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杉  方明豪 《文化学刊》2013,(3):139-144
受众对媒体的偏见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偏见来自于媒体的报道偏向,也源自受众对媒体的主观认知偏差,即所谓的"敌意媒体效应"。敌意媒体效应研究近些年在西方学界不断深化拓展,但在国内研究领域却鲜有提及。对此,本文将对敌意效应理论加以简要介绍,并进行本土化解读:一方面用案例说明这一理论在国内传媒研究的适用性;另一方面探析其在媒介效果研究的理论拓展问题。  相似文献   

2.
言论集纳     
突发事件一般都是重大事件,具有强烈的社会关注度,符合媒体有关新闻价值的诉求,所以媒体必然介入,必然报道,国内国外都是如此。像美国遭受卡特里娜飓风袭击后,国内几乎所有的主流媒体都派重兵奔赴灾区报道;在日本,只要地震发生,媒体记者就会很快在灾区集结,这被看作是职业精神的表现。这是自然产生的现象:灾区现场是救援大战,荧屏上、版面上是新闻大战。应当承认,媒体的总动  相似文献   

3.
每年的“两会”都是海内外媒体密切关注的大事。“两会”议题均关乎国计民生,信息量大,富有新闻价值。但在“两会”报道中,《中国日报》既要面临国内同行的竞争,也要与境外媒体竞争;既要面临同类媒体的竞争,也要与异质媒体竞争,这就对我们的“两会”报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正>一提起对外传播,人们通常想到的就是针对海外受众报道中国,围绕中国议题的话语权与海外媒体展开竞争,在答疑解惑中掌握主动权。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海外媒体对国内舆论阵地的穿透力正在增强,与海外媒体在国内的交锋越来越值得重视,这意味着对内、对外两个舆论场的互动会更加紧密,"后院"里的舆论引导将越来越成为外宣媒体不能忽视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5.
2005年和2006年夏季,美中两国分别遭受了飓风“卡特里娜”和强台风“桑美”的袭击。中美两国的主流媒体《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对本国发生的自然灾难的报道是很不相同的。本文以自然灾害发生后1周时间内《人民日报》对“桑美”的报道和《纽约时报》对“卡特里娜”的报道为对比样本,通过对两家媒体报道内容构成、侧重点、新闻价值体现、对待政府的态度等方面的对比分析,来论证新闻文化不同对媒体的报道影响;并基于此对国内媒体的“对外报道”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新疆“7·5”打砸抢烧暴力事件已经过去了一年多,国内的专家学者们对境外媒体如何报道这一重大突发事件做了不少研究和论述,这些研究和论述都集中在了传统的西方媒体如何报道“7·5”事件上。其实在新疆“7·5”事件中,还有一个国家的声音,特别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与新疆有着深刻历史渊源的土耳其,而土耳其的主流媒体关于“7·5”事件的报道一直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正近几年,"雾霾"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热词",雾霾天气频发,不仅牵动着国内民众的神经,也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国际媒体争相对其进行报道。当代社会,国际新闻媒介的报道,尤其是西方主流媒体的新闻和言论中所呈现出的虚拟形象,对于一国国际形象的建构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西方媒体如何反映和解读中国雾霾问题,对于我们有的放矢地开展雾霾等话题的对外报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解外媒所呈现的中国雾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及国内信息流传播速度与广度的增大,海外媒体关于中国新闻的报道正在从以时政、经济新闻为主的格局,转向报道更多的社会文化新闻,国内民众也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海外议题设置。人们看到越来越多类似大妈广场舞、羊年说羊、Duang这样非常接地气的中国新闻正在进入海外主流媒体和新闻网站的视野。这些外媒报道其实就像一面镜子,从不同角度照出了  相似文献   

9.
<正>传统意义上,一个国家国内的传播活动与这个国家的对外传播活动,从内容到形式都有所区分。但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这种"内外分家"的局面逐渐发生了改变,开始出现"内宣外宣不分家"的格局。而这种格局的一种表现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的现象,即国际媒体的涉华报道对发生在中国国内的、极具本土意义的新闻越来越感兴趣,报道的规模和时效性也在不断升级,以至于内宣媒体正在成为外媒报道的议程设置者。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获得了国际国内社会的广泛关注。相比国内媒体的主流舆论,国际媒体对于中国反腐行动的报道则褒贬不一,甚至出现了歪曲事实的现象。受限于自身的国际影响力,中国媒体的反腐败国际传播也收效甚微。为了突破国际传播的刻板偏见,我们从受众出发,对在华外国留学生进行了结构式访问,分析以外国留学生为代表的海外受众对当前中国反腐行动及其国际传播的认知,从  相似文献   

11.
30年来,中国的发展成就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可。但是,一些西方媒体往往对我国快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夸张性的报道,无理指责我国的国内事务。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过春节看电影"已经成为中国的一项新年俗,而"科幻电影"出乎意料成为今年春节电影档的关键词,尤其是一部现象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的出现,更是引起海内外媒体广泛关注。笔者选取《纽约时报》在内的多家外媒和国内主流媒体关于这一话题的报道,对比分析中西方媒体呈现的多元化视角和报道策略,希望对中国电影文化对外传播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国内主流媒体的海外记者站点数和驻外记者数量迅速增加。如何在全新的全球传播生态中,创新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在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与解读中发出中国的声音,是需要思考的问题。国内媒体的海外记者队伍的体制和机制上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人员数量与国际一流媒体相比尚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驻外记者的专业素质尚有较大提升空间。对于建  相似文献   

14.
一、研究综述近年来印度主流媒体涉华报道量不断攀升,国内众多学者对印度媒体的研究也随之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在知网上以“印度媒体”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可以得到200余篇研究文章,主题集中在“中国形象”“一带一路”“媒体发展”和“中印关系”等方面,而聚焦印媒对中印双边外交事件报道的研究文献还较少。在推进中印关系稳定发展的过程中,领导人会晤和战略沟通起到把舵定向的重要作用,是中印关系发展的重要事件节点。近年来,习近平主席和莫迪总理在各种场合下已有过十余次会面,2018年4月武汉举行的中印领导人首次非正式会晤,更是开创了两国领导人交往的新模式。而印媒相关报道直接影响印度民众的对华情感乃至两国关系的深入发展,因此,当前围绕印度主流媒体对于领导人非正式会晤报道开展深入研究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灾难报道能够瞬间成就一个媒体,但不符合国际话语体系的灾难报道也能瞬间毁灭一个媒体。我们通过媒体来看世界,世界也通过媒体在看我们,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要通过媒体来看自己。本文作者以某些中国媒体对日本地震的相关报道为例,分析了在灾难事件对外报道中值得引起重视的经验及教训。  相似文献   

16.
"与世界对话"活动是由共青团中央国际联络部联合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和中国青年报社主办的系列品牌活动,活动的主要参与人群为国内的大学校园媒体记者,活动旨在为国内的大学生记者打造一个与国际高端政治家、企业家、学者以及各国青年领袖交流沟通的平台,以期让大学生媒体记者进一步了解世界,报道世界,并向世界展示新一代中国青年的风采。  相似文献   

17.
正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引起外国媒体高度关注,不同国家的媒体会如何解读?不同语种的报道是否会呈现不同聚焦点?西方媒体和周边国家媒体的报道角度是否存在差异性?背后的影响因素是哪些?充分了解不同国家、不同语种的外媒如何报道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能为我们在不同对象国进行有针对性、差异化的对外传播提供启示。本文选取英语媒体、日语媒体、越南语媒体和缅甸语媒体对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报道,运用文本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对多语种的报道文本进行细读,深入了解不同外媒对国庆报道的议题选择和报道框架,同时比较文本内  相似文献   

18.
<正>雾霾话题近几年来成为国内外媒体普遍关注的话题。尤其是发生在2013年被称为"北京历史上最严重的空气污染事件"的雾霾,不仅引发了国人及媒体的热议,也引起了外媒的极大关注。以BBC为代表的西方媒体均对该事件进行了持续的关注和报道。外媒针对北京雾霾的报道一出,立刻引起国内网友的热烈讨论。有不少网友认为,英国伦敦作为著名的"雾都",嘲笑北京雾霾未免有五十步笑百步之嫌;也有许多网友指出,北京的环境污  相似文献   

19.
<正>突发公共事件,或称重大危机事件,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社会发展面临的现实而严峻的问题。英美俄日等国家的新闻媒体在报道本国突发公共事件过程中承担了多样化的社会角色,媒体既是事实报道者,又是参与处置者,还是舆论的影响者,各国媒体在突发事件的报道原则、方法和策略上,也形成了一般性共识,媒体已经成为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中政府认可、公众信赖的社会公共力量。国内发生的"8·12天津港爆炸案"就给政府处置和媒体报道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一个印度问题的研究者和观察者,由于工作需要,笔者多年来一直在从各种角度跟踪印度媒体的中国报道以及中国媒体的印度报道。下面就想结合个人的所见所闻谈谈对中印媒体涉及中国和印度及中印关系问题报道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