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校训"的价值取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训"是一所学校的"魂",反映着一所学校的总体价值取向。大中学校的校训多采用"四言八字"词语 组合句式,存在着伟人崇拜、泥古崇古、道德修养至上、祈使句式及轻视学生求知和思维方式的倡导等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校训”是一所学校的“魂”,反映着一所学校的总体价值取向。大中学校的校训多采用“四言八字”词语组合句式,存在着伟人崇拜、泥古崇古、道德修养至上、祈使句式及轻视学生求知和思维方式的倡导等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中西高校校训的价值取向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搜集到的中西方各一百多则高校校训,依据周仪、徐志红提出的文化价值系统的六个方面进行整理分类。然后详细地从人生价值观、道德价值观、知识价值观、经济价值观、自然价值现五个方面对比分析校训所体现出来的价值取向存在的差异,并探讨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孙晓光  孙志强 《课外阅读》2011,(10):15-15,47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等教育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高校也非常重视其校训的作用,本文作者对所在学校“博学躬行,尚志明德” 校训的内含分析了其价值取向特点以求达到宣传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校训不仅是一所大学的精神内核,而且它还是指导师生的价值追求、规范师生的行为准则.搞好校训建设,能促进学校的发展,优化育人环境: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对江西省20所高校校训的结构、句式以及用词的分析,归纳出校训价值取向的特点.同时,进一步揭示出大学校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校训文化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功能价值在于体现学校各类人员的精神面貌、学生的学风、教师的教风、学校干部的作风和各班级的班风.揭示大学校训文化建设的要素构成和作用机理,对高校向高水平大学跃升,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7.
"校训"辨析     
本文着重讨论校训的意义、校训与校风的关系,以及如何使校训转化为校风问题.  相似文献   

8.
大学校训是一所大学的灵魂表征,对大学生成才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与大学理念、大学精神、大学使命和特色具内在的联系,共同作用于大学实体。  相似文献   

9.
教师继续教育的价值取向是指教师接受培训和提高的价值观念和行为的反映,是对继续教育价值功用和行为取向的系统认识和基本看法。它是一种客体属性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在主体观念上的反映。它因客体(培训的价值功用)属性以及主体需要的不同而形成相对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0.
"校训"论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先辩明了校训与校风的联系,接着分析了校训的功用,进而审视了校训的构成特点, 最后简要提出了校训的拟订要义。  相似文献   

11.
简要回顾了中国大学校训产生发展的历史脉络,力图说明中国大学校训源于传统文化,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里;就我国若干大学校训的文化价值传承取向作了分析,有些校训直接来自传统文化经典,有些校训是多部经典的结合,不少校训传承着院校自身的文化命脉,同时传承着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之价值;着重探讨大学校训蕴涵的丰富而深刻的育人理念,如勉励师生明确为学之序,力求知行合一,激励师生遵循大学之道,厚德诚正而止于至善,昭示师生实事求是而追求真理,营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优良文化氛围,唤起师生自强不息的精神,促进大学时中日新,引领学校追求卓越,进而影响社会的价值形成。中华传统文化是构建校训并使校训更具文化魅力的源泉,构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校训,也应立足传统文化,结合学院文化,精心凝练,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大量的调研材料分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教师价值取向纵向变化的主要特征。阐述了高校教师在价值观念、价值目标、价值评价、价值选择等问题上出现的一些新特点、新情况 ,提出必须把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作为一个重要工作来抓 ,全面加大高校改革力度 ,为广大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一个良好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3.
校训是一所大学形象的重要标志,是大学精神的精髓。校训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方式和手段,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对于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理念、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引导学生做有德之人、严谨治学和承担社会责任有着极其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论"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充分体现了当今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表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开始跃升到一个更加自觉寻求和实践“以人为本”与公正和谐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6.
论孔子"学而优则仕"的教育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中反映儒家教育价值观的“学而优则仕”,其教育价值取向究竟是社会本位还是个人本位,长期以来学界一直对此有争论。从“学而优则仕”的语义、“学”与“仕”的关系以及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结构背景下其本身的理论缺憾等3个方面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孔子“学而优则仕”的观点蕴涵的是一种社会本位的教育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我国文化多元化的影响下,教育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然而其中教育的社会价值取向却一度被我们教育界所忽视。教育的社会价值取向与其他教育思想和理念一样,对我国的教育有着重要影响,尤其在现阶段社会文化转型期更要强调社会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上的差异,中美两国在高考作文的价值取向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同,虽没有优劣之分,但美国"高考"(SAT)作文的价值取向却可以给我国提出一些思考和提供一种借鉴.并给我国正在进行的高考作文考试改革带来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9.
20.
“以人为本”社会发展观的提出具有历史必然性:与新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三个突出问题直接相关;与整个国际发展趋势也密切相关;同时也是对中国文化精神的合理继承;更是对马克思主义本来面貌的积极回应。“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是一种价值选择和价值取向。是一种思维方式,是对构建和谐社会中人的和谐发展关系的关怀。它对经济、政治、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它要求我们既要从“价值”角度,又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历史”角度,来理解社会主义本质及其优越性,实现“以人为本”社会发展观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