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议大家认真读一读这组文章,这是“佳作赏析”专栏开出以来不可多得的一组佳作:既是名家的作品,又是名家的点评。正如东流同志在点评中所说,此文所让人能“悟”的东西是多方面的。作为新闻工作者可以从中学到多方面的东西,即使不从事新闻采访工作的同志也会从中获得多方面的有益启示。我们读后不妨也好好地“悟一悟”,看能“悟”出点什么来?[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误区一:依样画葫芦,走不出“名家名篇”的怪圈现在有许多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最迷信的两句话就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和“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于是他们便不厌其烦地要求学生阅读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并以此作为作文的范本,要求学生从中寻章摘句,为“我”所用。名家名篇固然有可取之处,但任何名家名篇都既不是永恒的,也不是万能的。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变迁,人们的道德准则、行为规范、伦理标准、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都在发生惊人的变化。每一个时代都有不同的文学样式和全新的思想内容。“荷马史诗…  相似文献   

3.
黄文忠 《河北教育》2005,(18):48-48
讲课也是一门艺术。教师讲课,或引人入胜,令人为之倾倒;或听之生厌,催人昏昏欲睡。有的人做学问写文章,笔飞墨舞,堪称名家高手,但若让他登上讲坛,却不见得口若悬河,妙语生花。名家讲坛之风采.形形色色,林林总总,在此试录几则,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一个人的中学阶段会对其整个人生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从现代历史来看,一个好的中学,总是能够名家辈出。比如香港培正中学,造就了许多的数学、物理方面的人才,如: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崔琦,以及数学界最高荣誉菲尔兹奖获得者丘成桐。究其根源,这当然和其优良的师资、高素质的学生以及浓厚的学术氛围所分不开,但是这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中学教育在一个人成才上所能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古往今来,名家名流犹若灿烂群星,熠熠闪耀在河汉天际。面对名家,是震慑于他们的辉煌成就,从此失却了自己的判断力,还是用清醒的头脑和目光去审视名家的一切,敬重而不盲从,理智而不狂热,这反映出了两种不同的精神风貌和思维方式。名家是人不是神。囿于种种主客观条件,名家的思想可能会有某些偏颇乃至差错,他们的著作、理论也只有经实践检验后才能判断出正误。因此,对广大中学生而言,如果能从某一角度、某一侧面向名家质疑挑战,无疑体现了一种可贵的求索精神;这,也是素质教育应有的题中之义。敢于挑战名家的人,是大有希望的人。  相似文献   

6.
一般情形下,言称“学生”是谦逊的表现,但有些却未必。有的人与某名家偶尔见过一次面,便大言不惭:我是某某名家的“学生”;有的人通过别人引见登门拜访了某大师,于是拿着合影到处自我兜售或印刷在自费出版的文集前:我是某大师的“得意门生”;更有甚者,与某名家一面之受都无缘,只是读了名家的某本书,便妄称自己是某名家的“弟子”。不是说“名师出高徒”吗,只有“认”大师、名家为“师”,方能显示自己的水平和才能,亦才能因此而抬高自己的地位。其实,  相似文献   

7.
教学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有的人写文章、做学问是名家高手。但站在讲台上讲课,就不一定是行家里手。名家上课,有的引人入胜,有的催人入睡,  相似文献   

8.
毕兆月 《青海教育》2003,(10):81-82
文学名家常言“好的‘结果’,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同样课堂教学中,好的结课也会产生锦上添花的效果,下面介绍几种化学课常用“结课”方式。  相似文献   

9.
暖雨 《中文自修》2005,(2):13-15
名家总是给人丰富而久远的感觉,梁启超毫无疑问也带给我们同样的感受。从1895年轰轰烈烈的公车上书到1929年天丧英才,他活跃于政界、思想界、学术界这50多年,对当时和以后的中国影响至深,面对这样一位大家不禁会有无从说起、无从把握的担心。但是梁启超这个名字总会在我们的心里激起一种很微妙的感情,似乎是亲切感。这种亲切感也许就源于他和我们身上所共有的一种东西——少年的心情。  相似文献   

10.
肖尧 《新作文》2013,(5):20
有的人,成长和成熟的过程很慢,比如我。工作和学习的时候习惯了效率,可是对待自身的成长,我却总是有些"意迟迟",总是感觉迷茫,找不到方向。不知道有多少人会跟我一样,去翻阅名人的成长日记。比如,我现在20岁,我就会翻阅各种名家在20岁的时候做了什么事儿,有什么成长故事。如果正好那个名家在20岁也是无所事事,比如,张艺谋20岁的时候还什么都不知道,而陈凯歌在20岁时还是个"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那我就打心眼儿  相似文献   

11.
同学们在写作文时常常感到没有太多内容可写,或者写出来的东西枯燥无味、缺乏生活气息或人文色彩,每当这种时候,大家就渴望得到一些写作上的指点。其实对于高中生而言,最好的写作指点就是多阅读,特别是阅读那些名家的作品,这样的阅读不仅能使大家一睹名家的风采,也能让大家汲取写作的“养分”。应广大读者要求,我们特推出“名家秀场”栏目,每期选登名家佳作,并对其中精彩的语句、段落进行点评,以期在开阔大家阅读视野的同时,也让大家学到一些名家的写作“秘诀”,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一、2006年命题展望 1、名家名篇不再一枝独秀。2005年16套试卷共涉及到21位诗人,其中李白、白居易等11位诗人是高三学生所熟知的,其余李华、徐凝等10位诗人则比较陌生。预测明年随着单独命题省份的增多,各省为了避免重复,在名家中选诗将会越来越少,或者说,即使选自名家也不会选名篇。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一个普遍现象:许多小孩子很喜欢听故事、看童话。可是,上学后,却逐渐对读书没多少兴趣。高段学生可以背得下几十首流行歌曲的歌词,记得清明星的生肖、星座与血型,就是背不全几首课外的唐诗宋词,不熟悉名家名篇,也懒得从密密麻麻的文字中去追根求源,静心会文。  相似文献   

14.
华苑 《老年教育》2007,(5):46-46
许多人都将书画鉴赏与收藏看成十分玄妙、高不可攀的事情。其实,凡是有志于这个门道的人,只要肯下功夫,方法对路,具有一定的化知识,都是可以学会的。学习鉴定最好先从某位名家开始,了解他所处的时代,个性风格,看多了看久了,就会总结出一些特征。然后再波及其他书画家,举一反三地进行对比研究,就会慢慢地掌握一套基本的知识与方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教学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有的人擅长演讲,不一定能做学问;有的人做学问是名家高手,但走向讲台就未必是里手行家。名家上课,有的引人入胜,有的催人人眠;有的令人倾倒,有的令人生厌,林林总总,形形色色。这些趣闻仔细琢磨对人都是有启发的。  相似文献   

16.
王涛 《青年教师》2006,(12):43-44
20世纪80年代,既是一个对名著狂热的年代,更是一个对文学狂热的年代。那时的人们对书本,只要是名家,无论古今中外,都欲求读之而后快。享受一次精神的盛宴,是一件无限荣光的事情,大家都以读名著为荣、谈名著为乐。对名著主人公的熟悉,会让人的品位高雅许多。  相似文献   

17.
正我眼中的祝怡情是个孜孜不倦、执着于追逐梦想的孩子。她平时话不多,课间的时候,喜欢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在教室的一角,静静地看着一本本的名家传记,仰望天空,看云卷云舒,叹花开花落。她偶尔也会默默地用手中的笔写下自己的点点滴滴,或是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新文学史上,以"怀乡"为主题的散文创作可谓是历久而弥新:从五四时期的周氏兄弟起,直至三四十年代的沈从文、萧红和艾芜等人,怀乡散文在上述名家的苦心经营下,业已成为了新文学界一朵瑰丽魅人的艺术奇葩。然而,如此文学盛景也给后来者留下了一个近乎无解的创作难题:似乎不管怎样写景状物和思辨抒情,都难以企及前辈名家的神韵风流。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新文学史上,以"怀乡"为主题的散文创作可谓是历久而弥新:从五四时期的周氏兄弟起,直至三四十年代的沈从文、萧红和艾芜等人,怀乡散文在上述名家的苦心经营下,业已成为了新文学界一朵瑰丽魅人的艺术奇葩。然而,如此文学盛景也给后来者留下了一个近乎无解的创作难题:似乎不管怎样写景状物和思辨抒情,都难以企及前辈名家的神韵风流。  相似文献   

20.
阅读和欣赏古今名家写的文章,会发现这些文章尽管体裁、风格不同,但是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