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前夕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为即将诞生的新中国确立了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但是,1949年9月,新政协制定的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却明确规定新中国是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并没有把社会主义的前途写进去。在此期间,曾有党外人士向毛泽东询问,要多少时间过渡到社会主义去,毛泽东说:“大概二三十年吧。”  相似文献   

2.
一个社会形态是否应当存在,不取决于人们的主观意志,而取于这个社会的生产方式,从国体、政体、经济基础和文体等方面可确证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形态的客观存在,我国落后的生产力、新民主主义生产关系的长期适应性、私营经济个体经济的积极作用、工业化与三大改造关系等,决定了过渡的长期性。实践证明,“超前过渡”阻碍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酿成严重社会后果。  相似文献   

3.
我们党在领导全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实践中,工作发生过某些偏差,原因在于:第一,在正确把握国情方面尚有一定差距;第二,对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认识不够清晰;第三,对于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矛盾与中心任务的认识不一致;第四,低估了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形式的重要作用;第五,对农村社会主义改造工作设想的过于简单,认识到这些对今后的工作中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七年间,我国通过和平的方式顺利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伟大转变,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民族做出的又一开创性的历史贡献。在这一伟大的社会变革中,中国共产党不断地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先是在思想上超越自我,实现了从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逐步过渡到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突破;接着又在实践中超越前人,找到了一条和平赎买的新途径,在较短的时间内顺利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社会制度的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5.
从 1 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到 1 952年底 ,新民主主义中国按照毛泽东最初的构想 ,运行良好 ,秩序井然。此后 ,毛泽东对当时国际、国内形势的判断出现了一定的偏差 ,过早地提出了向社会主义全面过渡的总路线 ,加快了所有制变革的步伐 ,最终使新民主主义社会提早结束。分析其原因 ,总结历史教训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6.
面对急剧变化的苏联和东欧形势,中国向何处去?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坚定地声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才是中国的富强之路。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论证了江泽民同志这一正确论断,阐述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提出由新民主主义进入社会主义的革命纲领,建立新中国;才能在新中国成立后消灭剥削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在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严重挫折的时候,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7.
把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划分为两种基本类型,较好地解决了马恩的有关思想与历史和现实的矛盾,避免了把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划入过渡时期的错误,有利于正确地认识现实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及其运行规律。  相似文献   

8.
建国前期和初期,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之后,要经过15到20年,甚至30年的新民主主义建设阶段,然后再向社会主义过渡。可是,到1953年,不到三年,这个想法就变了,决定马上向社会主义过渡。本来,当初的设想是完全符合中国国情的,那么,为什么毛泽东在建国后很快改变了原来的设想呢?  相似文献   

9.
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向社会主义,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尽管这一过渡因提前结束而存在着失误与遗憾,但从历史的大尺度与中国的发展来看,这一过渡无疑是一次重大的成功转型,它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了道路。在新民主主义社会提前结束的历史合力中,理论罅漏、实践需要和苏联的榜样引导是三个重要的原因。新民主主义社会提前结束的失误与偏差启示我们:要立足国情,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重视民主政治建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0.
根据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新中国成立后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然后才能走向社会主义。但是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无疑就取消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的合法性,随后三大改造的加速和提前完成,标志着毛泽东已完全放弃了新民主主义社会论。  相似文献   

11.
1992年春,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对于社会主义本质做出了"五句话"的概括.这一概括对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但是,这一概括是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立论基础的,并不是对整个社会主义社会阶段的本质概括,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也只是做出了初步的回答.客观地讲,这一本质论断只是社会主义本质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表现和反映.  相似文献   

12.
苏联和中国在各自向共产主义迈进的过程中,由于对自身社会主义所处阶段的认识与对策不一,最终导致了迥然相异的结局。鉴于此,分析和比较苏中两国对自身社会主义所处阶段认识的发展、异同及后果,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显然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苏联解体至今已经有十余年了,对这个社会主义超级大国解体的原因的研究一直以来成为热点。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复杂的,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失调无疑成为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因此,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角度,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和自然生态各方面分析苏联在和谐社会建设上面的失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它为我国当前的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4.
建国以来我党对苏联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三次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国以来,我党对苏联社会主义发展模式进行了三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改革。第一次是 19561958 年的直接体制内改革尝试,第二次是 19781992 年的体制外改革,第三次是 1992年至今的体制内改革。通过这三次改革,我党最终冲破了苏联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束缚,开辟出了一条中国式的渐进改革之路,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实践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抗日问题上,中苏两国的民族利益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因此参加过中国抗日战争的许多苏联志愿者能够将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有机结合,并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不过,从现代国际关系的理论与实践来看,无论以"无私"或"自私"去评价一国的外交政策,都是不适当的.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是两个紧密相联的社会形态,二者在指导思想、国体、历史使命、经济结构等众多方面极为相似,但二者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社会性质、主要矛盾、政权阶级基础、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经济的地位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40年代,美国政治势力进入中国新疆,对新疆政治社会产生较大影响。从此期美国对新疆政策及其演变、特点和影响看,可分为抗日战争时期、抗战胜利后至新疆省联合政府破裂时期与新疆和平解放时期3个阶段,经历了立足新疆与斡旋中苏关系、扩大影响与制衡苏联、阻止新疆和平解放与策划支持新疆独立的演变;影响美国对新疆政策的因素包括美国自身因素、中国因素和苏联因素等。20世纪40年代美国势力进入新疆是中美政策交叉契合的产物,而此时期美国对中国新疆政策的演变,既是中国国内形势和新疆形势变化的结果,也打上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和冷战的烙印。当然,美国对新疆政策始终体现出其霸权主义的实质。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苏两国进行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值得比较研究。两国的改革有许多相似之处;两国都缺乏丰富的民主法制环境;两国改革都面对诸如不清晰的党政关系,高度集权下伴生的个人崇拜,以政治运动而非法律不规范国家事务的坏习惯等众多痼疾;两国改革的内容很相似,两国的改革又极大不同;苏联面对的环境比中国更不利,中国在处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改革与社会主义其他方面改革的系统关系上,比苏联要成功得多,两国的改革进程的得失成败对各国的改革都产生了相互影响,两国在经验方面是互相借鉴的;苏联改革的失败则也延缓了中国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三代领导核心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探索的轨迹就是从"发扬民主",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再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总体方向是理论上的逐步成熟与实践上的不断完善,体现出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以及伟大领袖毛主席都对社会的发展阶段作出过设想和探索。尤其是毛泽东主席,他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无法磨灭的,他的一系列探索对社会主义发展起到过积极的影响。邓小平在继承这些伟人探索理念的前提下,总结国内外经验教训,结合本国的国情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这一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立论的基础,它对我国国情作出了准确的定位,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结合我国固有的国情的重大成果。这一理论具有伟大的指导意义。在已经进入21世纪之初的当代,仍然是我们必须坚守的理论之一。本文主要对这一理论的内容和意义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