注释对全文而言并不完整,注释中对“下文”的列举也有疏漏。有必要对“将”字在文中的使用情况作出更全面、更清晰的梳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