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解决未成年人网络使用的新问题,细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既有规定,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成熟经验,《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应运而生。在立法理念上,《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与儿童保护的国际条约相衔接,在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的指引下,突出社会共治,强调发展与保护并重,注重与其他法律规范的衔接协调。在逻辑结构上,《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通过打造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平台责任共同体,汇聚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与保护未成年人网络安全的合力,在明确头部平台特殊责任、引入人工智能技术辅助保护、提倡全民共治理念等方面都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2.
未成年人犯罪的不断攀升,已经成为全球性的严重社会问题,为我国乃至世界各国刑事法律界所关注.如何有效预防、治理未成年人犯罪,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国家立法机关通过制订、完善预防、治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有关法律制度,则是这一系统工程中的不可缺少的基础性环节.但我国在这方面的立法还很不完善,应当借鉴国际社会中有关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治理立法的成熟经验,在实体上,修改或者补充刑法,建立专门的有关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实体法律规范体系;在程序上,修改刑事诉讼法,设立适用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程序;在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上,进一步强化、完善有关未成年人保护、犯罪预防及其治理的综合性立法;在司法体制上,确立少年法庭体制.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是当代未成年人学习、娱乐和社交的重要工具,对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化进程的影响持续增强。网络给人民带来便捷信息和优质内容的同时,在个人健康、家庭关系、价值观养成以及社会交往等方面也存在诸多风险,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国际社会针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形成了“三大理论流派”——自我规制派、政府规制派和合作规制派。这些治理机制对我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具有一定的参照价值。基于此,倡议我国在保护未成年人网络安全方面加快立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大力开展技术研发,注重网络素养教育,充分发挥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和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宜宾学院学报》2021,(1):50-57
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缺乏对风险的认知,容易导致其"数字身份"失控,遭受不平等待遇和歧视。当前社会对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的关注度不高,加之立法不足,未成年人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日益严峻。欧美立法中规定的被遗忘权是一种有效的价值纠偏机制,对处在持续变动中的未成年人个人信息内容以及信息敏感性有着补救作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送审稿)》第18条是我国"被遗忘权"立法的重要一步,但内容过于简单,需要从权利义务主体、权利客体、权利内容以及限制因素几个方面进行完善,构建我国的未成年人被遗忘权。  相似文献   

5.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仅要求立法上的平等,更要实现司法平等。外来未成年人由于处于社会弱势地位,其司法权的保护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文章通过分析外来未成年人犯罪平等保护问题的现状和原因,提出了保障外来未成年人犯罪平等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希望,又是特别需要社会关怀和法律保障的弱势群体。现阶段,对弱势群体进行特别保护是人权理论发展和世界立法的总趋势。对未成年人的立法是否完善,是衡量一个国家法制进步与否的基本标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颁布以来,我国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状况已经有了很大改善。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互联网等科技的迅猛发展,未成年人权益的法律保护又出现了新的情况。文章从对未成年人权益法律保护的含义着手,分析我国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现实状况和存在的法律问题,并为有效地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一代的茁壮成长,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有害信息的涌现、网络游戏文化的传播以及未成年人上网成瘾的坏习惯都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必须借鉴国外先进的立法经验,通过明确立法规范、完善监护制度和设立监管机构等措施,进一步保障我国网络虚拟环境下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我国未成年人权利包括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依照法律对未成年人权利进行保护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和未成年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变迁,未成年人权利的法律保护面临着立法观念落后、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借鉴国外的立法经验,完善未成年人权利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9.
论如何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监护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成年人监护制度是对未成年人的一种基本保护制度,其是否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保护,直接关系着我国"未来的花朵"能否健康成长。现阶段,我国未成年人监护制度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完善,这些问题也触发了很多社会问题,因此,有必要且必须对我国未成年人监护制度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由于未成年人具有不同于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认知能力较差、可塑性较强。因此,对未成年人犯罪,必须建立区别于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特殊对策及处遇制度。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应采取特殊的制度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尽可能多的适用非犯罪化、非监禁刑和非刑罚处罚措施,并建立独立的未成年人犯缓刑制度及配套的调查、监督和社会帮教制度,促使未成年人犯再社会化。  相似文献   

11.
未成年人吸烟已成为当今世界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针对立法上如何控制未成年人吸烟问题进行论述。首先分析了未成年人的吸烟行为,然后阐述了未成年人禁烟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基于目前我国立法现状的不足之处,在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一些立法修改和新的立法活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太原大学学报》2015,(4):59-63
未成年人侵权是侵权法中特殊而又重要的问题,近些年未成年人恶性侵权案件多发,现实的需要凸显出立法的不足,我国对未成年人侵权的立法存在诸多问题,甚至并没有明确规定未成年人可以作为侵权责任的主体。法律应当明确未成年人可以作为侵权责任主体,并适用自己责任原则、过错责任原则。立法要在保护受害人合法权益和兼顾作为特殊侵权主体的未成年人之间寻找平衡点。  相似文献   

13.
未成年人犯罪的程序保护原则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未成年人既是社会的希望,又是社会良性发展的根据。全面保护未成年人是一个国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犯罪的根本,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因此,必须有特别的刑事司法程序对犯罪的未成年人予以特别的保护。未成年人犯罪程序保护原则的指导思想是坚持对犯罪未成年人的保护、教育和复归。并应当从未成年人最大利益原则,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预防为主、减少司法干预原则,双向保护原则,寓教于审、惩教结合原则等方面构建未成年人犯罪程序保护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1991年9月4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自1992年1月1日实施以来,该法对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立法当时所依据的社会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党的十六大和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对新时期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最近几年校园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不少青少年沉迷网络不能自拔,少年犯罪呈低龄化趋势,父母对子女生而不养、养而不教、教而不当等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使得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面临严峻挑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对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进行了修订。  相似文献   

15.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的制定既是我国推进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的重要举措,又是未成年人保护实践持续探索的成果。该条例从现行网络治理的基本制度出发,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全面构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制度体系。在顶层设计上,该条例构建党委领导下的社会多元共治机制,将国家网信部门明确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统筹协调部门;在治理方式上,条例强化网络平台数字守门人制度,要求平台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上承担主体责任;在内容规范上,条例既载有倡导性条款,又包含禁止性事项,持续推动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在个人信息保护上,条例完善了未成年人个人信息处理单独同意的明示授权制度,展现出保护主义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6.
刑事诉讼程序中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社会和我国国内立法对未成年犯罪人的权益保护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然而在我国的具体刑事诉讼程序中,未成年人的权益仍然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保护。在刑事侦查、审查起诉以及刑事审判过程中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措施仍须进一步完善,应以双向保护为目的,采取恢复性司法措施,为未成年人提供法律援助,加强教育,建立暂缓起诉与暂缓判决制度。  相似文献   

17.
目前指导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运作的仅仅是一些为数不多的司法解释、通知、意见和刑事政策.只是在现有成人刑法理论框架之下附带研究未成年人问题,这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十分不利。国外在关于未成年人保护问题上已形成一整套系统完整值得我们借鉴的体系制度。今后应结合未成年人的特点加快未成年人刑事立法进程,构建完整的未成年人法律体系,并着力完善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诉讼制度,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少年法院,打造职业化的未成年人司法队伍。  相似文献   

18.
刑事立法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设置从重处罚规定,是贯彻从严刑事政策、实现对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保护的重要手段。虽然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从重处罚有相当的规范基础,但是相关立法类型化不足,无法满足从严惩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现实需求,加剧了刑事司法权与立法权之间的紧张关系,不利于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从严刑事政策的彻底落实。利用科学的类型化思维与方法可以实现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从重处罚立法的节俭性和开放性,更好回应当前社会对于从严治理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需要。在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从重处罚规范类型化的过程中,应以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理念为指导,吸收司法解释中相关从重处罚规范的合理因素,将《刑法》与司法解释中的相关规范予以整合,确立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从重处罚的统一规范。  相似文献   

19.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未成年人有害网络内容治理的规定过于原则性,难于解决运动式治理存在的分散化、外部化问题,需要抓紧制定配套法规来加以落实。建议国家适应网络内容生产和传播的特点,树立集约化、内涵化治理理念,在制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及相关配套规章制度时,构建集约化行政监管和社会共同治理体制,建立监管技术人才培养、未成年人保护技术嵌入和举报人奖励保护等内涵化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20.
网络的出现与发展,对未成年人监护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战。建立未成年人的网络空间监护制度,是网络空间性质的使然、未成年人特质的必然、人权保障的应然。然而,网络的安全正成为影响未成年人成长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其问题的法律追问,是网络监护人的缺位、法律制度的缺陷、责任落实的缺失。因此,建立我国未成年人的国家、社会、家庭网络监护法律链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