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两种盲蝽不同部位酯酶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长毛草盲蝽(Lyaus rugrlipennis Poppius)和西伯亚草盲蝽(Lygus sibiricus Aglyamzyanov)的整体及头、胸、腹三个部位的酯酶同工酶。其结果表明,酯酶同工酶在这两种虫体内不存在组织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文章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凝胶电泳技术对长毛草盲蝽 (LygusrugulipennisPoppius)、西伯利亚草盲蝽 (Lygussibiri cusAglyamzyanov)、青绿草盲蝽 (Lygusgemellatus(Herrich -Scheafer) )不同性别个体的酯酶同工酶进行了比较研究。其结果表明 ,这三种草盲蝽同种雌雄个体间几乎没有差别  相似文献   

3.
文章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长毛草盲蝽 (LygusrugulipennisPoppius)和西伯利亚草盲蝽 (LygussibiricusAglyamzyanov)的整体及头、胸、腹三个部位的酯酶同工酶。其结果表明 ,酯酶同工酶在这两种虫体内不存在组织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PAGE电泳技术对内蒙古横纹菜蝽(Eurydema gebleri Kolenat)、菜蝽(Eurydema dominulus (Scopoli))2个种以及同种内不同性别、个体间EST同工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2种菜蝽的EST同工酶谱中均有各自的特征酶带。聚类图显示,2种莱蝽同种不同个体、性别间存在差异,且性别差异大于个体差异,但小于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5.
采用PAGE电泳技术对内蒙古横纹菜蝽(EurydemagebleriKolenat)、菜蝽(Eurydemadominulus(Scopoli))2个种以及同种内不同性别、个体间EST同工酶进行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 ,2种菜蝽的EST同工酶谱中均有各自的特征酶带。聚类图显示 ,2种菜蝽同种不同个体、性别间存在差异 ,且性别差异大于个体差异 ,但小于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6.
当注意集中于视野中的一些事物或刺激时,个体往往不能意识到视野中额外的、非期望但却完全可见的刺激现象称为无意视盲(inattentional blindness,IB)。基于对无意视盲研究的三种范式(选择性注意、静态研究和持续动态实验范式)和发生机制(意识水平发生机制与综合反应模型)的回顾,探讨了未来无意视盲的理论和应用研究的可能方向,对无意视盲的研究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皮质盲(Cortical blindness)是较常见的疾病,容易与眼科疾病、癔病盲、诈盲相混淆.癔病盲大脑视区(17区)病变引起的失明.关于皮质盲的基础性研究自1880年已开展.Marguis氏认为皮质盲的定义包括:(1)不管在明处或暗处均呈完全性视觉缺损;(2)强光下眼球突出,不闭目;(3)瞳孔对光反射存在;(4)眼底正常;(5)眼球运动无障碍;(6)可有(或无)偏瘫、感觉障碍、失语、定向力障碍.正如以上定义所述:瞳孔对光反射存在、眼底正常而无视觉功能者始可称为皮质盲,但不包括癔病盲和诈盲.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稻田宽黾蝽捕食黑尾叶蝉的功能反应及捕食者个体间的协同和相互干扰作用.结果表明:(1)稻田宽黾蝽对其猎物的功能反应可用HollingⅡ型反应很好拟合;(2)捕食者随其密度的变化,表现为协同捕食或相互干扰,其干扰的参数方程可用Hassell模型建立.根据室内及野外资料,进一步评价了稻田宽黾蝽对其猎物的自然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了研究稻田宽黾蝽捕食黑尾叶蝉的功能反应及捕食者个体间的协同和相互干扰作用,结果表明:(1)稻田宽黾蝽对其猎物的功能反应可用HollingⅡ型反应很好拟合;(2)捕食者随其变化,表现为协同捕食或相互干扰,其干扰的参数方程可用Hassell模型建立,根据室内及野外资料,进一步评价和稻田宽黾坚其猎物的自然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根据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半翅目昆虫名录进行区系分析,保护区共有半翅目昆虫10科32属43种,其中蝽科(Pentatomidae)是优势科;其次是缘蝽科(Coreidae)和盲蝽科(Miridae).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半翅目昆虫世界区系成分以东洋+古北种(50.00%)为主,其次为古北种(31.58%).中国区系成分以东北+华北+蒙新共有种(15.79%)为主.  相似文献   

11.
对近几年中上升为棉田主要害虫的盲蝽科中黑苜蓿盲蝽成虫进行了形态学重新描述.绘制了头部、胸部和腹部形态特征图,补充了雄虫的阳茎、抱器及雌虫产卵器的绘图或照片.为盲蝽科昆虫的分类、相近物种的鉴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盲、聋、培智学生群体受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培养他们的肢体活动及适应能力势在必行。提高盲、聋、培智学生群体的肢体活动及适应能力对个体成长具有积极意义。“平等、参与、共享、和谐”不仅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更是体育精神所提倡和要实现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2007-2011年对采自黑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半翅目昆虫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经鉴定共有9科37属48种.优势科为蝽科(Pentatomidae),盲蝽科(Miridae)和缘蝽科(Coreidae);黑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半翅目昆虫世界地理分布以古北和东洋共有种(54.17%)为主,其次古北种(37.50%);中国地理分布以蒙新+华北+华中+西南+青藏+东北共有种(18.75%)为主体,其次为蒙新+华北+华中+青藏+东北+华南+西南共有种(16.67%)和蒙新+东北共有种(14.58%).无特有种发现.  相似文献   

14.
盲签名方案由于它的盲性和不可连接性,能有效保护消费者的消费隐私和消费利益,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现金、电子选举等领域,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盲签名方案的分类,构造了一类更广泛的盲参数签名方案。在该签名方案中,参数取不同的值,即可得到不同的签名方案(盲消息签名方案和弱盲消息签名方案)。该方案推广了已有的研究结果,具有安全性和可靠性,可用于电子现金和电子投票实用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记述中华贝蝽Bathycoelia sinica Zheng et Liu,模式产地广东鼎湖山所采雄虫标本。  相似文献   

16.
学位论文盲审是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公平盲审是发挥盲审裁定权的重要前提。采用统计调研法,以B高校两专业45位博士生合计135份学位论文盲审数据为样本,对样本中分项内容的盲审分歧、盲审结果的最大分差、熟悉程度对盲审结果的影响、盲审结果与论文后期表现的关系等方面展开分析,并对盲审制及改进策略展开讨论。研究表明:盲审有利于自由裁量权的发挥,在盲审中普遍存在轻微分歧,个体遭遇的中等分歧比重偏高,可接受的盲审结果却未必是公正的结果。不公正的评价更容易发生在平均成绩较差的学位论文中,权威的可谬性更容易发生在高估的场景中。对评审内容自我感觉越熟悉,越敢于给出负面或正面评价,而熟悉程度仅为"一般"的评阅人,其评审结果未必精准。从学位论文的后期表现而言,对于被延期学生而言,否定性的盲审结果是相对客观的,但对于非延期学生的评价,盲审分歧之中有可能存在不当评价。未来,有必要在建立统一的网络化评审平台的基础上,改善盲审评审前、评审中、评审后的各个环节,让盲审更大程度地回归学位论文本体的评价之中。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青贮对全株玉米与苏丹草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比较分析全株玉米与苏丹草的营养价值。方法:采集青贮前和青贮12个月后的全株玉米(苏玉23号)、青贮前不同品系(Ⅰ、Ⅱ、Ⅲ、Ⅳ及Ⅴ)的苏丹草和青贮12个月后的不同品系的苏丹草,利用纤维滤袋测定青贮前后全株玉米和不同品系的苏丹草的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半纤维素(HC),并计算其非纤维类碳水化合物(NFC)含量。结果:青贮后全株玉米与苏丹草Ⅰ至Ⅴ品系的NDF含量分别降低31.05%、13.05%、4.42%和4.76%(P0.05),22.33%和6.50%(P0.05),并且全株玉米NDF含量显著低于苏丹草(P0.05)。全株玉米与苏丹草品系Ⅰ和Ⅳ的ADF含量分别下降39.45%、16.23%及21.34%(P0.05),并且全株玉米ADF含量显著低于苏丹草(P0.01)。全株玉米与苏丹草品系Ⅲ的HC含量分别下降20.69%和10.73%(P0.05),并且全株玉米HC含量显著高于苏丹草(P0.05)。与青贮前相比,全株玉米与苏丹草Ⅰ至Ⅴ品系的NFC含量分别升高77.70%、108.93%(P0.05),19.52%、4.35%、19.64%(P0.05),55.53%(P0.05),并且全株玉米NFC含量显著高于苏丹草(P0.01)。结论:青贮后全株玉米和苏丹草Ⅰ至Ⅴ品系的NDF、ADF、HC含量下降,NFC含量升高,青贮能够提高全株玉米和苏丹草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盲签名是指签名者在签名时并不知道所签消息的内容,而且也无法确定自己是否曾经对某个消息签名.代理签名是指签名授权人委托某人代理其签名.结合盲签名和代理签名的特点,利用椭圆曲线上的双线性对,构造一个新的代理盲签名方案,并对其安全性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该方案具有可验证性、可区分性、盲性、不可伪造性、不可否认性等性质.代理盲签名在电子现金和电子投票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是运用阈值法对河北汉族人进行苯硫脲(PTC)味盲基因频率的研究。此项研究总共调查了567名河北汉族人。研究结果说明在河北汉族人当中味盲基因频率大约为0.2449;并且得知性别对PTC尝味能力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对井栏边草(Pteris multifida Poir)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用硅胶色谱柱和化学方法等手段对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木犀草素(1)、芹菜素(2)、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3)、Pteroside P′(4)、芹菜素-7-O-β-葡萄糖苷(5)、木犀草素-7-O-β-葡萄糖苷(6)、扶桑甾醇(7)、β-谷甾醇(8)、Dihydroechioidinin(9)。其中化合物3,4,9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