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我国司法实践中部分误用、滥用合理使用规定的案例,论证"其他情形"之规与我国目前司法环境之结合,可能会动摇我国著作权人和相关权人的合法利益,破坏著作权法的利益平衡机制,建议删除送审稿"其他情形"款项。  相似文献   

2.
无主著作财产权的归属涉及国家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著作权的公共政策意蕴不仅涉及文化教育政策,同时关乎国家产业政策;著作权制度是一种激励制度,其内在激励机制从实现文化教育方面的公共政策而言,不仅惠及创作者,同时惠及传播者;从实现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的公共政策而言,这种激励还影响到国家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在《著作权法》的修改中,对于《著作权法》第十九条关于无主著作财产权归属的确定应更为全面地结合公共政策进行考量。  相似文献   

3.
著作权法是著作权人和社会公众之间实现精妙平衡的法律机制,是协调著作权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平衡器"。本文从《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的"修改草案"出台切入,试图通过对有关音乐条款法理的深入分析,达到既保护智力创造也鼓励知识传播以平衡音乐著作权人(主要为词曲作者)、录音制品制作者(主要为唱片公司)和社会公众的利益的目的。最后,就"修改草案"有关音乐条款提出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4.
5.
《著作权法》的修改与出版业的发展密切相关。文章详细阐述了《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与出版业关系密切之处,并提出了出版业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6.
许青青 《出版广角》2016,(18):41-43
我国现行的著作权法及其配套法规对期刊出版者权的规定存在范围狭窄、边界不清、相互抵触等问题,这对期刊出版者的利益保护造成了不利影响.著作权法第3次修改草案送审稿针对期刊出版者权做了立法创新,相关规定为期刊出版者维护权益提供了法律条件,但仍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2018,(6):89-95
平衡作者、传播者和使用者三方的利益是著作权法重要的立法原则。为了应对媒介技术冲击,适应版权经济发展,我国对著作权法做出第三次修订。这次修订对利益的再分配做出规定,通过从创作者、传播者和使用者三个利益主体对比法律条文,探究我国版权保护规制变化,探讨其如何适应新技术和新市场环境变革,从而实现各个主体利益的再平衡。  相似文献   

8.
二次获酬(平等获酬)是对一次获酬潜在不合理的检视及纠正,具备公平的法理基础及符合现实需求。然而一项法律制度是社会发展特定阶段的产物,设立一项新的法律制度要考虑该制度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及制度本身是否完善,从产业发展现状、制度设计本身、实现渠道等方面分析,我国应实施约定和法定相结合的二次获酬制度。  相似文献   

9.
2010年2月2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决定》将《著作权法》第4条修改为:著作权人行使著作权,不得违反宪法和法律,不得损害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0.
11.
文章通过对比我国1990年与2020年《著作权法》关于作品的定义,梳理作品定义修改的具体表现,综述这一修改对于以作品为工作对象的编辑工作所带来的影响,即在融合出版的新时代,编辑应立足现行法律规定,正确识别我国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进而判断作品之上的权利主体与权利内容,树立著作权保护意识,合理规避编辑工作中的著作权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12.
13.
钱静 《出版科学》2016,24(6):28-31
《著作权法修订草案送审稿》删除《著作权法》第34条编辑修改权条款的做法有欠妥当。建议保留原有条款,确立编辑修改权。因为确立编辑修改权是权利义务对等的法理要求,是编辑工作正常进行的必然要求,同时也与编辑为出版物付出的劳动相匹配。另外,从权利边界的视角考察,编辑修改权的确立,能够从权利相对面的维度,厘清保护作品完整权的含义和边界。  相似文献   

14.
15.
甄西 《出版参考》2009,(21):33-34
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涌现,围绕作品(著作)使用的权利者与使用者之间的利害状况失衡,著作权制度应运而生。与此相对,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全球著作权保护环境的不断变化,各国著作权制度也随之变化。在各个法律领域,著作权法是修改最频繁的法律之一。日本《著作权法》的修改,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  相似文献   

16.
我国应全方位修订现行《著作权法》有关盲人合理使用的条款,拓展合理使用的受益主体,增加无障碍版式的类别,规定从事合理使用的不同类型主体资格,将改编权、公开表演权纳入合理使用限制的范围,增加为视障人士的版权技术保护措施例外.  相似文献   

17.
作者或其他权利人(包括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死亡或终止之后,其所拥有的保护期尚未结束的著作权(或邻接权)中的财产权如果无人继承、遗赠或承受,属于本文所谓"无主著作财产权".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涌现,围绕作品(著作)使用的权利者与使用者之间的利害状况失衡,著作权制度应运而生.与此相对,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全球著作权保护环境的不断变化,各国著作权制度也随之变化.在各个法律领域,著作权法是修改最频繁的法律之一.日本<著作权法>的修改,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  相似文献   

19.
张慧春 《中国出版》2012,(19):50-53
版权法的立法目的是鼓励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以促进文化的发展,为确保该目标的实现,一方面要确保作者享有获得报酬的权利,另一方面也要保护出版者权利。我国《著作权法》中,图书出版者相关权利的立法一直以来存在争议,《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草案中,对出版者权利的调整回应了学术界长期以来的争论。沿着版权法发展的脉络来研究出版者权利的演变  相似文献   

20.
肖燕 《图书馆杂志》2014,(3):4-10,17
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自2011年7月启动,2012年12月国家版权局向国务院法制办提交著作权法修改草案(第三稿)。自2005年起,WIPO著作权与相关权常设委员会(SCCR)将著作权限制和例外列入议事日程,致力于商讨并缔结与保障残疾人、图书馆和档案馆、教育科研机构等获取受著作权保护作品相关的限制与例外国际条约。本文介绍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梳理评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主导的国际著作权限制与例外立法实践和最新进展,以期为我国著作权法修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