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官场群丑》俞泓《古典文学知识》(南京)1987.1《<金瓶梅>与蒲松龄》刘辉《复旦学报》1987.1《袁小修与<金瓶梅>》周钧韬《徽州师专学报》1987.1《张评本<金瓶梅>琐考》吴敢《徐州师专学报》1987.1《<金瓶梅词典>词条选登》李穆之等《吉林大学社科学报》  相似文献   

2.
《复旦学报》1990年第2期周维衍《关于<金瓶梅>的几个问题》一文,洋洋万言,提出了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其中第四个问题《田芝蘅——一个极有可能撰写<金瓶梅>的人物》,1990年6月号《新华文摘》全部转载而改题为《<金瓶梅>作者新探》,可以想见其影响。粗读一过,觉得虽然有点系风捕影,总还可以说事出有因。那里引了《钱塘县志》:“海上  相似文献   

3.
《论<金瓶梅>》 徐朔方 《浙江学刊》 1981.1《<金瓶梅>成书补证》 徐朔方 《杭州大学学报》 1981.1《<金瓶梅>的写定者是李开先》 徐朔方 《抖擞》(香港)第42期 1981年1月号《<金瓶梅)引言》 阿瑟·戴维·韦利著 顾希春译 《河北大学学报》1981.1《宝卷在<金瓶梅>中》 蔡国梁 《河北大学学报》 1981.1  相似文献   

4.
《瓶外卮言》 姚灵犀著 天津书局 1940年8月《金瓶梅简说》 南宫生著 出版时间、单位不详《金瓶梅词话》跋 施存蛰 见“贝叶山房”《金瓶梅词话》本 1947年《根本分歧在哪里?——评刘大杰先生对<金瓶梅>的评价》见《“中国文学发展史”批判》中华书局 1959年  相似文献   

5.
《(金瓶梅)与中国古代性文化》丁东《名作欣赏》1993.3《(金瓶梅)与(红楼梦)对读二题》季学原《宁波师院学报》1993,3《(金瓶梅)的作者不是“兰陵笑笑生”》洪城董明《淮海论坛》1993.3《(金瓶梅)明代后期的世情书》庞金殿《德州师专学报》1993.3《(金瓶梅词话)的因果观》徐季子《宁波师院学报》1993.3《谈(金瓶梅)崇顽本》顾青《文献》1993.3《谈(金瓶梅)的委婉艺术》孟宪章杜元会《徐州教育学院学技》1993.3《论(金瓶梅响悲剧性》王肇亨《宁波师院学报》1993.3《论(金瓶梅)中林太太形象》宋培宪《徐州教育学院…  相似文献   

6.
第一奇书《金瓶梅》语言索解匪易,向称难读。台湾《金》学家魏子云先生《金瓶梅词话注释》,为学人研读《金》书,扫清了语言障碍。日人植田均先生《<金瓶梅词话>词语汇释》②,已将其全部收录;内地中州古籍出版社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曾两度予以重印。足见其需求、影响之大。是书于方言俚语诠释,多有创见,笔者披读,获益良多。然亦间有未惬人意之处,兹摭取十七条,略陈鄙见,以就教于作者及博雅大方。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文学史上,《金瓶梅词话》(以下简称“《词话》”)算得上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也是一部极其复杂的作品。本文拟从《词话》作者的文化心态方面作些考察,以期对一些问题有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小引《金瓶梅词话》虽然是一部自话长篇小说,但是读懂读通并不容易。香港学者马力先生在《评梅节点校本<金瓶梅词话>》中说到:“大陆研究《金瓶梅》的学者王汝梅也承认,《金瓶梅词话》‘有很多句子、词语尚读不懂、读不通’。”(《明报月刊》1988年3月号)他引述的这句话是我本着实事求是精神说的。我深感读《金瓶梅》之难。概言之,读《金瓶梅》之难有三:  相似文献   

9.
<正>《金瓶梅》中的过场人物陈四箴,首先为台湾魏子云先生在论证时拈出,引起中外学人的注意。黄霖先生继之,在《金瓶梅成书问题三考》(载《复旦学报》1985年第4期,以下凡引黄先生语,均出自此文)文中,以此作为“成书万历说”的重要内证,言:……总的说来,《金瓶梅》中的人名确实多有寓意。因此《金瓶梅词话》第六十五回出现的“两司卜府”中的“布政使陈四箴”这个名字就值得注意,因为它与万历年间的一大政治事件联系在一起。当时的万历帝,贪于酒色财气,特别宠信郑贵妃,以致在册立太子问题上迟迟不下决断,颇有废长立幼(郑贵妃子)之意,引起朝廷内外不安。于是从万历十四年起大臣们围绕这一问题纷纷谏诤,连年不断。至万历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大理寺左评事(名隹)于仁上疏规劝皇上戒除酒色财气,并进陈有关酒色财气的“四箴”。  相似文献   

10.
从《金瓶梅词话》有关方言研究的材料入手,联系当今《词话》作者的有关学说,浅析《词话》语言相当驳杂的原因,力图说明其与说唱文学有关系,支持《词话》乃集体创作学说。  相似文献   

11.
<正>现存世的《金瓶梅》版本有三个系统,即,一、刊刻于明万历年间的《新刻金瓶梅词话》系统,这是《金瓶梅》最早的刻本;二、刊刻于明崇祯年间的《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或《新镌绣像批评原本金瓶梅》;三、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本。这是清代乃至民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刊刻最多的版本。  相似文献   

12.
欣欣子认为:《金瓶梅》是一部“关系世道风化”之作。它的创作旨意“无非明人伦,戒淫奔,分淑慝,化善恶。知盛衰消长之机,取报应轮回之事”说理戒世,以达到拯救“时俗”的目的。(《<金瓶梅>词话序》)但从《金瓶梅》的后半部来看。作者以春梅为主体,主要描写了西门庆与周秀两种不同之家的衰落过程。特别是济南府守备周秀之家的衰落,令人生疑。作者为什么要让“抗金卫国”的忠良将周秀与市井荡妇庞春梅巧结姻缘,并  相似文献   

13.
对《金瓶梅》的版本进行了梳理,认为现存所谓“万历本’’《新刻金瓶梅词话》实刻于清初;说《金瓶梅》作者是兰陵笑笑生,这不过是三百年前的书商作伪;兰陵笑笑生不可能是《金瓶梅》的作者。  相似文献   

14.
在笔者系列论文的第一篇《(金瓶梅词话)作者为武进作家白悦》之后,从皇甫济为白悦诗文集《白洛原遗稿》所作的序、徐阶为白悦撰墓志铭及《金瓶梅词话》内证等入手,可以进一步证实《金瓶梅词话》的作者为江苏武进作家白悦,并由此对这部小说的最早传播作出合理的推测。  相似文献   

15.
<正>《金瓶梅》成书年代问题与成书过程及作者问题紧相关联,也是《金瓶梅》研究中的难题之一。30年代,郑振铎、吴晗先生著文提出《金瓶梅》成书于明代万历中期。此说一出,盛行了几百年的“嘉靖”说为之动摇,《金瓶梅》成书年代问题似成定说,海内外信从者颇  相似文献   

16.
1、莫泊桑与《金瓶梅》 张友鸾 艺术世界 1 979年 2期2、《金瓶梅》考证 (一 ) 朱星 社会科学战线 1 979年 2期3、《金瓶梅》的作者究竟是谁 ?———《金瓶梅》考证 (二 ) 朱星 社会科学战线 1 979年 3期4、《金瓶梅》被篡伪的经过 朱星 社会科学战线 1 979年 4期5、补谈《金瓶梅》的上海版本 郑逸梅 社会科学战线 1 979年 4期6、《金瓶梅》原本无秽语说质疑 黄霖 复旦学报 1 979年 5期7、“王伯舆”是王世贞的名字吗 ? 刘子骧 社会科学战线 1 980年 1期8、关于《金瓶梅》考证的一点声明 朱星 社会科学战线 1 980年 1期9、…  相似文献   

17.
《金瓶梅词话》难解词语释义校补拾遗赵景波《金瓶梅词语》整理本(人民文学出版社八五版,以下简称《金》书)问世以后,注家蜂起,释者如云,堪称卓跞冠群者,当推《金瓶梅词典》(王利器主编,吉林文史出版社八八版,以下简称《词典》)与《金瓶梅词话鉴赏辞典》(上海...  相似文献   

18.
传世的《金瓶梅》刊本,可大致分为三种:明万历年间的《新刻金瓶梅词话》本;传为明崇祯间刊《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本;清康熙三十四年张竹坡评《第一奇书本》本。其中《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与词话本《金瓶梅》相比较,又称说散本《金瓶梅》。孙楷第先生在《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中对此书是这样著录的:  相似文献   

19.
关于《金瓶梅》作者的研究,近年来出现了旧说犹存,新说并起的热闹局面。各种说法归结起来,大抵可分为两类:一类力主《金瓶梅》是文人作家独创之作;另一类则推断《金瓶梅》是“世代累积型”的集体创作。就第一类来看,近年来颇有影响的主要有:朱星的“王世贞说”。《金瓶梅》作者是王世贞,这本是旧说,但朱星在《金瓶梅考证》(百花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中,又重提此说。他首先从明末沈得符关于作者是“嘉靖间大名士”和词话本上写作者是“兰陵笑笑生”出发,划定三个界线:作者必须生活在嘉靖时期,必须有“大名士”的身份,必须和山东有渊源。然后用排中律去掉了有可能成为作  相似文献   

20.
《金瓶梅词话》中出现了"猪八戒",经考证这些都来自于小说《西游记》而不是杂剧《西游记》或其他,《金瓶梅词话》中还出现了一副对联及一句俗语,也极可能来源于小说《西游记》。小说《西游记》现存最早的刊本为万历二十年(1592年),则受小说《西游记》影响的《金瓶梅词话》不太可能早于此年,由此可得出《金瓶梅词话》当成书于万历年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