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华人占绝大多数的新加坡,华文教育相当发达。由于新加坡中小学的课程设置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如小学有普通课程(1—6年级)、延长课程(4-8年级)和单语课程(4-8年级);中学有普通课程、快捷课程和特别课程,因此选读中小学各种不同课程的学生所学的华文课程并不相同。同时,华文在新加坡学校教育中可被学生选作第一语文或第二语文,其教学要求和教学时间也是不同的。根据新加坡中学华文课程纲要的规定,在总课程60个教学单元中,华文(第二语文)普通课程,中一至中五只需修完1-40单元,华文(第二语文)快捷课程,中一至中四必须修完1—40单元;华文(第一语文)普通课程,中一至中  相似文献   

2.
新加坡的双语制度成功地架起了新加坡与其他国家沟通的桥梁.同时也保留了自己的民族文化。新加坡政府规定,英语是新加坡的共通语言,第二语言是各民族的母语,即华族的华语、巫族的马来语、印族的淡米尔语。新加坡的小学生除了用英语修读大多数科目外,每天还要花一定时间学习各自的母语。各个学校都非常重视母语的口语能力测试。以下着重介绍新加坡华文口试的特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新加坡的双语制度成功地架起了新加坡与其他国家沟通的桥梁,同时也保留了自己的民族文化。新加坡政府规定,英语是新加坡的共通语言,第二语言是各民族的母语,即华族的华语、巫族的马来语、印族的淡米尔语。新加坡的小学生除了用英语修读大多数科目外,每天还要花一定时间学习各自的母语。各个学校都非常重视母语的口语能力测试。以下着重介绍新加坡华文口试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英国推行全国统一考试制度。所有学生在二年级、六年级、九年级结束时都要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在十一年级结束时要参加GCSE(中等教育普通证书)考试;绝大部分学生在十三年级结束时参加A-LEVEL(高级水平普通教育证书)考试或6NVQ(国家普通职业资格)考试。  相似文献   

5.
正差异教学法是新加坡教育部在中学华文教学中推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根据学生的差异程度,将华文课程体系分为五类,并针对不同课程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差异,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这一做法在中学华文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一、新加坡华文差异教学法的实施背景双语政策是新加坡教育的基石。所谓双语政策即要求所有国民掌握英文的同时,具备一定的华语能力。但是,在实际语言学习中,客观存在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6.
新加坡的教育分流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成于1979年的新加坡新教育体制(NES)改变了原“6·4·2”叫、学6年、中学}年、大学预科2年)体制所要求的所有学生必须在相同时间内完成相同课程的模式,实行因材施教的分流制度,并把普通教育和技能教育有机地融入其中。分流分为小学分流和中学分流。一、,Jt学分流新加坡的教育法规定,小学教育从6周岁开始,学制为6到8年,学生在前三年都学习同样的课程,着重打好英语、母语和数学基础。三年后进行统一的分流考试,然后根据考试成绩、前三年的期中和期末成绩以及平时成绩,“把学生依次分流进入三种不同程度的班级。()普通双语…  相似文献   

7.
在新加坡,华人占总人口的70%左右。新加坡实行双语教育政策,所有华人儿童都要学习自己的母语,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族学生也选择学习华文。2004年开始,新加坡教育部着手进行新一轮的华文课程改革。同年12月,新加坡教育部课程规划与发展署经过对中国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及教材编写情况的考察,决定与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合作,并委托人民教育出版社为新加坡小学生编写华文课程改革实验教材。这套教材于2007年1月开始在新加坡所有小学的起始年级推广使用。本期“比较与借鉴”栏目特安排刊出对这套合作教材的介绍。[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据《泰晤士报》报道,英国著名私立学校惠灵顿学院计划以国际文凭中学项目(MYP)替代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GCSE)。该院院长表示,GCSE体系按单元安排课程,学生必须在12周内完成一个单元,为了赶进度,学生没有进行思考、创造和独立学习的时间。而MYP的课程系统由语言A(母语)、语言B(第二语言)、数学、人文、科学、艺术、技术和体育八个学科组成,课程以整体化学习、  相似文献   

9.
新加坡兼行双语分流制新加坡现正实行双语和分流教育。小学学制共六年,其中四年为基础训练,两年为取向训练,课程以教授英语、母语(华语即普通话)和数学为主。由四年级正式开始分流制,学生按不同的能力分班。EMI班,以英语或母语为第一语言授课;EMZ班,如果英...  相似文献   

10.
一、教育政策及其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新加坡教育体制的基础是实行双语教育政策,即从小学到中学,每个学生必须学习两种语文——英语和母语,学校里的课程,有的(如数学)采用英语教材,有的(如母语)采用母语教材。小学为六年制,英语、母语和数学为主要科目,其他辅助科目包括音乐、美术、手工艺、体育、道德教育等。  相似文献   

11.
附加数学(Additional Mathematics)是香港地区的特色数学课程之一,是在高中开设的需修读两年(中四与中五)的选修课程,主要面向在兴趣与能力上均达到一定水平,并将会在中六、中七年级①修读理科或纯粹数学课程的学生,修读本课程的学生需要同时修读《中学课程纲要:数学科(中一至中五)》(1999年)规定的必修课程.为了顺应必修数学课程发展的要求,降低在中四、中五(相当于高一、高--)阶段开设的附加数学课程难度,并减低本课程与中六、中七数学课程重叠的影响,香港课程发展议会在修订原有附加数学课程纲要(1992年)的基础上,于2001年正式颁布《附加数学课程指引(中四至中五)》,并已于2002年9月起在中四年级开始实施,至今将近实施了两轮,在香港获得了较好的声誉,本文旨在对香港新附加数学课程的目标、内容与主要特征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2.
新加坡自1959年建国以来,便实行双语教育政策.双语教育之后,英语逐渐成为第一语文,华文教学成为第二语文.①本文所说的新加坡中学华文新教材,特指由新加坡教育部课程规划与发展部根据《中学华文课程标准2011》编写的课本. 《中学华文课程标准2011》对教材提出以下要求:兼顾语言能力的培养与人文素养的提高;遵循语言学习规律,提高学习效益;完善能力等级体系,与小学华文课程相衔接;充分利用华文资源,注重华文实用功能;培养积极、自主的学习精神;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重视学生个别差异,开发不同的课程.  相似文献   

13.
陈蕾 《教师博览》2007,(3):24-25
新加坡的社会背景、人口结构、语言环境以及教育制度都有其独特性。在新加坡的四大种族中,华裔占了77%左右,华裔学生以华语(普通话)为母语。新加坡的华文教育从华侨私塾崇文阁算起.至今已有150余年的历史。但从1987年起.新加坡逐步统一了语文源流学校.所有学生都以英语为第一语文,其他语文为第二语文。  相似文献   

14.
龚妙昆 《数学教学》2008,(11):46-46
现行法国教育体制的中等教育分为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初中学制为4年(最后一年的课程是一些分流课程).高中教育包括:普通教育、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三类(实现了学生分流).普通和技术高中为3年,职业高中一般为2—4年,相应的文凭是:普通、技术和职业文凭,  相似文献   

15.
英国政府规定,英国对5-16岁的儿童实行义务教育,其中小学6年,中学5年。义务教育结束后,根据自己的意愿升入第六学级进行免费学习。第六学级提供学生报考院校系所及报考专业所要求的相应课程,学生采用单科结业的方式参加“高级水平普通教育证书”考试,即英国高等院校入学考试。“高级水平普通教育证书”考试简称GCE A-LEVEL考试(Advanced Level of General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作为普通中学的国  相似文献   

16.
新加坡小学生念完小学三年级时,就要参加学校举办的评估考试,学校将评估结果向家长报告,指出每个学生未来可选择的教育方向,小学四年级结束时,学校首先会依学生语文(英语、母语)程度分成三级,分组学习。这四年是新加坡教育部订定的“奠基阶段”。小学五、六年级是“定向阶段”,学生毕业时得参加一项全国性的“小学离校考试”,测验学生的学习能力。根据学生能力将他们分  相似文献   

17.
英国的ALevel课程是与普通中等教育GCSE(General Certificate Secondary Educa-tion)直接衔接的高级课程,是英国学生进入大学前的主要测试课程,程度相当于我国中学最后两年的课程.ALevel学制为两年,第一年称为ASLevel,第二年称为A2Level,全部修读完并经考试合格后获得ALevel证书.本研究选择的数学教材为英国剑桥出版社出版的SMPAS/A2 Mathematics Corelfor AQA(简称Corel)、Core2、Core3和Core4,以及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选修2-2(简称人教版).  相似文献   

18.
朱哲 《数学教学》2008,(4):15-18
1.新加坡的数学教育和数学教材 新加坡的数学教育引人注目.在由国际教育成就评估协会(IEA)进行的“第三次国际数学与科学研究(TIMSS)”中,不论是四年级还是八年级(中学二年级),新加坡学生的数学成就是所有参与国家或地区中最高的.四年之后所进行的TIMSS-Repeat(也称TIMSS 1999或TIMSSR),当初四年级的学生进入八年级,在参加调查的38个国家和地区中,新加坡学生的数学成绩依然排在第一位.  相似文献   

19.
许多国家和地方的教育系统都还无法完全放弃考试制度作为评估学习进度的手段之一,新加坡当然也不例外。任何一种考试制度都有利有弊,完善与否,往往见仁见智。我国中小学的考试跟课程源流分配有密切的关系。小四考试作为将以后两年小学课程源流(EM1、EM2、EM3源流)分配的依据;小六离校考试则作为升中学后课程源流(特别、快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讨论在当前的社会语言环境下,新加坡华文教学应走的方向。本文以《乐学善用——2叭0母语检讨委员会报告书》①所提的主要建议为出发点,从教育理念、课程规划与组织、教学与教材以及教学评鉴四个层面,提出建设性的看法。文章认为,只要从“差异课程”的角度把握好各个层面的变量,并让华语、华文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结合,就能给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当的华文课程,从而促使学生“乐学”华文,并在生活中“善用”华文,实现新一轮课改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