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1世纪的最开始是一个文化转折时期,从一个电讯时代转到信息时代,是一个文化大规模改变的时代。文化显然是要向一个新的方向发展,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就不能容许西方中心论独霸天下。我们解决文学、哲学、历史问题都应有大家的声音,有多元文化的声音。解决一个文学问题,也应该看一看中国人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过去的中国人怎么看,现在的中国人怎么看。我们有了这样一套书,就有了一个基础,他们在解决所有有关世界文化的问题的时候,要参阅一下中国人对这个问题怎么看。所以,这套书非常及时。   同时, 21世纪一个最大的斗争…  相似文献   

2.
穆卫东  王华锋 《青年记者》2008,(12):107-108
刚刚从事新闻事业的青年记者往往朝气有余,经验不足,他们经常有这样的苦恼:在学校里学了这么多东西,怎么一参加工作用上的这么少啊?社会上每天发生这么多事,到底哪些是新闻啊?一旦碰到新闻该从哪个角度切入?采访时遇到阻力怎么办?怎样才能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青年记者?……一个个问号整天在他们的脑子里打转。  相似文献   

3.
领导情结     
无意中看到娱乐节目“星光大道”里的一个镜头,一女子歌唱组合被淘汰了,哭得伤心欲绝。然后,一个代表沉痛发言“感谢领导给我们这样的机会……”20岁出头的小女生怎么一开口,也是八股味十足,这样的选秀、娱乐纯粹就是个人行为,是自己在竞争中为自己创造机会的,怎么一开口,就习惯性地感谢“领导”?  相似文献   

4.
银行转制的钥匙──《走向商业银行》评价刘广云当今时代,各国金融改革风起云涌、奔腾向前。银行商业化、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潮流。在这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的浪潮中,面对国际金融挑战,中国怎么办?中国金融向何处去?为了回答事关中国经济、金融前途和...  相似文献   

5.
现在市场经济正在向全球化方向发展.一个地方的经济方向,一个企业、一个集团的发展,首先要看到自己的相对优势.经济全球化、主体化,每个地方的经济怎么发展,怎么生存,不是什么都搞,不是小而全,大而全.市场经济越发展,社会分工越细致,每个社会分工的定位,定位于一个企业也好,定位于一个区域也好,都要靠自己的比较优势,靠自己相对优势.经济发展是这样,那么,我们档案工作也是如此.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改变我们的馆藏结构,使之和经济发展密切相连,才会加快档案工作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6.
上海成为近代金融中心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一直在说:上海要重建金融中心。那么历史上的上海金融中心到底有哪些特征呢?本文提出三个可能不怎么为大家所注意的问题:一、从两个全国金融中心到一个全国金融中心,从商务金融中心到财政金融中心。一般认为,上海作为中国的金融中心,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其实不然。早在20年代初,中国就有了全国的金融中心,但当时全国的中心不是一个,而是两个,即北京和上海,北京是财政金融中心,而上海则是商务金融中心。有人形象地把北京和上海比作椭圆形的两个焦点。但是,由于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失控和金融业的独立,原先总行设在北京的银行…  相似文献   

7.
凌晨 《大观周刊》2006,(29):63-63
沉积了大半年之久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2006年,我们需要怎么吃?今年会流行什么?这些可不是几句话能说得清楚的。但是我还是在这里大胆做出一些预测:怎么吃能最入时?今年我们的餐桌上将会出现什么?什么将会在我们的餐桌上消失?[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大观周刊》2006,(31):10-11
一说起云南,大家就会想到昆明、大理、丽江、西双版纳、怒江……其实在这些看似熟悉的地方,还有很多神秘现象没被我们认识。怒江大峡谷就有这样一个地方,这里生活着一个特殊的民族,傈僳族,他们能上刀山下火海,还有一个神秘的本事——呼风唤雨。这本事真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但,真有这样奇异的事情吗?[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生命册     
《全国新书目》2013,(12):108-109
我知道我们终有一天要回归土地。可我从来没有认真看过自己的脸。是的,我照过镜子,可我看的是相貌,不是脸。一个人的脸应该包括他的全部生命特征。那时候我还看不清自己。不知自己从何处来,要往何处去?我也从来没有想过我们皮肤的颜色为什么是黄的,它是怎么染成的?现在我终于明白了,我们的颜色来自于土地,我们与平原一个色调。  相似文献   

10.
祝彦 《青年记者》2010,(14):4-5
领导“重要讲话”.这种称谓有点莫名其妙.但是.我们怎么就已经习惯了这种“莫名其妙”?难道我们的政治生活中需要这样“莫名其妙”不健康的东西吗?  相似文献   

11.
《全国新书目》2013,(11):8-12
中国改革再出发 未来中国的改革,是依靠顶层设计,还是底层冲动?是继续维持,还是重塑理念?是利益挂帅,还是意识形态统领?改什么,怎么改?问题重重,困难重重。吴敬琏、厉以宁、周其仁、张维迎、陈志武、许小年、华生、孙立平等著名经济学家和精英学者,回顾改革,前瞻国事,对改革动力来自何方、如何推进、如何克服重重阻碍等问题进行深层思考,成为我们把握时局、改变命运的引路之作。  相似文献   

12.
“从50年代以来,社会的发展什么都经历过了,唯独没有经历一个正常的年代。每一代人,都会感觉,怎么苦果就落在我们头上啊?……这样的时代结束以前,几乎每个年代人都会有叫冤叫屈的心理:凭什么我们埋单啊?其实上下好几代,都付出过自己的代价。”  相似文献   

13.
济南特大伪造金融票据案的涉案金融机构和企业陆续浮出水面。这样的大案需要政府、银行及监管部门共同反思,亡羊补牢,未为晚也。齐鲁银行的管理层、地方政府及监管部门的问题汇集到一起,最终酿成了这场区域性的金融  相似文献   

14.
李琼 《档案管理》2009,(1):70-71
没期末考试,任老师就天天重复一件事:暑假必须至少进一次档案馆,开学时要把自己走进档案馆的感想变成文字交给他老人家过目。当然,作为一名档案专业的学生,不进档案馆怎么行?就这样,在任务与好奇的双重指导下,我又开始了我人生的一个第一次,第一次进档案馆。  相似文献   

15.
增强洞察力 采写好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名新闻记者,笔者有过很多次这样的感受:每当听到获奖作品讲评时,或者同行发表出好新闻时,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我怎么就没有注意到啊?我也看到过我怎么就没去采啊?之所以如此,笔者认为,这就是新闻的洞察力不强有关。所谓新闻洞察力,  相似文献   

16.
传媒微语录     
《新闻实践》2013,(7):79-80
摄影师在地震现场如何拍灾难.表达灾难?我们拍的时候,第一必须把灾情表达出来的,把生命的无助从画面里表现出来。但是怎么表达?当然有它的专业要求,不是你想怎么来就怎么来。镜头面前一定要有所忌讳!  相似文献   

17.
目前,舆论监督遇到的阻力不小。这种阻力主要来自被监督单位、部门及其上级机关领导的干预过多,导致媒体有时“不敢监督”。由于舆论监督往往是揭露一些单位、部门和地方存在的种种问题,深深触动到其切身利益,必然会对其形象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王健 《出版参考》2007,(6):45-45
什么叫做路径依赖?比如上海有些孩子就不怎么理解父母。像在座的企业家都比较成功,你们的孩子都羡慕你们能干,但现在上海有些当工人、干部的,由于工资少,被老婆骂倒也算了.有时孩子甚至也这样问:“爸爸.你怎么这么笨啊?”爸爸很惊讶:“耶?你怎么这样说话?”孩子说了:“爸爸.你就是笨。你想想看,今天隔壁老王到我们家来做客.我才知道老王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知识经济对我们来说既是机会,又是挑战,这里的挑战是多方面的,其中就有对我们认识上的挑战,比如知识经济提出和形成是怎么一个过程?知识经济到底包括哪些内容?知识经济中的知识仅仅是高科技知识吗?对中国来说知识普及和知识创新哪一个更根本更关键?等等。对这些问...  相似文献   

20.
詹爱华 《新闻窗》2005,(1):46-46
面对激烈的报业竞争,如何用好新闻源?怎么在新闻实践中直面来自于各方的压力?对仅诞生四个春秋的《六盘水晚报》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在这种情况下,新闻策划就成为支撑这张报纸的脊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