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2年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新增了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意为遏制司法实践中频现的恶意诉讼和虚假诉讼,加强对民事诉讼过程中第三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与案外人申请再审制度以及案外人执行异议制度一起为民事诉讼活动中权益受损的案外人提供了三种有效救济机制。但是,第三人撤销之诉规定较为简单,与案外人申请再审制度以及案外人执行异议制度的界限不甚清晰。本文旨在通过对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价值的分析,解决与另外两种救济制度竞合时该制度的具体适用问题,以期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发挥。  相似文献   

2.
民事检察监督是促进法院审判公正,保障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合法权益的有效手段。2012年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主要在监督范围和监督方式等方面对民事检察监督制度进行了一定的完善和修改,解决了长期以来我国民事检察监督制度运行过程中一些突出的问题。但深入考量,此次修改在某种程度上讲仍流于形式,仅增加了一些关于检察监督的原则性条款,对检察监督的具体操作程序和规则等仍未明确。因此,有必要对民事检察监督的现状和局限性进行再认识,以进一步完善民事检察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3.
民事行政检察中检法冲突表现在:抗诉的范围、抗诉案件的再审审级、调阅案卷、抗诉与执行的关系、法院"驳回抗诉"、对已抗诉案件的再抗诉等方面.检法冲突的解决有赖于有关立法的完善.建议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尽快修改完善<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或作出立法解释,对涉及民事行政检察工作中的若干问题作出明确而具体的规定.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我国民事再审程序与民事一审程序、民事二审程序之间的区别,提出应该重新构建我国民事再审程序的理论基础,对于民事再审程序的启动主体进行重新定义,确立当事人为启动再审程序的主要主体地位,取消法院的再审程序启动主体资格并完善人民检察院的抗诉监督。并对民事再审程序的启动事由做了重新界定。  相似文献   

5.
小额诉讼制度引入我国的《民事诉讼法》既是对国外先进民事诉讼制度的借鉴,又结合了目前我国法院办理民事诉讼的现实制度需求,但细读有关条文就会发现有关小额诉讼具体适用范围的规定过于笼统。结合国外以及中国台湾有关立法规定对我国《民事诉讼法》小额诉讼制度具体适用范围及其完善进行分析,发现提出小额诉讼程序具体的适用范围应该是:法律的规定+当事人约定。  相似文献   

6.
小额诉讼制度引入我国的《民事诉讼法》既是对国外先进民事诉讼制度的借鉴,又结合了目前我国法院办理民事诉讼的现实制度需求,但细读有关条文就会发现有关小额诉讼具体适用范围的规定过于笼统。结合国外以及中国台湾有关立法规定对我国《民事诉讼法》小额诉讼制度具体适用范围及其完善进行分析,发现提出小额诉讼程序具体的适用范围应该是:法律的规定+当事人约定。  相似文献   

7.
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规定了公益诉讼条款,使中国的公益诉讼制度迈出了跨越性的一步。但是我们也看到,这简单的一条规定仅仅是肯定了公益诉讼这种案件类型在民事诉讼中的合法地位,新法对于启动公益诉讼主体的表述依然不明确,需要我们以诉讼法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当前社会上存在的大量的实践经验、法院案例的总结,以期尽可能的周延公益诉讼制度的原告类型。  相似文献   

8.
我国法院调解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院调解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法确立的一项诉讼制度,但这项制度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法制化的进程,在实践中暴露出了种种矛盾和弊端。在现阶段,分析法院调解制度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完善,是推进民事审判方式改革,适应法制建设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人工智能在民事诉讼领域的大规模应用是当前世界各国法学界共同关注、积极探索的重要发展方向。文章从人工智能发展对民事诉讼的影响及基于人工智能时代的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重点分析,探究人工智能在民事诉讼中发挥的作用,帮助教师明确人工智能时代的民事诉讼法教学需求,进一步指出人工智能背景下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问题,并提出教学问题解决策略及教育内容调整建议。  相似文献   

10.
民事简易程序作为快速、经济地解决民事纠纷的诉讼程序,在许多国家得到了广泛的适用.民事简易程序并不仅仅是法院为提高办案速度的权宜之计,还是诉讼法理之必然要求.而且,在对其进行具体的制度设计时,必须遵循诉讼法理并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新《民事诉讼法》颁布之前,对于第三人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的情形,第三人往往无处可申,导致虚假诉讼滋生。据此从我国对案外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的研究现状出发,新《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第三款的增加了"第三人撤销之诉"拟保护第三人的合法权益。本文通过结合国外先进的经验,对于此次略显仓促的"第三人撤销之诉"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自认制度在民事诉讼法界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制度,它关系到当事人的合法利益,也关系到法律的公平和正义。我们应当不断地从立法中完善自认制度,完善各种诉讼程序中的制度,从而能在司法实践中做到尽善尽美。  相似文献   

13.
2012年《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确立了先行调解制度以及先行调解的合法性地位,进一步完善了调解与诉讼的衔接,同时满足了当事人价值追求的多元化,但是,该条款笼统而不明确,在司法实践中易造成司法混乱。因此,本文在介绍并借鉴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的调解制度的基础上,从先行调解条件、案件范围、主体、与诉讼的衔接等方面设计我国的先行调解。  相似文献   

14.
2012年8月31日通过的我国民事诉讼法修正案正式规定了公益诉讼制度。虽然在我国的立法中已明确规定了公益诉讼制度,但却并未明确规定公益诉讼的诉讼主体范围。结合我国的司法实践和理论研究,探索我国环境公益诉讼主体的各种可能类型,对检察机关、国家政府机关和环保社团等公益性社会组织的类型化研究,可以使环境公益诉讼主体理论研究逐步走向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内多数研究者在对我国再审制度进行理论评析时,无论是对理念的阐述,还是对具体程序的研究,目光大多集中在再审程序的启动上,而对再审的审理程序并没有系统的研究.如何构建系统合理的再审审理程序,使再审之诉符合程序救济、公正的要求,才是再审制度改革的终板目的.  相似文献   

16.
电子证据的种类归属问题,一直颇受我国学界关注。2011年出台的刑事诉讼法修订草案和民事诉讼法修订草案将电子数据列为证据的一种,契合了时代发展,但对证据种类的规定,仍有不甚合理之处。学界对电子证据的证据种类归属见仁见智,但是目前学者们所持的视听资料说、书证说、物证说、混合说、独立说,均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以电子证据取代视听资料,成为一种独立的证据形式,是与科技发展的趋势相一致的,也对电子证据的收集和保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民事诉讼证据失权制度发展至今,经历了由证据随时提出主义到证据适时提出主义,再由法定证据失权模式到酌定证据失权模式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立法者不断探索和研究,试图建立一个在我国司法环境下能够良性运行的证据失权制度。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对证据失权制度的修改体现了立法者旨在缓和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诉讼公正与诉讼效率之间矛盾冲突的价值考量。但是,立法规定不完善、配套制度不健全、法官释明权的行使缺乏实际指导性等问题使得现行证据失权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运行效果不佳。须通过完善立法规定、健全配套制度、强化法官释明义务解决制度运行存在的问题,以期证据失权制度能够在我国真正发挥其功效。  相似文献   

18.
事实推定证据规则,在我国的民事诉讼实践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过于简单,法学界也缺乏对事实推定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因之在司法实践中错用、滥用事实推定的现象较多.本文分析了事实推定的含义、特点及适用条件,探讨了事实推定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论法院查证     
法院查证是中国民事诉讼法和司法所特有的,由于民事诉讼立法缺陷,导致司法实践中种种弊端,为此要通过完善立法,建立举证责任制度和法律保障机制,明确法院查证范围与条件,从而使民事诉讼健康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20.
为了维护民事诉讼法律秩序,实现民事诉讼目的,对违反民事诉讼法的行为应该有一个程序性制裁与实体性制裁并重的综合性法律责任体系予以调整、规范。要真正构建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律责任制度,就需要进一步深化对民事诉讼法律责任概念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阐明建立民事诉讼法律责任制度的重要意义,阐释民事诉讼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主要内容,并提出完善相关法律的些许建议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