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儿童对死亡的认知程度反映了现今儿童的认知水平与社会性发展的程度,同时通过认知死亡,儿童也能很好地了解生命发展的进程,有利于教师或家长对儿童进行死亡教育。通过绘本阅读及谈话活动的个案调查了解现今儿童对死亡认知的情况,并通过与家长的交流,分析并讨论家长应该如何引导儿童认知死亡。  相似文献   

2.
死亡是生命的一个构成性因素,儿童已经对死亡概念产生了一定的认知,死亡概念是生命中最重要的组织原则,对儿童的人格形成、情绪、心理及认知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儿童死亡概念的发展有其自身的阶段性、模式性和年龄特征;并受到性别、心理因素、认知能力、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宗教信仰、生活经验、大众传媒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幼儿园死亡教育的核心就是教育幼儿用客观的态度看待死亡现象,从而珍惜自己的人生。本文根据幼儿园教育目标和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并结合死亡教育本身的特点,得出幼儿园死亡教育的特点是:幼儿园死亡教育是一种防御性的教育、幼儿园死亡教育是幼儿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死亡教育是依据幼儿对死亡的认知水平分阶段进行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死亡是人类必须经历的普遍现象,但一直以来人们对死亡的态度是极其消极的。这种消极的态度影响儿童和青少年对死亡持有歪曲的认识,甚至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美国和德国是开始生命教育较早的国家,借鉴他们的生命教育课程建构将有助于儿童和青少年正确认识死亡、珍惜有限的生命。  相似文献   

5.
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要求"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而"死亡教育",则是通过直面死亡问题来寻求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进而让儿童尊重和爱护生命,它是传统幼儿园教育中缺失却又是对幼儿的生命和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教育。我认为在幼儿园阶段的"死亡教育"既不能缺失也不能教之过正,适合幼儿认知水平和情感发展的"死亡教育"才是正确的"死亡教育"。那么,通过什么载体,什么教育手段,和怎样的教育态度引导幼儿正确面对死亡?作为工作在一线的教师,我认为: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儿童死亡认知的研究作为儿童认知领域的研究中的一部分得到心理学家们的关注,本论从死亡的概念、儿童死亡认知发展特点、研究儿童死亡认知的方法三个方面对儿童死亡人知的研究做述评,在此基础上得出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为以后儿童死亡认知的研究做铺垫。  相似文献   

7.
死亡教育作为生命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我国开展较少。而儿童自杀日益增多的现实和我国文化避谈死亡的社会现状,凸显死亡教育亟需重视并开展。幼儿园作为教育的起点,对死亡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幼儿教师可通过日常生活、绘本阅读、领域活动以及家园合作等方式对幼儿开展死亡教育。  相似文献   

8.
死亡是生命的终结,是每个人都不可回避的时刻,有生必有死。在现实生活中,对死亡所产生的种种认知状态,反映了对死亡模糊的理解,从而造成人们要么漠视生命,要么逃避死亡,要么向往死亡。面对现实,教育要有直面死亡的勇气。文章从“培育哲学思维、塑造良善生活、回归共同体”三个纬度来阐释教育的使命.在树立合理死亡观的基础上,引导人们正视死亡,珍爱生命,创造美好的生活。  相似文献   

9.
对儿童来说,理解死亡是比较困难的,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又不断地接触到死亡现象,并由此产生困惑。因此,本文主要对儿童死亡认知发展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应对进行了阐述,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引导儿童对死亡的理解,促进其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对儿童来说,理解死亡是比较困难的,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又不断地接触到死亡现象,并由此产生困惑.因此,本文主要对儿童死亡认知发展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应对进行了阐述,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引导儿童对死亡的理解,促进其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将“死亡”这一敏感而严肃的思想主题引入幼儿图画故事,是图画书的主题观念对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观和传统儿童文学观的突破。幼儿图画故事依据学前儿童对死亡认知的规律,通过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艺术表现呈现“死亡”这一主题,并对其进行了多种诠解。对死亡的正确理解,有利于幼儿从生命的终极角度去关爱生命,探寻生命的意义,建构健康合理的人生观及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2.
正生存还是毁灭,这个问题值得每一个人深思。关于死亡的话题,如果不能正确引导,个体尤其是未成年人容易产生错误的认知和态度,容易采取极端的言行。在当前,要重视生命教育,开展死亡教育,让学生尊重生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一、课程目标的确定死亡教育意图指导个体透过思考人生的终点——死亡来反观整个人生历程,树立敬畏、尊重、珍惜、热爱生命的态度,维护生死尊严、丰富生死智慧、强化生命追求。初中阶段的死亡教育  相似文献   

13.
以50名4岁和5岁儿童为被试,用访谈法和实验法研究他们对死亡三个特征的认知发展,结果发现:他们对死亡的认知是随着年龄发展而提高的;对死亡三个特征的认知表现出不平衡性,死亡不可逆性的理解最先开始发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我校大一新生生命意义与死亡态度的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只有16.7%的学生具有明确的生命意义,大部分学生的生命意义不明确,部分学生存在实存性空虚感;大部分学生对于死亡都有正确的认知,但死亡恐惧现象也较严重,加强生死教育刻不容缓。开设专门的生死教育课程,设置医学特点的教学内容;探索感受型、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开发第二课堂的隐性教育功能;实行以诱导自发思考及内省为目标的非考试评价方式,以增强生死教育的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5.
“死亡”这一看似严肃而沉重的话题,很容易进入孩子的生活领域,成为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然而,在日常教育体系中,对于死亡的认知和教育却很少涉及。事实上,不敢触碰死亡的教育不是真正的生命教育。我们可以选择用文学教育的方式温和地对学生进行死亡文学的启蒙教育,用文学的方式引领学生认识死亡,试着去了解生命的本来面目,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死亡观,让他们在文学的阅读中感受生死之痛,同时也体会到爱、勇气和希望,从而更加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相似文献   

16.
关于儿童死亡认知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死亡是一种应激源,它会引起人们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国内外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儿童对死亡的认知水平是随年龄发展而提高的,这种认知既依赖于成熟,又依赖于后天的学习,影响儿童死亡认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7.
死亡,长期以来是个禁忌的话题,这无形中给死亡罩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如何挖掘死亡的积极意义来观照学生的生命,是死亡教育的职责。文中从以下方面来阐释死亡教育:死亡教育的涵义、死亡教育的内容、死亡教育的意义,以及实施死亡教育的途径。死亡教育从死亡的角度来关照生命,以死亡为切入点来帮助人们理解生命的意义,从而彰显出生命应有的色彩。  相似文献   

18.
生命观是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命教育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本 文通过对1756名在校本科生的抽样问卷调查,从生命认知、死亡认知、生命意义、生命价值等方面探讨了当前高校大学生的生命观现状,并分析了年级、专业、性别差异以及家庭类型、家庭基本形态、家庭经济情况等变量对大学生生命观的影响,进而提出了家庭、高校、大学生...  相似文献   

19.
鉴于当今社会死亡现象频发以及电影电视等媒体的大肆宣传,教会学生认识死亡、理解死亡以及如何面对死亡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死亡教育的探究也越来越急迫。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死亡教育具备了很多新的含义与内容,同时明确新课改背景下死亡教育的内涵、目标、途径等可以更好地促进死亡教育功能的实现,可以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儿童文学中涉及生命主题的作品不断涌现,展示了生命教育的丰富内涵。其以独特的形式和手法描述、探讨生死,通过不同的叙述视角与叙事方式,把生死命题蕴含在优美如诗的文本及图画中,用一个个单纯而充满诗意的故事向儿童讲述如何面对身边的丧失与死亡,使儿童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与焦虑,省思生命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它向儿童提供了修复创伤、重建生活的信心与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